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对人生的影响
作者:大红袍 2022-02-22 22:10:21 成长心理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一个女孩子,不要那么调皮啦,文静一点!

你一个男孩子,哭什么哭,坚强一点!

女孩子,数学差点也正常。”“男孩子,语文学不好也正常。

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出去工作,妻子就在家带小孩嘛。

诸如此类的话我们听过太多,其实这些话的背后,都是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是针对某一性别的性格特征、外貌、行为、角色的普遍看法或成见。这种刻板印象可以是正面的,比如男性“强壮”、女性“温柔”,也可以是负面的,比如男性“粗鲁”、女性“柔弱”。

但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刻板印象,都会限制不同性别人士的发展、职业生涯追求和对生活做出选择的能力。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产生了性别刻板印象呢?

不可忽视的儿童时期

有研究表明,对性别相关特征的观念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了[1]。

到3岁时,儿童会根据性别、种族和年龄来区分个体。

到5岁时,儿童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并把这些刻板印象应用于自己和他人。比如在玩具选择上,女孩们会为自己选择洋娃娃,而把变形金刚递给男孩们[2]。

儿童时期对人生的影响

儿童时期对人生的影响

这种性别特征的观念来源于他们与成人的互动,以及他们对成人之间互动的观察。

儿童通常会从成人那里得到关于性别规范活动的反馈。比如,女孩更多地听到关于外表和帮助行为的反馈,男孩更多地听到关于体型和体育技能的反馈。这些都促使了儿童形成对性别特征的看法。

儿童书籍的重要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性别刻板印象的早期来源,研究者们将关注点放在了儿童读物上,进行了如下实验:

首先,研究者们让成年人判断词汇的“性别”:参与者在1到5的范围内给每个单词的性别打分,并给词语贴上"非常男性化"、"有点男性化"、"既不男性化也不女性化"、"有点女性化"和"非常女性化"的标签。

儿童时期对人生的影响

儿童时期对人生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心理状态(如感情、信念)和与他人的互动(如沟通、照顾他人)有关的词语更容易被贴上女性化的标签,而与物理事件(如运动、交通)有关的词语更容易被贴上男性化的标签。

接下来,研究者们让参与者评价书籍的“性别”——对书籍中的主要角色性别和故事内容分别进行评价,得到每本书内容的性别倾向,即:一本书在多大程度上被人们认为是男性化或女性化的。

结果显示,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书籍,内容更倾向于与刻板印象中的女性化内容相关,反之亦然。

而翻阅儿童读物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早期出版的书籍往往有更多男性角色,这可能反映了男性被视为默认性别的历史。(比如在英文中,用“man"指代所有人)

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在儿童读物中普遍存在三种性别刻板印象:

(a)女性更擅长语言,男性更擅长数学;

(b)女性更擅长艺术,男性更擅长数学;

(c)女性重视家庭,男性重视事业。

与成人书籍相比,这些刻板印象在儿童读物中以更夸大的形式出现。比如,在儿童读物中,妈妈的形象总是家庭主妇,爸爸则通常在外面上班或者出差,因此儿童读物中的小孩通常由妈妈照顾,而爸爸总是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3]。

最后,研究者们在亚马逊网站上查阅了大量儿童读物的书评,了解这些书籍是读给男孩还是女孩的,结果发现:主要角色为女性的书籍更常读给女孩听,主要角色为男性或性别不确定(指书中主要角色的性别不能从文本中确定)的书籍更常读给男孩听。

由此,研究者们认为,儿童读物是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的早期来源。孩子们在与家长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倾向于接触那些描述自己性别的刻板印象的书籍,不自觉地形成了刻板印象。

家长们,注意咯!

研究者提出,孩子喜欢阅读符合自己性别的书籍的倾向,很可能是家长买书时的偏好造成的;同时,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们的默认反应,可能会带给孩子们暗示,从而让孩子们认为这些刻板印象是正确的。

所以,在为孩子选择读物的过程中,家长们或许需要慎重一些,不必只为女儿买《白雪公主》《睡美人》,也不必只为男孩买《认识这些车》《我要当警察》,一本合适的书,可能就能防止孩子产生性别刻板印象。

儿童时期对人生的影响

此外,在亲子阅读时,家长们也需要更小心一些,你无意中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促进孩子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发展哦~

性别是一件中立的事情

传统的童话故事中,柔弱美丽善良的公主总是被坏人抓住,苦苦等待英勇的王子将其解救。仿佛唯有如此,公主与王子才得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故事才能画上完美的句号。

于是,幼儿园里任意一个孩子都会记住,女孩要温柔,要做乖巧文静的小公主,男孩要勇敢,男儿有泪不轻弹。在他们长大之后,这些思想便会变成隐形的枷锁,把许多女性困在家庭和少数岗位上,把许多男性困在情绪和压力的牢笼里。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有人开始做出改变——

巴塞罗那一所叫作 Tàber school 的小学从学校儿童图书馆(6岁以下)移除了共计600本内容涉及性别歧视的书;

2014年,英国瓢虫出版社宣布,今后出版的书籍将不再冠以“女孩最爱”和“男孩最爱”的字眼,并且在旧有的书再版时,删除书上的性别标签;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家名叫Egalia的幼儿园里,孩子们除了可以阅读含有传统性别印象的经典童话故事,还可以阅读含有诸如单身父母、领养子女和同性伴侣等内容的故事书。

儿童时期对人生的影响

关于去掉童书上的“男孩”/“女孩”标签的倡议

当然,也有许多人质疑过这些做法,认为这是对儿童思想的刻意灌输。不过在学堂君看来,这些举措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能在儿童时期,防止孩子们产生性别刻板印象,长大后的他们会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由。

毕竟,性别应该是一件中立的事情,不应给任何一方带来优越感,也不能因此产生歧视,不是吗?

坚强、大方、勇敢、细腻、友好都是人类身上的美好品质,它们并不专属于某一性别。所以,当一个女孩子勇敢坚强、不拘小节时,请别用“爷们”去形容她;同样,当一个男孩子细腻温柔、干净整洁也不要用“娘们”去形容。中文中有那么多合适的形容词,我们要多多使用它们~

参考文献

[1] Lewis M, Cooper Borkenhagen M, Converse E, Lupyan G, Seidenberg MS. (2022). What Might Books Be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About Gender? Psychological Science, 33(1), 33-47.

[2]苏彦捷,杜丹. (2009). 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其愿望理解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5(01), 1-6.

[3]季燕,张景. (2021). 儿童绘本故事中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以135本儿童绘本为例. 早期教育,(04), 29-34.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分院测试抑郁症测试恐惧心理智力叛逆MBTI源码依赖型人格障碍自闭症倾诉情商心理效应产后抑郁测试绿帽爱情挽回社交恐惧焦虑负面情绪容貌焦虑边缘性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悲观主义自愈能力心理测评控制情绪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