母女“共生关系”的代际相传,及破解建议
作者:孙平 2020-11-02 09:13:32 人际心理

和国内的来访者工作,经常遭遇到的一个主题是女性来访者需要调整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成年以后还紧紧包裹在一起,让人感到有些窒息的母女"共生关系"(symbiotic relationship)。

一、母女共生的“代际传递”

我们发现,母女共生模式,实际上是会代代相传的。而在家庭系统当中,我发现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共生传递序列(当然肯定还有其他序列和可能性):

女孩A在成年早期,为了抵挡母亲的吞噬,需要尽快寻找一个男人做男友或丈夫,这个作为男友/丈夫的男性,在女孩的潜意识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性”存在——说是潜意识,是因为女孩大部分时间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把男人当做工具。

这个“工具”的用途,对女孩A而言,是缓冲和防止母亲对成年后自己的继续“吞噬”。因为只有成家的女人可以正式地离开自己的妈妈。

但是女孩A和母亲之间的共生关系被缓冲以后,一定会在A本人心中造成某种失落感,因为那种从小到大,非常熟悉的高强度母女身心联结没有了。所以她会把高浓度的共生关系,强烈地往丈夫/男友那边转。

而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作为丈夫的男人,会被A转移过来的高浓度关系所吓住——这很可能会激活他潜意识中深藏的,最小的时候,与母亲“融合”的恐惧(男孩子三岁以前都会与母亲正常的身心融合,三岁以后进入俄狄浦斯期,开始逐渐与母亲“去融合”,认同父亲的进程被开启)。

基于这种恐惧(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他或迟或早会逃离家庭系统——逃离女孩A的工具化使用,和高浓度情感关系。

母女“共生关系”的代际相传,及破解建议

A为了挽救关系,同时也为了抚平丈夫“逃离”之后的关系真空,通常会迫切希望生孩子。

恭喜A, 她生了一个女儿,那么A和女儿之间,又将重复A和自己妈妈之间吞噬和被吞噬的关系。而且在家庭系统外看来,这种共生关系非常自然——因为丈夫经常不在,只有母女相依为命(而社会文化对男性缺席的理解程度也非常高)。

所以,A要破除和自己母亲的共生融合关系,首先需要工具化一个男人,来防止自己被吞噬。正如上文所说,只有成家的女人可以离开。

接着,她需要”吞噬“一个女儿(一半几率是儿子)来维持住——那种熟悉的吞噬和被吞噬的母女共生模式,因为那可能是她唯一知道的、熟悉的关系模式。

A的女儿,将继续重复这个过程......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隐性的“代际传递”(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过程,需要大量的分析才能够被提升到来访者的意识层面。

二、共生关系破除的关键

精神分析,尤其是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学派,有很多理论和技术来address这种代际传递。

我今天想提醒各位的,是精神分析很难达到的部分,那就是破除共生关系的行为习得——这其实是CBT(认知行为治疗)的强项。

用每天的日常行为学习,填补内在客体(母亲)离开后产生的真空,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你在精神分析当中,哀悼了和你母亲一去不返的共生关系;你愤怒于她一直以来对你的操控;你肯定且悲伤于她曾经对你的呵护——你走过了一遍内在哀悼的过程。

但是你在现实中有没有能力学习、组织、重建,曾经因母亲的过度呵护,而使你丧失掉的生活技能和独立行为——要知道这种行为重建,是保护内在哀悼成果的关键。

你get不到新技能,维系不了独立的物质、情感、日常生活,那么你就填充不了她“走后”产生的真空。

你填补不了这个真空,新的“母亲”将会被你邀请陆续入场,哀悼遂沦为空谈。

也就是说,你自己在情感、生活、心智上能立起来多少,你就有多少可能破除共生关系。否则,你破了一个旧的,又会有新的进来(丈夫、男友、孩子...),你会感觉自己像西西弗,一直在红尘中重复着高浓度的、宿命的,关系循环。

注意:此文仅献给那些想要觉察和调整母女/母子共生关系的人士。我非常清楚地看到,很多女士(男士)和自己的母亲终生都维持着令彼此满意的高浓度关系,这真的是无可厚非,甚至是令人钦羡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咨询源码九型人格治疗师爱丁堡智力测试孤独症性取向依赖型人格障碍职业性格桃花运强迫症恋母情结九型人格情绪管理心理医生反社会人格倾诉双向情感障碍心理恐惧症自卑心理心理健康边缘性人格障碍职业价值观自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