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接纳的本质是自爱
作者:星辰西米露 2021-08-15 10:14:11 成长心理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荣格

先来看看什么是自我接纳。

我所理解的自我接纳是:理性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不因此自责。

自我接纳不是魔法,它也不是现实层面的行动,并不能直接改变你的现实生活,它是一种认知上的调整,一种整合内心力量的工具。

自我接纳是一种对待缺陷的态度。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缺陷的。自我接纳的人不会因为缺陷而彻底否定、排斥自己,能够真实评估自己而理性接纳缺陷。

自我接纳的人内心是整合的。他并不把优点和缺点看成一种僵化的特质,他知道优缺点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绝对二元对立,彼此存在转化的可能。

他倾向于用“特质”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会把自己分成“好”的一部分和“坏”的一部分,不会在心里开辟一片战场,让“好”和“坏”的部分互相攻击。

自我接纳产生自我价值感。整合的内心提供了价值感产生的土壤,他认为自己的存在是独特的,对于他人和世界是有价值的。

自我接纳的本质是自爱

自我接纳的人有一些自恋。

基础自恋,是让一个人活下去的基本动力。精神分析大师科胡特认为:“充分的自恋,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生资源,需要滋养以确保它的成熟”。

自责的另一面,就是自爱。

爱是一种甘愿为对方付出又彼此都能幸福的能力。

自我接纳的人爱自己。他欣然接受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相处感到愉快。他并不厌恶自己的缺陷,存在本身就能让他感到满足。

爱是对关系的整合,自我接纳是对内在的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接纳的本质特征是自爱。你爱自己,即使自己不完美,也爱自己。

你爱你自己,不需要条件。

你爱你自己的所有,并不仅仅爱自已的一部分。

你不嫌弃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你接纳自己的所有,而这,正是改变发生的基础。

举一个最简单的关于自我接纳的例子:一个人准备了很久去参加运动会,比赛时发挥失常只得了第四名,他为此懊恼不已,反复回想自己比赛失误的细节,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发挥好,一整天都没有精神。这是没有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的表现为:他知道人无完人,我们只能尽力去做好,但没有办法保证一定有一个名次。他不再后悔,不再懊恼,内心回复了平静。

现实中没有完美的人,人们总有不同程度的小缺陷,有一些矮,有一些黑,有一些胆小,有一些害羞。

人是很有创造性的生物,这种创造性体现在不接纳上,也多种多样。

隆胸的姑娘很多,吃伟哥的男人也不少。

有人恨自己为什么不是富二代,有人怪老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多活500年。

我们总是对自己的一部分不满意,想把那一部分替换掉,或者让时光倒流,重新作出有利于现在的选择。

这些都不是接纳。

自我接纳意味着对已经发生事情的完全臣服。并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不再后悔,不再陷在责怪自己的思维陷阱里,一遍遍留着心酸的泪。

过去的任何事情都无法改变,能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角度。

既然如此,我想请你收起后悔的眼泪。

因为后悔是一种更大的损失,也因为你在用事后诸葛亮的思路,评价当时面临抉择时难以看清迷雾的自己,这并不公平。

一些情侣分手后会感叹:我当初是怎么瞎了我的狗眼,才看上的TA?

那时的你,享受了对方的甜蜜,现在的你,只记得对方的龌龊。以此责怪自己的眼光,这不成了现代版的刻舟求剑吗?

自我接纳意味着你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这件事情你就是没有做好,你就是矮,你就是胖,你就是有狐臭,你就是没有别人学得快。

承认上面这些种种,并不掩饰。

痛苦吗?痛苦。直面自己脆弱的,充满眼泪的过往,不如别人的地方,犹如强烈的阳光射在布满疤痕的身体,刺痛,忍不住躲藏。

很多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真实,他们发展出了很多防御方式,不敢让自己触碰到流着血水的脓疱。

他们撒谎,否认,攻击别人,都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脆弱。

面对真实,何其艰难。

面对虚假,谈何改变。

而这正是自我接纳的意义所在。从现在开始,面对那个满身伤痕的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再将他抛弃?

拥抱他吧,去抱抱他。他的伤痛,需要你的抚慰,他的缺陷,需要你的包容。

知乎上有一个阅读量超过17万的帖子,题目是“自暴自弃与自我接纳的区别在哪?”

这或许也是大部分人的疑惑,你把自我接纳吹的这么好,这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吗?

看到不如别人的地方,就“自我接纳”一下,继续过着惨不忍睹的人生?

这是自我接纳常常受到质疑的地方,因为人们把自我接纳、自暴自弃、自我欺骗看成了一个意思。

反对的人经常会举下面这个例子:一个人身高1米6,体重400斤,接纳自己之后,认为自己不胖,弄死不减肥,结果因为心血管疾病真的把自己弄死了。

朋友们,这不是自我接纳,这是自我欺骗。

自我接纳的本质是自爱,爱自己的人会舍得把自己弄死吗?

想要活得更好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自我接纳的人会这样告诉自己:不能再长肉了兄die,再长就要挂了。

而之所以会出现把自我接纳和自我欺骗搞混的情况,是因为人们用来衡量自己的标准,实际有两个含义。

还是以胖来举例,假设你觉得你很胖。

那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胖?因为你在用自己的体重去和“标准”比较。

这个“标准”分成两种:一种是观念上的,在你心里有一个自己规定的标准体重,你说自己胖,实际上是在说,你的体重超过你心里的标准值了。

一种是客观标准,这种标准以功能良好为目的:医学界会推荐一个体重,超过这个体重,血糖仪检查你血糖太高,彩超检查发现你脂肪肝太严重,再不减肥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然,低于推荐体重太多,也会损害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遵守的,是以功能良好为目的的客观标准。

观念上的胖不一定是真的胖,如果过于追求完美,或者对自己过于严苛,这种观念上的标准有时会制定的非常变态。

我们知道很多模特得了厌食症,比如法国模特伊莎贝尔•卡罗(Isabelle Caro)身高1米65,体重只有61斤,瘦的皮包骨头还要减肥。

自我接纳的本质是自爱

她于2010年不幸去世,只在世间活了短短的28年。

伊莎贝尔•卡罗拍摄的拒绝厌食广告

卡罗无法接纳自己的体重,她憎恨自己的体重,以至于失去了对正常体重的判断。

她不爱自己的身体,她的身体成了自我攻击的对象。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都带着罪恶感,只有呕吐才能减轻自己的负罪。

这种对体重的偏执追求脱离了现实检验,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她首先要做的,是去接纳自己的体重,学会喜欢自己,减少负罪感,身体才可能回归正常的体重。

自我接纳可以帮助我们修正内心标准的偏差,保持对现实世界良好的适应性。

适应良好的基础上,自我接纳可以发展我们的独特性,创造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这是我认为自我接纳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意义。

价值多元的社会,标准也不是唯一。

父母和领导的标准,道德和律法的标准,重叠在一起,相互交织有时又充满矛盾。

而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该不该听从?

人们天然有一种寻求与群体一致的需要,害怕被群体抛弃,希望用与群体一致的行为来确保自己被群体接纳,这是对归属感的需求。

归属需求根植于人们的身份认同中,它来源悠久。在远古时代,如果我们的祖先被群体排斥、放逐,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和他人不同,人们就感到恐惧:“会不会群体里的人不再认可我了?”

现代社会,我们已不再像祖先一样时刻担心生命安全,但这种恐惧感,却流传了下来,经常摧毁我们对于自己的认可。

因为这种恐惧,有多少人,屈服于别人的眼光,压抑了自己的生命力?

有多少人,就因为跟别人不一样,身处自责和自卑的漩涡中,一辈子走不出来?

那种抹杀个体差异,你跟我不一样你就是另类的看法,你跟我不一样我就要攻击你的做法,制造了多少罪恶?

所幸的是,不管世界怎么变化,我们仍然可以试着爱自己,试着接纳自己。

我们看看接纳前后的对比。

没有接纳之前,他们说我胖:好难过,我真恨不得割掉自己的肥肉。

自我接纳之后,他们说我胖:是的我就是胖,那又怎么样呢?吃你家的肉了吗?胖是我自己一口一口吃出来的,也能一斤一斤减回去。

没有接纳之前,他们说我丑:好伤心,老天不公平,为什么这么对我?

自我接纳之后,他们说我丑:是的我就是丑,那又怎么样呢?钱挣得多自然有人低下头喊爸爸。

没有接纳之前,他们说我傻:好想哭,我只是不想变得世俗,做错了什么?

自我接纳之后,他们说我傻:是的我就是傻,那又怎么样呢?你们爱拍领导马屁你们随便,老子就只想踏实工作,不搞你们那一套。

没有接纳之前,他们说我变态:好悲哀,我是个男的,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就是不喜欢女人,偏偏喜欢男人。

自我接纳之后,他们说我变态:你才是变态,有些国家同性恋都可以结婚了你还活在上世纪。

没有接纳之前,他们说我另类:好焦虑,但我真心烦躁体制内的生活,怎么办?

自我接纳之后,他们说我另类:是的我就是另类,40岁裸辞不当公务员回农村老家开民宿,你看到的是另类,我看到的是追逐自己生活的勇气。

最后,从这些名人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自我接纳的作用。

孔子七十岁时“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他接纳自己之后的从容表现。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须知参差多态,方是幸福本源。

而自我接纳,是一切多样性的基础。

不以别人的好恶来判断自己的人生,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依据自己的内心做出判断的标准。

希望你接纳自己,直面自己内心,这正是每个人都要走的英雄之旅。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绿帽情结PUA抑郁症心理测评系统恋母情结产后抑郁症外貌焦虑社交恐惧社交恐惧症职业性格安全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智商测试心理医生智商分院测试情商测试自卑心理强迫症冥想心理治疗控制情绪易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