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容易被别人影响,怎么改变?
作者:实用菌大大 2019-11-12 09:24:06 人际心理

有很多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特别容易被影响。

本来美美的心情,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晴转多云;

本来想好的决定,因为别人的不同意见,立马变得摇摆不定。

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主见,依附心理比较重。

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也经常为此纠结,承受心理上的煎熬。

毕竟人人都想成为一个独立、成熟,有自己想法和思想的人,这样的人更容易让人尊敬。

而一旦做不到,就意味着你要走向反面,成为一个让别人轻视的人。

这对人的自尊,真的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所以,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特别希望能够改变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敢于做自己的人。

太容易被别人影响,怎么改变?

那么,要想成为一个更有主见的人,需要怎样调整自己呢?

首先,要对容易被人影响这件事有一个理性的心态。

容易受别人影响不好,不代表被别人影响就一定是不好的。

事实上,当我们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事情,或者无关紧要的事情时,会容易受别人影响。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假如去一家从来没有去过的餐厅,在点菜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环顾一下四周,看看别人在吃什么。通过观察别人,来帮助自己做出适当的选择。

或者假如你和朋友一起吃饭,你对吃什么并不在意的时候,就很可能出现你的朋友喜欢吃什么你就点什么的情况。

这也是在被别人影响,只是我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太容易被别人影响,怎么改变?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每一个人都是在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只要你还在与人交往,就不可避免的要影响他人或被他人影响,因此,不受别人影响的人是不存在的。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虽然我们是在受别人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无害的,即使顺从也不损害到我们的自尊。

所以,你并不需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有主见。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要在自己关注的,或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就可以了,至于其它不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多考虑和借鉴别人的想法,没有问题。

而且,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途径。

其次,要对自己的个性特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提出过这样两个概念:

场独立型人和场依存型人。

场独立型的人自信、自尊心强、喜欢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

而场依存型的人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受他人态度和观点的影响,容易被暗示。

也就是说,有的人天生就对自我的意志很敏感,对削弱自我意志的人和事非常地排斥;而有的人就比较迟钝,相对于自己的想法是否被尊重,他们更在意别人的感受,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如果你是后面这种类型的人,就不要给自己设太高的目标,不要期望自己像场独立型的人那样,成为一个格外独立的人,因为这不现实。

现实的做法是,让自己在现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一些。

比如,你原来可能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

没有自我的意思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不愿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是把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看你当成第一重要的事。

这就导致了,你的内心是空的,别人填进去什么,你就是什么。

所以,实现改变的根本,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太容易被别人影响,怎么改变?

内心的声音在哪里?

就在你自己的感受里。

遇到一件事情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是欣喜,是恐惧,是自责,是愤怒,是嫉妒,还是难过?

这些感受只要是真实的,它们就是你内心的声音。

多觉察,多挖掘,你就有机会发现,原来我真正想要是这个,原来我无法割舍的是那个。

真实的自我立起来了,接着就可以做一些技术层面的事。

比如,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在日常生活中,清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界限是很有必要的。

当别人的情绪影响到你时,需要提醒自己:

这是别人的情绪,你可以帮助他们,安慰他们,但是能否解决主要是取决他们自己,你不能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当我们能分清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时,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情感消耗。

当别人的想法影响到你时,可以提醒自己:

这是别人的想法,不管对还是不对,我还是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行不通后,再来试试别人的建议。

当你敢于践行自己的观点时,你才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自己的想法更有信心。

最后,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不知所措,是因为在一些问题上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该怎么判断。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认知。

你懂的越多,被别人影响的程度就会越小。

当然,心态上不要着急,学习和提升自我是一个需要贯穿一生的事情。只要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你相信时间,相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会反馈给你更有价值的东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存在主义叛逆期聊天心理医生自卑职业价值观PUA智力测试心理效应性取向产后抑郁控制情绪女人心理偏执型人格无性婚姻思维反刍双向情感障碍俄狄浦斯情结心理测评爱情挽回绿帽情结边缘性人格障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