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只是被情绪劫持了而已
作者:孟玮 2020-09-09 16:34:11 心理百科

上初三的儿子放学回家,撂下书包就迫不及待的讲了一段今天学校的突发事件。

班上一个男生小A因为另一个男生小B拿他的新水壶扔着玩儿,小A制止,小B不但不听,反而联合其他同学,哄笑着越玩儿越带劲。

小A一怒之下,跑过去夺过自己的水壶就给小B来了一下子,这一下正砸在小B脑袋上,当然没有开瓢,但伤势也不轻,小B额头上起了个大包,脑袋上划破了口子,流了血。

因为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及时干预,战况没有再度扩大。最后学校请来家长,单独解决。

唏嘘之余,我问儿子对这件事他怎么看,儿子叹了口气,一副说来话长的神情,“他们俩吧,一直不对付。

小B这个人就这样,喜欢恶作剧,不过他逗别人,总是被立刻制止,或者被骂,反正人家说他了,他也就不逗了。

可是这个小A,大多情况都自己默默忍了,很少表态,所以小B总是这么‘欺负’小A。

可能这回小A把以前忍的都攒一块了,大爆发,就给小B来了一下子。诶呀,这算是小A冲冠一怒为水壶吧!”小子最后给了一个总结。

冲冠一怒,只是被情绪劫持了而已

哈哈,冲冠一怒吗?

也许是吧,不过,所有的冲冠一怒都不是因为某件具体的事,而是因为大脑被情绪劫持。

在那个时刻,情绪脑战胜了理性脑。行为成了情绪的奴隶。

情绪劫持大脑,这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保罗·麦克利恩博士曾提出一个“三位一体大脑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大脑是一个三层包裹的结构,由内而外分别是:本能脑,也叫爬行脑,掌握着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情绪脑,又称哺乳脑,掌管情绪情感;理性脑,控制着所有高级、有序的抽象逻辑思维。

人类大脑的工作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然而这项工作并不是仅仅由高级的理性脑单独完成的,相对低级的情绪脑,也在进行信息处理,而且,其处理速度是理性脑的50倍。

保罗·麦克里恩博士认为: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自己一直非常理性的处理问题。然而,事实上,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却是让人震撼的强大“非理性”因素。

也就是说,我们的很多决策和判断,实际上是“非理性”的。

那既然我们有专门负责逻辑思维的理性脑,为什么有时候反而会被“非理性”控制呢?

这要看看我们三位一体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通常,我们会通过感觉系统比如,视觉、听觉、嗅觉,主要是视觉接受到某些外部刺激,然后这些刺激被转化成神经信号,传递到我们大脑中的一个部位:杏仁核。

杏仁核是什么?杏仁核位于我们大脑底部的边缘系统,样子好似杏仁,它与海马体(爬行脑)共同参与记忆和决策的过程。

杏仁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储存记忆。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遇到某些恶劣对待,那些因此产生的负向情绪,比如恐惧、耻辱、愤怒,等等,都会被储存起来,积累的多了,就成了所谓的创伤记忆。

如果杏仁核接收到与之前创伤情景相类似的信号,会瞬间唤醒这些尘封的创伤记忆,提醒我们:要开启防卫了。

于是一系列反射般的自我保护行为就先于理性脑的逻辑思维发生了。

科学家的研究还发现,当某种刺激逼近的时候,如果检测我们的身体,会发现,我们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现象。

此时,人们会有自己的行动策略,或者战斗,或者逃跑,这是人类生存的原始反应。

而那些选择战斗的人,就会冲冠一怒,做出不理智的过激行为。

这就是大脑被情绪劫持,无法理性行为的根本原因。

儿子班上的突发事件中,同学小A,被小B持续逗弄,那个愤怒积累到足够多,强度足够大,就会瞬间开启杏仁核,即刻工作的情绪脑会瞬间跨越理性脑,给身体发出过激的防卫指令,于是冲动行为就产生了:他绰起自己的水壶,砸向小B的脑袋。

如果我们面对理性脑会在某些极度的情绪下失控,那生活中,我们如何避免自己的大脑被情绪打劫呢?

办法还是有的。

首先,我们可以给自己暗示:我的杏仁核偶尔会使我情绪失控,当我们知道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对此就会提前防御,这会提高我们对情绪失控的敏感度,帮助我们及早做出干预。

其次,时刻保持觉察,当觉察到自己逐渐强烈的负向情绪时,尝试按个暂停键。

深呼吸是被科学家们广泛认同的干预强烈情绪进展的方法。

实验表明,冷静6秒钟就可以让杏仁核的愤怒化学物质降低。

用几串深达下腹部的呼吸,去平息身体内喷薄欲出的荷尔蒙,这个真是赚到啦!

最后,当我们可以冷静下来,要去复盘刚才的冲动来源于哪里,去看看我们的那个创伤是什么,尝试去疗愈它。

当创伤被逐渐疗愈,大脑被情绪劫持的现象就会减少,理性平和就不会被扰乱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源码容貌焦虑倾诉治疗师双向情感障碍亲子关系咨询师产后抑郁测试自闭症弗洛伊德存在主义社交恐惧症回避型人格易怒症智商测试女人心理心理学家九型人格桃花运自卑心理九型人格职业价值观霍格沃茨心理学焦虑症依赖型人格障碍心理效应自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