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如何重塑一个人的“边界感”?
作者:孙平 2020-10-19 10:10:49 人际心理

很多来访会告诉我,他们经历了咨询后,在生活中都展现出了更强的"边界感",尤其是在人际关系间:

不再轻易地接别人的情绪;

做事之前,优先询问自己的好恶;

在说yes之前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还是为了取悦对方;

逐渐有了勇气,拒绝之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拯救者或者取悦者角色......

我在不少来访的转变中看到了这种情况,于是我开始思考:在我们咨询关系中,是哪些操作促成了这个部分?

我相信答案是不能穷尽的,但是从来访的反馈和我的观察中来看,似乎与下面这几个临床操作关系比较密切:

一、共情沉浸

始终attuned在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之中,厘清他们的好恶,趋向以及各种情绪,于是增强了他们的self.

被增强了的self,有了一定力量的self(自体或自性),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对自己的需要,情绪,以及自己的好恶逐渐会有相对清晰和快速的认识。

所以你想人-我之间有边界,但如果你的主观世界中只有他人,和他们的好恶、情绪和需要;

而这个我,这个self的需要和好恶却始终都在晦暗不明之中,那么你的边界感是出不来的。

因为别人的主观世界,会止不住地渗透到你的世界中来,于是你要么做别人的拯救者,要么做取悦者,而时间久了自己最终成为人际关系的受害者——没人可以长久地背负别人的主观世界和各种需要。

所以咨询中长时间的共情沉浸,长时间的情感和鸣,以及镜映所加强的这个自性,是人-我边界感清晰的底层基础。

接下来我要谈的重要操作是:咨询师在大致中立基础上所作的诠释。这里面实际上有两个技术操作,或者说一个态度,一个技术。

精神分析如何重塑一个人的“边界感”?

二、 大致中立

我不认为咨询师可以做到完全的中立,完全不做是非好坏判断,完全不展现出倾向性。我看到所有的好咨询师基本上都是“护犊子”的,对自己的来访充满了认同和保护。

所以我这里的“大致中立”指的是:咨询师可以高度认同来访者的情绪,但是一般不代替来访者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这个表达的机会要留给来访者本人。

我们不因高度共情来访者,而越界替他们言语化他们的好恶和需要。

但在实际操作中,咨询师也不见得可以完全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们有反移情。我们的反移情被强烈激活的时候,潜意识中替来访者杀了伤害ta的人的心都有,更不用说替ta说几句公道话,表达些支持,或者是替代ta感到些许愤怒和悲伤......

但我们定要留个心:每一次我们的替代,都有可能是一次潜在的对来访者自己“练习”的剥夺——来访要在相对安全的咨询关系中“练习”多次体验和表达愤怒、悲伤、恐惧、脆弱、拒绝、接纳...才能迁移到外面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中去,重修他们与别人的边界。

如果我们丧失了这种“大致中立”,仗着自己共情厉害,就统统替对方表达干净了,那么他们拿什么来练习?

这归根到底是一种是对他们自身成长的剥夺。

三、 诠释

诠释每个流派都有,但在精神分析这里的发展历史比较久,而且与潜意识紧密相联。

为什么我觉得诠释可以帮助来访者重塑人-我边界?

因为诠释本身是一种深度理解和描述。而理解和描述本身,就是在帮助一个人:在ta的认知,和有时如洪流般的情绪之间——划定边界。

往大了说,人的思考、反思、觉察本身,就是人和其他动物之间得以区分的一层边界。

往小了说,人在思考、反思、概念化的时候,就把一个观察性的我和体验性的我区分开来,两者有了边界。

而来访者在与他人重塑边界的过程中,具备的反思、反问自己,从而厘清自己的好恶、情绪、需要的能力,是关键。

分析师长期深度地帮助来访者理解、描述、解释他们的潜意识需要,这种“分析性的态度”(Analytic Attitude),或者说诠释的能力,迟早会被来访者自己整合。

你会发现下面这些现象:

来访会逐渐在咨询中告诉你:自己在被别人评价了好久过后,突然“觉得这不对”,然后转头找他们去理论;

过了一阵子,他们告诉你,他们在这个事情之中就感到哪里不对,因此当时没有马上应承下来。后来在自我分析中才感到庆幸,因为当时如果过快地取悦别人应承别人,自己接下来一定会焦虑和愠怒好几天;

再过了一阵子,他们会告诉你:这种事情我以后,事先就不会接受了——这成了我的底线,我个人边界的最下面的那根线....

Look:

他们内化了你的反思能力,你的诠释过程(不光是你的诠释内容)——于是逐渐有了事后之明,接着发展为了事中之明,以至于成了事先之明,也就是边界——它们有的时候表现为“底线”,自己根据自己的身心体验设定的,别人不可踏越的那个部分。

一个人从内,至外的边界感,由此于一段普通的咨询关系中,得以慢慢地,却勇敢地重塑。

It's nice, isn't it?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双向情感障碍自卑心理治疗师产后抑郁症负面情绪存在主义女人心理男人心理分院测试心理健康测试无性婚姻智力冥想智商MBTI强迫症心理咨询师控制情绪自愈能力焦虑症人际关系依赖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社会心理学弗洛伊德孤独症绿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