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别人重视
作者:冰千里 2022-07-12 20:49:24 成长心理

被重视是一种需要,在关系里被重视会感到有价值。

而价值、成就、被爱,是一个人活着的主要动力,有动力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所以被重视的需要给了我们人生的意义感。

但你必须朝相反的方向思考,才会更好的自我探索,反面就是被轻视、被忽视。

一个特别在意他人是否重视自己的人,背后一定有过被忽视的经历。

比如不被父母重视,在众多姐妹和同学中,你也总是那个可有可无之人。

因此,你就会发展出很多功能来扭转这个局面,实现被重视的需要。

比如,你可能会发展出“顺从”:

你是个好孩子,你总能敏锐觉知父母的心思,然后去迎合他们,每到这个时候你得到的重视就会多一点,就在父母夸你很乖很礼貌的时候,还会摸着你的头。

那一刻,你得到了某种关注,心里想“以后我还会继续这么乖的”。

比如,你可能发展出“用途”:

你在某一方面是有特长的,这个特长就是你获得重视的法宝,你也许成绩优异、也许多做家务、也许会安慰父母,这都是你的“用途”。

每当你考一百分、帮父母干活、逗父母开心、承担妈妈悲伤的时候,他们都会比你不做这些的时候更爱你,你因此而受益,从而加固了这些用途,以此获取重视。

比如,你可能发展出“叛逆”:

这一类往往是前两种都没办法了,或者被人占领了,姐姐学习比你好,弟弟比你更乖巧,哥哥比你更会照顾父母……

你除了做些“不好”的事情之外,好像无计可施了。

所以你开始逃课、玩游戏、叛逆、打架。咦,你发现,此刻父母就会更“重视”你,他们会斥责你、打骂你、会带你找心理医生、找老师。

你搞得他们越没法子,他们就越在意你,用一种让你不爽的方式“关心你”。

再比如,你可能发展出“生病”:

当以上统统不起效,你就会病恹恹的。

没事就肚子疼感冒发烧啥的,还会不小心摔倒流血,还会抑郁惊恐发作,这时,你就得到了关注,无论他们多么爱其他人,在你生病的时候,就会得到临时的浓烈的爱与照料。

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别人重视

以上四种仅仅是众多“引起关注”的少部分,你总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或者混合使用的方式来被看到、被重视。

这四种看起来好像是被重视了,其实都属于“忽视”。

因为你得到的经验是:“除非我怎么怎么做才被重视,否则他们是看不见我的”

他们重视的是“你做的事”,而不是“你这个人”。

这很好理解,成绩好会得到重视与赞赏,一旦成绩差就会得到惩罚与冷落,你会敏感觉察到父母的脸色是有差别的。

时间久了,你也就这么认了,心理学称为“内化”了:

你把父母重视你的方式变成了自己的,你就会真以为“只有学习好、做家务、懂事、生病、叛逆……才会被喜欢,反之就是不好的”。

父母也泛化成了其他人,比如领导、伴侣、老师之类,你的性格就这么形成了,慢慢地,你也忘了自己本来就很好、本来就值得拥有、本来就无所谓被重视或被轻视。

你会在现在的关系、工作中继续这些方式。

比如,没主见的人:

没主见的本质就是“迎合”、“懂事”。

你会把选择权给别人,认真完成别人交付的事情,通过依赖对方来获得认可与重视,对方也愿意让你去执行他们的意图,并夸奖你。

你也很少拒绝、提出不同意见,因为你相信,那样你就不被喜欢了。

没主见的人朋友多,大家都喜欢和你玩,因为别人在你面前更有价值感,你好像一个友情的黏合剂,但却很少有知己。

因为你是在通过被对方重视而忽略了自己,没人会特别在意你,你得到的只是很浅层的“重视”。

比如,讨好的人:

讨好的本质就是“承担他人情绪”。

就像小时候照料父母情绪一模一样,你很会照顾人,特在意对方情绪,并很快做些什么来安慰他们,对方就会在意你。

你也会主动请缨热于助人,当对方有需要你会第一个冲上去,你不敢拒绝,因为你是那么好,而拒绝就代表你很糟糕,你太怕别人说你不好了。

讨好的好处就是“得到了认可”,坏处就是压抑了愤怒,但也许连你自己也都觉察不到了。

再比如,界限不清的人:

会盲目信任别人,会把工作关系、合作关系和情感关系混为一谈,黏黏糊糊分不清谁和谁。

比如有的人才见面不久就会向别人借钱或借给别人钱,比如会和上级下属称兄道弟私生活交集太多,比如亲密关系也很暧昧,搞不懂到底是啥关系,没什么定位。

这样的人其实是把自己藏起来了,藏在了一切关系中,但是又好像和谁也都有点关系。

这样的人前期会得到重视,越交往就越觉得哪里不对劲,总是无法靠近,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是不信任别人的,也就没法深交,根本得不到想要的重视。

想要被他人重视,途径只有一条:自我重视。

上面罗列的种种,都属于重视他人不重视自己,你的逻辑是只有被人重视了,才觉得被重视。

事实却是只有先重视自己了,才有可能被别人重视,这个顺序千万别搞反了。

但首先我却要你先认可引起他人重视的方式,无论是讨好顺从还是没边界没主见,还是照顾他人不会拒绝。

这都是你发展出来的功能,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内在小孩不受伤,比如拒绝别人、不照顾别人、不顺从别人,就会有危险,他们就会像你父母那样惩罚你、抛弃你。

尽管你的功能也很累很辛苦,但总比危险强很多,总比被人抛弃好很多。

认可现有模式就是自我重视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其他自我重视方式才会起效,这些方式是:

第一,坚定需要。

一切行为、关系背后都是有需要的,不存在没需要的关系,你要深信这一点,并把它呈现出来,呈现的越清晰,你就越重视自我。

比如“帮忙”这件事,必须搞清楚你帮他是为了啥?凭什么对他好?凭什么这么伟大?凭什么不计报酬?

只不过背后的需要可能是无形的,也许不是什么金钱,但一定是有需要的:

可能这个人对你有用;可能想得到他的认可或报答;可能为了第三方人情;可能将来的他会带来好处;可能为了让他欠你些什么;可能你需要他本身就很满足……

总之,你要重视需要。反过来,别人帮你你也要这么想。并不是人间不存在真情,而是真情也需要某种动机。

一旦你坚定了需要,彼此就会心知肚明,甚至某些时候你要告诉对方。比如我帮你是为了让你也帮我、我帮你是为了得到你的认可、我帮你是为了让你喜欢我。

如此清清楚楚,彼此就不会心存芥蒂,更不会因为帮的不太好而尴尬别扭,你们都清楚这是一种“需求互换”。

这样做,有时候对方会觉得你冰冷,但内心是钦佩的,重视就自然而然了。

第二,要重视自我表达的方式

很多人喜欢笑眯眯的、漫不经心的、平淡无奇的、软声细语地诉说重要的事,这样的表达就是掩饰,掩饰暴露的羞耻、胆怯与恐惧。

这样的表达方式会“诱导”对方不重视你,特别是在公众场合或团体中,对方会觉得你的事真不重要、是可以一笑而过的、随意打断的。

你的不重视一定会让对方更不重视,因此你需要大声的、严肃的、郑重其事的表达。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除了掩饰羞耻恐惧之外,很可能就是你日常的模式。

日常中你就是不被看见的,你不习惯大声表达观点和情绪,因此你会继续不被重视,回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里面,这个“似曾相识”很可能就是你早年被对待的方式。

第三,表达愤怒与拒绝

可以表达愤怒、可以拒绝别人——这是自我重视的关键。

不敢生气、不敢拒绝也是一种保护,背后是对关系破坏和被报复的担忧,但这的确太累了,你需要轻松一点,表达了愤怒和拒绝之后是松弛的,因为你遵从了内心最本真的想法。

这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其实你已经先从觉得安全的人、弱小的人那里开始了。

比如很多父母都在对孩子表达,但却并不知道这是投射,把压抑的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了,发泄在孩子身上很安全,他又不能对你怎么着。

而你一旦知晓,就会降低伤害孩子的几率,从而也能更好的理解自己。

练习有时候也不需要一个真实的人,很多人内心已经杀死对方一百遍了,表面却啥也看不出来,你完全可以这样做。

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就很好。

也可以写出来读出来,也可以对着镜子或空椅子对话,甚至是想象中的对话,这都是很好的练习。

需要说明一点,你越强迫自己不生气不拒绝,就越会出现失误。

比如你会通过爽约、迟到、遗忘来表达愤怒,会把工作搞砸来报复领导,会把答应对方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来表达不满,也会找各种借口来婉拒。

当你越有勇气表达愤怒和拒绝,也就不需要通过上面这些失误来不那么爽的表达了。

有时哪怕通过“吵架”来表达愤怒与拒绝,也比忍气吞声强很多。

可以通过下面这个短视频,来了解吵架的意义:

你也可以试着反过来思考:当一个人拒绝你并表达了对你的不满,尽管你很生气,但一定让你印象深刻并记住这个人。

你也不敢轻易去招惹他,他的话你总要掂量掂量,难道这不是重视吗?让人敬畏就是最大的重视。

第四,学会舍弃。

不可否认,一个人有创造力、有成就,往往会被重视。

有成就的原因众多,比如很努力、很有天赋、很有资源,但最重要的是他很“专注”,而专注的前提是舍弃。

心里堆着很多事的人,是腾不出空间专注一件事情的,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舍弃了其他分散精力的事情,比如生活琐事、人际关系,甚至不结婚不要小孩,清空了一切“干扰”。

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舍弃不舒适的关系,对舍不掉的关系,比如亲情,要用一种“低能量”的方式保存,不要投注太多情感需要,尽量保持角色链接,这样就不会太内耗。

相反,对有共鸣的关系则要投注情感,充分体验关系带来的流动和滋养。

舍掉的无用社交越多,就越能投入有用的社交,这就是自我重视,“越简单,越美好”并不是浅尝而止,而是在广度上简单,在深度上纠缠。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爱情挽回自卑智商男人心理社交恐惧症绿帽情节原生家庭易怒症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抑郁症测试焦虑症霍格沃茨EPDS焦虑MBTI测试聊天负面情绪心理测评心理医生正念叛逆期智力测试心理咨询洁癖恋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