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虽然痛苦和失望仍要留在婚姻里的夫妻工作
作者:刘丹 2020-12-21 17:37:03 人际心理

有一对夫妻,丈夫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理想,但是各种原因导致理想没有实现。慢慢地,他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低,也没有太多想法,在交流中,他常常谈到自己曾经有过的远大志向。在过了20年的婚姻生活后,再回头看这个男人,发现他只是好高骛远,几乎没有为家庭做过什么贡献。妻子一个人承担抚养儿女的责任,丈夫事业没有成功,有的时候妻子也要承担起养丈夫的责任,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妻子。

现在儿女都长大成人离家了,这对儿女从小到大一直看着母亲很努力地为家庭奋斗,还要容忍一个不成器的丈夫,子女明确地向母亲表示这样的生活该结束了,如果母亲愿意,儿女可以轮流奉养她,希望母亲离开父亲,重新开始自己的美好生活。让儿女不解的是,母亲并不领情,反而责怪儿女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主意。子女很感慨,不知道母亲到底图什么。在儿女的眼中,婚姻对母亲百害而无一利。

如何与虽然痛苦和失望仍要留在婚姻里的夫妻工作

母亲说:“你们的爸爸虽然各种不好,但他起码是个男人啊,家里有个男人很重要。”20多岁的子女无法理解母亲为什么要承受那么多,为什么在经历那么多的失望和痛苦后,还要留在婚姻里,仅仅因为家里需要有个男人,这样的说法实在太让人无法理解。

如果要跟这样的夫妻或家庭工作,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去讨论的呢?

(1)了解生活是有惯性的

这就好比让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停下来需要滑行很长一段时间一样,这对夫妻一起生活了二三十年,他们的生活模式是:男人曾经有很多理想,但在现实中没有那么多作为,他是依赖妻子生存的,只会在家里高谈阔论,没有贡献,这样的生活维持了很久。

长期的生活模式会塑造人的惯性,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有惯性,想要一下子改变生活的惯性只是理想的想法。这对夫妻共同生活了那么多年,他们在方方面面形成了巨大的惯性,无论这样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多少烦恼,他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模式是非常稳固和难以改变的。

因此,无论是儿女希望母亲能够过不同的生活,还是咨询师面对这个对丈夫不满的女性,都要理解她每迈出一步,走向不同的生活道路都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在咨询中,咨询师不能理想化地设定人可以一下子改变。

如何与虽然痛苦和失望仍要留在婚姻里的夫妻工作

(2)了解生命的长度和人生的长度

对于母亲来讲,当儿女长大成人之后,她在生理和精神上进入生命晚期,这是一个无意识的状态。其实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面临的处境是不同的。有的人到45岁,孩子离家后依旧很年轻,假设这个人有85岁的寿命,她还可以活40年,像在北、上、广健康活到90岁也是常见的,因此当她45岁左右,她的孩子离开家的时候,她的人生才走完一半,她的体力、智力、社会能力还很好。如果能看到生命的长度和时间线的话,人的想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我曾经请一对夫妻站在时间线上看一下当他们47岁且他们的孩子离开家的时候,自己还可以活多久?妻子想一想说:“我父母现在70多岁,我祖父母那一辈活到90多岁,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我估计自己能活到90岁,因为双方家族都没有遗传疾病。”当妻子将90岁作为人生可能的终点时,她突然说:“天呐,我还可以活那么久,好像人生还有一半的时间。”她安静下来,想了想说:“那我还是要好好想一想应该怎么度过后半生。”

咨询师通过这个视角切入个案的咨询工作,并不意味着咨询师要建议她过什么样的生活,而是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背景,陪着她一起去看看她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原来她觉得孩子长大后,自己只能帮忙照顾孙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那是因为她没有从全景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生命,也没有新的想法产生。当站在时间线上进行全景扫描时,她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也会有改变目前生活的强烈动力。

如何与虽然痛苦和失望仍要留在婚姻里的夫妻工作

(3)看清变化、关注变化、聚焦变化

我们往往是生活在惯性里,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请这对夫妻站在时间线上想象10年后孩子都结婚生子了,那时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时候,她陷入了沉思。

“10年后,想到自己,我觉得很不乐观,因为孩子在国外读书、工作,很可能不需要我的照顾,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像西方人那样独立,所以我不会像我父母那样生活,也许我需要为自己重新安排。”这代表她看到了一些变化、想到了一些变化,或者有的时候她想不到,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她思考。

我们可以说:“你的孩子现在有新工作,你将来打算怎样去应对这种变化?”有的家长会说:“我等她结婚生孩子后就过去帮着照顾她。”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思考,接下来我会问她:“那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跟孩子交流过?”有一些家长说:“我和孩子交流过,可是孩子叫我最好别这样打算,因为她不一定会生孩子。”还有的家长说:“女儿跟我说,她生了孩子可以自己带,老人带孩子有弊端,我担心她带孩子辛苦,女儿说没关系,她可以申请每天只工作半天,等孩子大了再全职工作。”

我问家长:“当你听到孩子有这样的反馈时,你有什么想法?”家长表现出无奈说:“我本来打算得很好的,可是我很怀疑将来她是不是真的会让我去帮她,也许我确实是没有机会去帮她带孩子的,虽然我很愿意这样,看来我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我未来的安排。”

回到刚刚提到的个案。在孩子长大离家后,妻子虽然不满意这种生活,但是觉得家里有个男人就很好了。当请她想象未来10年可能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时,她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她说:“天啊,10年后,我们家里就没有孩子需要照顾了,就只剩下我跟他爸爸两个人生活了,我大概会忍受不了,我现在能够忍受他是因为我一直忙于照顾孩子。”

刚刚说的就是看清变化,每个人都处在变化中,但我们常常是按惯性来行事,对变化却缺乏思考意识。

如何与虽然痛苦和失望仍要留在婚姻里的夫妻工作

(4)接受社会的变化

我们需要接受的最主要的一个社会变化就是社会化生活。以前家庭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由家庭成员来承担的,比如妻子在家做饭,丈夫在家换煤气罐,老人去接孩子放学,这些内容都是由家庭成员分工协作完成的。但是现在的大中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社会化,很多家庭的生活任务外包给社会了,比如清洁工作、做饭工作、旅行设计、孩子教育等。这种趋势带给家庭很大的冲击,也帮助家庭进入与以往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从而使家庭成员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但中年人对这种变化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旅行可以直接打电话或者在网上让旅行助理帮忙设计、安排路线。家里请客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提前好几天准备食材,花一整天时间做饭,请客后要吃一周剩饭,现在打一个电话就能请厨师来家里做饭,或者采取自助餐形式,让亲戚朋友每人带一道菜过来,大家一起来合作完成这顿晚餐的制作,这都是社会化的不同体现形式。慢慢地,人们开始接受这种新生活,也会安排不同的生活内容。

(5)重新设计生活

孩子离家比传统社会早,离家过程也比传统社会长。孩子离家后,夫妻还有很漫长的生活需要重新设计,这个设计本身需要夫妻对生活有个清醒的认识。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离开家,妻子还是每天很认真地做饭,但是丈夫不回来吃饭了,因为他处在事业的上升阶段,经常有社会应酬。孩子上大学之前还有借口说孩子要高考,孩子离家上大学或工作后,单位的同事、领导会要求他参加更多社交活动,因此丈夫可能一个星期才在家吃两顿饭。妻子独自做了很多饭菜,却变成了孤独面对、无人喝彩的状况。如果以家庭为重心并按惯性来生活,人们可能会感到失落,这是空巢期的特点。如果人们没有及早为家庭状况的转换做准备,就会有一段难以适应的时期。重新设计后半生的内容,要包括四个方面。

设计生活内容。做饭这件事就要重新安排,比如一周可以做两顿丰富的饭菜,其他时间可以做些简单的或去外面吃,总之要作出一些调整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用了很大的力气却没得到回应。生活中别的方面也可以调整。

我有个朋友在孩子离家后,把大房子换成小房子,因为孩子在家的时候需要大的空间,孩子离开家后家里变得空旷,打扫起来很麻烦,所以换成比较小的房子。虽然房子变小了,可是居住的品质提高了,这也是生活上的一种安排和调整。

如何与虽然痛苦和失望仍要留在婚姻里的夫妻工作

设计工作。以前,人们会在退休后享受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现在儿孙的数量减少了,有的儿孙远在异国他乡,想要看一眼都难,虽然网络的发展能够让他们每天通过视频通话、见面,但仍然无法享受儿孙绕膝的乐趣。面对生活的巨大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安排自己,也许在退休之后可以重新开始事业的第二次冲锋。哪怕学一些新东西也是来得及的,甚至上大学读个硕士都是有可能的。

设计爱好。北京秋天最美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中年妇女背着摄影器材拍摄变红的树叶和湛蓝的天空。看到这个场景,我觉得很开心,我知道那些摄影装备是很费钱的,她们拿着这些器材兴致勃勃地拍照,然后互相分享。有些人还组织摄影展,可见她们的生活非常充实。这个既是爱好,也可以是工作,比如有些人在退休以后开始拿起相机,用拍照的方式开启自己的第二份职业。有的人专门给别人拍户外纪念照,帮小孩子拍生日照,这既可以作为谋生手段,也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

当然很多人并不需要额外的谋生手段赚钱,却很需要一些精神追求来弥补儿女离家之后的空虚。有一个老师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打扮,退休之后开始学习设计服装,帮助自己年轻一辈的朋友开网店,帮助朋友设计一些服装搭配以提高销量,对他自己来讲,这些都是自身能力的大大提升。

设计人际关系。在很多人的人生阶段里,他们常常以孩子父母的角色出现,比如谁的父亲、谁的母亲,人们在一起交流的都是育儿方面的经验。孩子离家之后,他们重新回归自我,重新变成老张、老王、老李。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再以孩子为焦点,可以重新找回自己,跟好朋友有共同的交流,或者建立新的圈子,比如因为爱好摄影,大家可以建立新的朋友圈。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了解自己的惯性、纵观人生的阶段、看清变化、接受社会的变化、重新设计生活这几个方面来应对人到中年面临的挑战。我们咨询师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跟家庭一起探讨,以帮助家庭更好地适应孩子离家到成家这一阶段面临的挑战。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焦虑症社会心理学绿帽癖治疗师双向情感障碍倾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咨询安全感回避型人格障碍抑郁症易怒症弗洛伊德九型人格女人心理心理学孤独症心理健康情商测试焦虑爱丁堡男人心理社交恐惧心理效应俄狄浦斯情结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