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说小孩懂什么?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吗?
作者:沉默老师 2020-08-18 18:37:00 成长心理

我的一位家长学员,振振有词地说:“在一个家庭里,凡事必须要分个对错吧,我明明是对的,为什么他们就不听我的呢?”因此,每次因为谁对谁错的问题,她和家人要面红耳赤地争论很久,导致的结果是夫妻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也紧张。

“每个人都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这句话是我儿子说的,我觉得我儿子能说出这样一句话,很牛掰。试想大家都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自然战火不断。

很多人对于迟到这样的事都希望能给老板一个完美地解释,一位老板说,这些解释毫无用处,真正有用的是,你只要承认你错了。承认自己错了,需要成熟的人格做后盾。

微信看到一位女孩留言说:“我刚和我爸打起来了,没错就是打起来了,而且我还是女孩,我都无法相信女儿还能和爸爸打起来,我还抓破了他的手臂。我父母都是老师,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他们总认为他们说的话就是绝对真理,我只要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要么嗤之以鼻要么冷嘲热讽,要么暴怒说我态度不好。

可是我对你们的态度不是你们教给我的吗?我真的在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报应,但是我也不想这样,除了离开家,我真的找不到解决办法。”意识上不想和父母对着干,可是身体真实地反映了女孩无法遏制的痛苦。这种痛苦是真实存在的,不能用道理消灭。

我错了吗?!

父母总是对,孩子总是错,孩子几乎所有的价值感都被父母在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对的过程中,泯灭了。更可怕的是,父母还宣称这是对你好,这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对自己好呢?

父母经常说小孩懂什么?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吗?

如果能看到自己对,别人也对,就是成长。

一天,我和儿子准备过街道到对面坐公交。我正准备穿过没有车的街道,被我儿子一把揪住,没错就是揪住,就像揪住一个小偷,儿子振振有词:“妈妈,你看这有斑马线吗?那天咱们不是说要做文明人吗?你怎么可以看见没车就乱穿街道呢?说到就要做到,怎么能言行不一致呢。”然后我们一起绕到前面的斑马线,等绿灯亮起过斑马线。在过斑马线的时候,我眼睁睁看着我要做的那辆公交车开过去了。

我被儿子教训的那一刻,我的第一感觉是羞耻,同时有一种崩溃感,接着就想找理由狡辩,虽然我明知他是对的。

但是,我忍住了,我对自己说:你不舒服了,我能理解,那是过去的经验带来的幻觉,没关系,先不说话,和自己的不舒服呆一会儿。只不过一两分钟,我的这种不舒服就很少了,然后我真诚的对儿子说:“儿子,你做的对,妈妈那样做是不对的,是该遵守交通规则。”儿子有些不好意思,对我说:“妈妈,对不起啊,误了一辆公交车。”

不能承认自己有错,实际上是停留在婴儿阶段。承受有错,也就是承认自己有时是无能的,弱小的,这种感觉会让婴儿有活不下去的绝望。婴儿是需要依赖抚养人对自己的欣赏和喜爱,得到精心的照料,才能够很好的活下去的。而成年人,不需要依靠任何人,都可以活得下去,“活不下去”的崩溃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而非现实。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孩子小的时候,对于下棋等竞技类项目,只要输了就会哭闹不休。孩子是没有力量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你敢于承认你也有错,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说明你真正长大了。

那么,再进一步的成长,就是超越所谓的对错。

我们的父辈,对粮食非常的珍惜,剩饭剩菜被倒掉是要被骂的。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曾经挨过饿。听我妈妈讲,那时没有粮食,只有土豆。过年了,要吃饺子,怎么办。我妈妈将土豆蒸熟捣碎,然后和成泥,在包上放了盐和一点油土豆馅,做成饺子。

经历了挨饿才知道粮食的可贵,从来没有挨饿过,怎么会懂得呢?没去过巴黎,怎能体会巴黎是一座怎样的浪漫之都;没有去过漠河,怎能理解滴水成冰的酷寒是一种怎样的。一个人的想法是由他的经历决定的,而非其他。因为每个人的经历迥异,想法自然千差万别。

超越对错,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想法,也是思维成熟的标志。

理解而非评判

我曾经咨询过一例窥阴癖。什么是窥阴癖呢?窥阴癖是一种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的窥视他人裸体的脱衣过程或性活动,从而激起个体反复的强烈的性唤起,表现为性幻想、性冲动或性行为,此类人一般为男性。我们一般会将这种人视为道德败坏,大流氓。

而实际上,他们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他们看起来是成年人,而性心理就像孩子。为什么这样说呢?成年人有性的需求,可以通过寻找性伴侣,达到性满足。而窥阴癖是通过看别人的身体来满足性需求的,是一种性心理障碍。

这类人,往往在早年阶段,在性方面遭受过比较大的创伤。我的来访者在五岁时,因为好奇,偷看妈妈洗澡,被父母严厉训斥,这可能是导致窥阴癖的原因之一。我想他的父母这样做,是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是在帮助孩子。然而悲催的是,结果正好相反。

理解而非评价,超越了所谓的好坏对错,才会真正地帮助一个人,而不会造成伤害。如果这位来访者的父母当初能理解一个五岁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粗暴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教育他,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给我们带来伤害最多的那个人。你所认为的好,未必会是真的好,也许就是伤害。我觉得,成长自己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绿帽情节MBTI测试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师自卑桃花运社会心理学焦虑产后抑郁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树洞冥想智力PUA情商测试亲子关系咨询师男人心理爱情挽回原生家庭心理学心理医生情绪管理强迫症霍格沃茨职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