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与共情,心理咨询的基本核心
作者:美利华 2021-05-20 16:00:57 心理百科

倾听与共情,在早期的被认为是人本主义教书的咨询技术来传授。最初,许多人对这样的技术嗤之以鼻——听,长了耳朵还不会听吗?还需要学习!共情,说的那么玄乎,能做咨询师谁还不是个有同情心,能理解他人的宝宝!

为此,不但是学习人本心理学的学生感觉似乎没有什么优越性,就连罗杰斯本人也常常被拿来议论。然而,实质上现在,无论你翻看任何一本心理学的新版教科书,包括以分析师与被分析者保持情感距离的精神分析流派在内——倾听与共情都成为了临床面谈的必备能力。它既老亦新的成为咨询和治疗中的流行概念。

卡尔·罗杰斯认为,建立有助于治疗的关系,构成使咨询有疗效的本质和全部内容需要的是表里如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及准确共情。

倾听是共情的前提条件

其中倾听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用专注的状态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关注,让来访者知道自己正在以一种接受的态度倾听。这里所说的表里如一远比字面意思要复杂,因为想要做到成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咨询师是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自我修炼。

而如何更好的让自己真正“听到”对方,用罗杰斯曾专门解释过的那样,并非要对来访者的情感做出反应,是要检验一下自己对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是否准确,核查一下咨询师所看到的与他们在那一刻的体验是否一致。这时需要的就是各种不同的回应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复述对方的语言。

倾听与共情,心理咨询的基本核心

我们可以把复述分为这四种类型:

①复述原话

②把来访者的话加以整合,把其中的意思清楚地复述出来

③在复述中突出来访者的某种情感

④用第一人称复述

这样的“技术”看似简单,却是在力求像镜子一样能够准确的反映来访者的情感、思想和话语中想表达的意思,这样倾听与回应的结果,即引导向共情。

准确共情

实证表明作为咨询的共通因素并不是任何一种咨询技术,而是良好的治疗关系。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前提恰恰是真正的理解,即对来访者准确的共情。因此共情也是带来最终疗效改变的关键因素。

共情(empathy)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这意味着进入另一个人的个人知觉世界,时刻敏锐的感受另一个人心中变化流动的意义。意味着感知另一个人自己极少觉察到自己的意义。

罗杰斯对定共情的定义是复杂的,其中包含着若干需要仔细分析的成分。

一,咨询师的技术或能力。

二,咨询师的态度或意愿。

三,关注来访者的想法。感受和痛苦。

四,采取来访者的参照体系。

五,进入来访者个人的知觉世界。

六,时刻敏锐的感受到意义。

七,感知来访者极少察觉的意义。

罗杰斯的定义显示,共情是一种需要推论的复杂人际过程,因为我们无法以客观明确的方式知道另一个人的情感、想法和经验。因此,共情是主观的。为了获得共情的联系,必须运用我们的智力和自己的情绪构成来推断另一个人对的感受、想法和体验。共情,既是智力又是情感过程,需要意愿和努力,对另一个人及其处境持续的认知和情感理解,以及把共情理解传达给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技能。

毕竟来访者与咨询师可能曾有不同的人生个人经历,你在体验来访者的经历时会有某种感受,并不意味着来访者也必定有同样的感受。事实上,有时候共情反应是咨询师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在来访者身上。比如下面这样的对话。

来访者:我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希望我现在来治疗,毕竟我们从来都无法沟通,这都已经不在意了。我接受这种状况,我希望他也能。

咨询师:父亲不能和你有效沟通,你一定感到很生气。

来访者:根本没有。我与父母的关系就随他去好了,真的,我不会让他困扰我。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这位来访者早先表达了愤怒,或者当时看起来难过或生气,比如眼睛向下看,身体绷紧,或者用紧张的语调谈话,那么咨询师更有理由选择反映愤怒。

然而假如没有这样的“前言”或非语言表达存在,那么咨询师的表达则很有可能是基于个人体验的一种投射,而并不是来访者的情感。准确的共情反映。要紧扣来访者的言语内容和非言语信息。相比上段的回应,我们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尝试理解来访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现在来治疗,对你来说没有太大意义。也许你过去对于与爸爸缺乏沟通有一些想法,但听起来好像你对现在整个情况相当麻木。

这第二种触及了来访者过去的感受,现在的想法以及麻木的情感反应也许存在一些未解决的悲伤。至于“愤怒”或“失望”这样的情绪解读,需要有更为清晰的证据支持才会让来访者感受到共情。或者,至少咨询师可以加上,“我推测你有可能感受到愤怒“,用以求证,并随着来访者的修正而修正自己的理解。

准确的共情,会促进来访者探讨情感或情绪,更能帮助来访者开始承认自己隐藏的感受。共情包含与来访者一同思考和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对来访者的防御风格对共情反应如此重要。来访者运用防御机制及具有保护性的歪曲现实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有保护自己免受情绪痛苦的功能。因此,咨询师要处理的不仅仅是感受,还有来访者力图回避这些情感的方式。

误导的共情尝试

想共情和能共情到来访者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最初,新手咨询师往往很容易在表达共情时“过度努力”,或“过早反应”,以至于错失了来访者的情绪焦点。甚至在传达共情理解时辞不达意。以下罗列几种应该避免的貌似经典的共情方式:

一、“我了解你的感受”或“我很理解”。

对于这种表达,来访者可能会怀疑:“你怎么就能了解我的感受呢?我们才谈了十五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某些时候,甚至他们不一定因为咨询师和他们有过共同的经历而感觉好,相反,或许他会认为你也病着,没有能力成为治疗师

二、不加判断地就自我暴露:“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首先如上理由来访者可能产生对你的不信任,或者因为并不一定相信你,会要求你详细叙述你的经历。这时咨访的角色突然转换了,咨询师现在成了被治疗者。

三、“天哪,那一定很糟糕。”

经历过创伤事件的来访者,有时不能确定该事件实际上有多大的伤害性。因此,听到一位专业人士宣称,他们所经历的。和应对的是“糟糕”的事情反而会产生有害的效应。此处的重点是你在【引导】还是在【追随】来访者的情绪体验。如果来访者清楚的向你显示他感受到自己经历的是糟糕的。那么用“那一定很糟糕”来反映该经历是有一定共情性的。然而更好的共情反应需要换掉“一定”的评判和“天哪”的感叹词,可以换成这样:“听起来所发生的事情让你感到相当糟糕。”

四、“哎,你真可怜或者真可怕”或“你能经受这些,你一定是个坚强的人”。

这些表达包括评价并给予了同情。可能,来访者会知道被称赞了,但随后会感到无法再表露其他情绪或弱点。因为担心来自专家的进一步评价,或者一旦来访者因为表现坚强而受到奖赏,他们可能会用同样的方式给出他们所有的材料。

一点也不简单的倾听与共情

共情是非常重要、有力而复杂的人际现象。人们在多重水平上表达自己,而出于人类天然的矛盾心态,人们可能同时表达着相互冲突的意义和情绪。每个人都有被人倾听、理解的需求。倾听看起来非常简单,似乎听需要停止讲话而关注别人正在说的内容上,但倾听在过程中,实在有太多的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总是容易混淆自己是在专注地听,还是在内心演练接下来你要准备说的内容?你是否在盘算自己要做出什么反应,因此无法真正全神贯注的听对方的语言以及情感?甚至当你听着对方的语言时是否也容易关注到其中那些自己觉得有益或有趣的事?

准确共情有助于减少对来访者的评价,但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那样,共情是一种能力,需要需要大量的、反复的练习,并深刻地理解我们是如何按照自己的倾向去对他人的故事做出反应的。

因此倾听和共情的要求之一就是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全心地投入到另一个人的经历当中去。

你需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但听到对方的语言也关注对方讲话时的手势、姿态甚至是表情才行。在你尝试去共情地倾听时,需要保持自己不被其他事分心,将自己的偏见摒弃,但同时也要保持自己不被对方牵着走,并根据他给出的线索来决定何时该靠近一些或是退后一步,给彼此一些空间。

共情和倾听在本质上是要慢慢地听并进行思考,保持自我平静,这样我们才能感知对方出切实的表达。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情商测试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智力产后抑郁咨询师依赖型人格障碍心理咨询容貌焦虑PUA安全感俄狄浦斯情结回避型人格心理医生分院测试心理健康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测评社交恐惧症MBTI测试自卑心理情绪管理无性婚姻易怒症自愈能力心理学家男人心理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