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来自复杂困难家庭的来访者工作?
作者:刘丹 2020-10-23 19:34:55 心理百科

复杂困难家庭孩子的认同

所有的角色只是表面的一个标签,有时候一个人会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有时候一个人可能会充当其中的两个甚至三四个角色。来访者有时能给自己贴上角色标签,如“我是他们的替罪羊”;有时则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发现他在家庭中所充当的角色、所发挥的功能。回到建构主义,来访者身上的这些角色其实是建构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来访者给自己贴一个标签,我们可以给他贴更多标签,这也意味着帮助他做更多的建构,从而帮助他从一个僵化的自我认同中走出来,这会给他带来一种改变。

在复杂困难家庭中成长的个体,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认同的困难。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长,一定是有认同的对象,并不断地把认同对象内化,最后变成成熟的自我。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在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都会认同抚养者,认同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问题,如不顺利、冲突和挣扎,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同时认同一对互相冲突的父母。尤其是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冲突,当他们在冲突的时候,还要同时把脸转向孩子:你愿意支持谁?假如我们离婚,你要跟谁?在这样困难的家庭里,孩子有时候很想快点长大离开家。但是,孩子有时候也会想千万不要长大,因为父母说了“当你18岁的时候,我们就离婚”。因此,在复杂困难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会面临诸多挑战。

认同包括个体对父母一方或者双方表面上的认同,以及内心深处无意识的认同。比如,在家暴的家庭里,父亲酒后打母亲。表面上,孩子可能支持母亲,也会非常愤怒地阻止父亲,甚至是痛恨父亲。可是在内心深处,孩子也许对母亲并不认同,甚至会想“你为什么那么软弱,为什么还要跟他在一起,为什么每次都要说刺激他的话”。而且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对父亲也有不同的认同,比如会觉得暴力的父亲打母亲是不对的,但是看到他在外面用拳头吓退邻居时,内心深处又暗暗地佩服父亲。

有时候,势均力敌的父母逼迫孩子选择双认同。比如,“你们都对,我觉得你们都对,你们不要吵了”。这是双认同。有的孩子会说:“你们都不对,你们从来都不对,你们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我再也不想待在这里了。”这是双重的否认拒绝。在家庭咨询过程中,我自己最喜欢用的一个概念叫作“分裂的忠诚”。无论表面还是内在,每一个孩子都有来自父亲的经验和来自母亲的基因,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他都需要认同父母双方,所以,在复杂困难家庭当中认同父母双方就需要把自己分裂。“分裂的忠诚”总是让我感觉到心酸,同时也佩服孩子具有奇迹般生长的力量。

如何与来自复杂困难家庭的来访者工作?

与复杂困难家庭的来访者工作

当我们面对复杂困难家庭的来访者,应该用什么样的概念和策略工作呢?

丽丽,29岁,微商,有时候通过陪酒来增加收入,父亲在她12岁时去世,母亲强势,对人豪爽,对家人脾气非常大。丽丽有一个弟弟,曾经吸过毒。丽丽以前靠陪酒年收入达到20万,认识了前男友后就减少陪酒工作,收入也随之减少。

前男友家庭很复杂,父亲在8岁的时候去世,母亲改嫁后跟继父生活。前男友也吸毒,而且几乎没有收入。二人分手以后,前男友找到了新女友,新女友也是陪酒的,性格温柔,可以负担前男友的经济开支。丽丽希望跟前男友复合,可是前男友不愿意。为了避免丽丽的纠缠,前男友假装跟现女友领了结婚证,但丽丽为了挽回前男友,主动要求发生性关系,而且动不动打电话给前男友。

在咨询的过程中,丽丽会制订计划,想好什么时候见面,见面的时候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但是第二天就忘了,然后又会拼命打电话给前男友。她感觉自己对前男友感情很深,每次咨询之后她觉得内心会有力量去挽回,挽回不顺利就会想放弃,然后又重新回到咨询中。

咨询师觉得丽丽情绪化严重,她有时候想放弃,有时候又充满信心,一直处在这种循环当中,甚至对咨询师的态度也有很多变化,有时很理想化,有时有攻击性,从而使得咨询师的处境变得艰难。我们应怎样来处理这样的个案呢?

(1)共情

咨询师要全面了解并支持个案的家庭背景情况。不仅需要了解丽丽、丽丽的前男友,还需要了解丽丽自己的家庭、前男友的家庭、前男友的女友等。在了解诸多信息的过程当中,咨询师需要支持来访者,一个简单的支持办法就是共情。比如,丽丽生长在一个处境困难的家庭中:父亲早年去世,母亲脾气大,弟弟吸毒,前男友也吸毒,前男友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等。这些因素放在一起,给来访者营造了一个非常困难的家庭和生存环境,其中的人物关系也非常复杂。

看到这些之后,共情就变得很容易。咨询师可以告诉来访者:“我听到你的故事,甚至要花很大的精力仔细去听才能够听得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厘清事情的发展顺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的确很不容易。”这就是对来访者处境的理解,对来访者情感的支持,“在这样的家庭背景当中出现什么样的困难都是可以理解的,换任何人也都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发生改变。”

(2)支持

当来访者不断地强调自己的痛苦决定和计划时,咨询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很多时候,咨询师因为不熟悉这样的家庭,或者接待经验比较少,对于这样的家庭和生活方式会非常不耐受,会立刻想要去改变来访者。比如,咨询师可能会给出“你前男友来找你的时候,你能不能不答应他”“你既然已经跟他分手了,就不要再联系了”等建议。

这主要是因为咨询师不耐受这样的状况,想要从这样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咨询师能够陪来访者处在这个状况里,本身就具有支持的作用,会让来访者觉得“你是跟我在一起的,你可以理解我,你将会支持我”。这种做法对咨访关系非常有好处。

(3)找角色

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在这样的家庭互动中寻找自己的角色。在系统式的咨询工作里找角色,意味着咨询师不要找到单一的角色就停止,而应该发现至少两种以上的角色,这就是多元建构。比如,丽丽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之前她的年收入高达20万,她是家庭的顶梁柱、主心骨和主要经济来源,当她跟前男友的关系疏远时,她努力想解决问题——想拉回。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她的角色是一个解决问题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等待者。丽丽在放弃和挽回之间不断地变换,这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来访者具有多面性,也具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她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变色龙,有时候是红的,有时候是绿的,在复杂的关系中不断变化着。

(4)聚焦资源

在探讨过程中,咨询师除了帮助来访者发现角色外,还要聚焦在资源上——她每次用什么资源解决问题。一方面,来访者做了很多努力;另一方面,她又愿意学心理学,并且愿意寻求咨询师和医生的帮助,说明她对于外界的求助具有开放性。所以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她善于利用多种资源。很多次来访者对问题的解决都是暂时性的,但没有关系,暂时的解决也是解决。

比如,一方面,丽丽看心理学方面的书,这些书帮助她对自己有了更好的理解,那么心理学方面的书就是丽丽的资源;另一方面,丽丽会去看心理医生,当被诊断为焦虑症的时候,她积极吃抗焦虑的药,这说明她是善于利用医学资源的。

(5)开始建构

咨询师可以跟丽丽一起建构,比如说:“你在家庭里是一个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人,假如你不做积极主动的那个人,你跟男友的关系会有什么不同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在别人解决问题之后,你会做什么不同的行为吗?”

关于事后的建构,丽丽不停地想跟前男友复合,那么咨询师可以对丽丽的复合之事进行建构:“当你跟前男友复合之后,你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不同?请谈三点可能的生活形态。”当丽丽越过复合这件事去考虑未来的时候,也许会让她对现在的努力产生怀疑,甚至动摇。这时候,丽丽可能会想:“我跟他复合之后,也许过不了三天,我们又会回到从前的那个状态里。我们又会彼此厌倦。”

当丽丽做了这样的建构之后,她的复合动力有可能就被减弱了——对未来的建构可以影响现在的认知和行动倾向。当丽丽有了这样的想法、完成了不同的建构时,我们回到系统家庭咨询里,并不急于让她立刻有巨大的改变,我们会跟她说:“请你回去想一想,我们下次再谈。你也可以观察自己的生活是否会有一点点不同。”所以,请不要急着把故事翻到最后一章,看故事的人要按耐住急切的心情。

这就是系统家庭咨询里的一个重要训练——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依赖型人格控制情绪聊天心理健康测试洁癖社交恐惧症九型人格心理咨询师叛逆期社交恐惧情商产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PUA人际关系恐惧心理悲观主义亲子关系自闭症心理医生MBTI智力安全感回避型人格障碍治疗师桃花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