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真正去活,还是浪费生命?
作者:李仑 2020-11-04 15:23:42 成长心理

萨特有一句名言叫做人被宣判以自由,就是我审判你是自由的。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为什么是宣判人以自由呢?

大家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角色,比方说你在婚姻里面可能是伴侣、配偶,在亲子关系里面可能是孩子和父母,在职场上可能是职业者、管理者或专业技术者等。我们在生活中拥有这么多角色,肯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好这些角色的功能和边界,就是把每一个角色都扮演好、施展好,同时维护好它们之间的边界,比如上班和下班的边界、亲密和距离的边界、理想跟现实的边界、过去跟未来的边界等。

这个过程很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疲惫就来自要去发展这些角色,并且管理这些角色的边界。如果有一天这些角色都离你而去,你在家里既不用扮演伴侣的角色,也不用扮演父母养育者或者孩子的角色,在职场里也不用去承担职场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那你整天玩耍就可以了,然后有人照样给你发薪水,照样享受家庭的住房饮食,那你乐不乐意呢?很多人可能会拍手掌,觉得太开心了,什么心都不用操,就可以享受这种自由。

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有一点无聊,有一点空虚,好像在任何关系里面都不存在了,好像在任何关系里面都不被需要了,这就是萨特为什么说人被宣判以自由。当你离开所有的关系、职责、角色,不用去承担责任,完全享受自由的时候,其实也就失去了某种角色定位的、聚焦的感觉。你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同时也失去了关系中的自己和角色中的自己。这是自由的第一个核心,即萨特所说的人被宣判以自由。

你想真正去活,还是浪费生命?

自由的第二个核心是真正去活或者浪费生命。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你找一张A4白纸,把这一天说的每句话和做的每件事都记录下来,把这一天复盘一下。重新回顾这张白纸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天当中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或者在浪费你的生命。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可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去活,而是在浪费生命。我们在为他人而活,在为解决他人的焦虑而活,在为解决琐碎、复杂和困难的事情而活。

自由的第三个核心是识别希望和展露意愿。就是说,对你而言什么东西会让你热血沸腾,什么东西会让你感觉到你对生命有极大的热爱?无论是人、事还是某种幻想、念头,都可以帮你去看到什么东西会激活你,而这就是你精神世界的真正希望所在。识别希望后面是展露意愿,就是你真正想成为什么。展露意愿这个念头或者想法,比较常见的是在人的青春期和更年期。青春期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干,什么事都可以成就,有可以激活他的很多念头、梦、幻想,可是他没有持久力或坚持力。与识别希望相比,展露意愿多了一个持久性,就是你要为你的希望真正持久地付出一些什么。

自由的第四个核心就是对未能做到真实的自己的存在主义负罪感。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如果现在邀请你来回忆你的过去——儿童时期或青少年时期,在某些重要的回忆片段里,你可能会发现你背叛了当时的自己。

举个例子,你在上高中的时候,可能暗恋班里的一个男生,你无数次想跟他写小纸条,无数次想跟他袒露心迹,可是你又害怕被拒绝,害怕别人知道了会笑话你,有羞耻感、恐惧感,然后你就无数次打了退堂鼓,把这种喜欢压抑下去了,变成了暗恋。等你大学毕业走入社会,每当你跟异性相处遇到挫折时,你可能会不经意地想到高中时那种单纯质朴的喜欢,那种偷偷的害羞的快感。当这些美好的酸酸甜甜的回忆流淌过你的心间后,在整个回忆的结尾你可能会特别嫌弃当年的自己。你会想,为什么当年我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真实心意讲出来?这种所谓的小小的嫌弃其实就是存在主义负罪感,就是在某个时刻你没有做到真实的自己的存在主义负罪感。

你想真正去活,还是浪费生命?

自由是所有价值观之母。人类所有的价值观都来自于自由的思考,通过思考,这些不同的观点在内在建立连接。自由可以进行无休止的自我创造、自我诞生。什么意思呢?自由不是静态的、聚焦的或者机械的,它是动态的、流动的。当一个人体验到他所定义的或者他所突破的某种自由的感觉,他便进入了一个轨道,进入自我创造、自我诞生的过程。自由就是超越个体本性的能力,自由的本质就是不断自我超越,帮助人们自由地觉知和体验到他们的潜在价值。这也是存在主义取向咨询师的一个咨询目标。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量表看到他的一些人格状态、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等,虽然有点把人当成一个机器来测量。那么,有没有非机械性的测量呢?非机械性的测量在临床上有一个办法。有一个段子说,当年有人问温尼科特,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有心理问题?温尼科特说,语言无趣的人。就是说,一个人说话不生动,没有情趣,不好玩,这样的人有心理问题。

当然,温尼科特这个说法还是有一点偏颇,不够科学,可是这个说法里面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当一个人与别人缺乏交流,与这个世界缺乏交流,自我封闭,然后在关系里面不能参与他人的感受或者思想,不能与他人分享自己,并且对自己的命运比较盲目,就意味着这个人的自由被缩减或者被剥夺了。

你想真正去活,还是浪费生命?

语言无趣其实就是语言的自由变相被剥夺,所以,能够有能力感觉到上述局限性所带来的痛苦的人可能就会寻求帮助,而心理咨询师就是他们寻求帮助的其中一个渠道。我们作为存在主义取向的咨询师,就要去帮助这些人自由地觉知和体验他们的潜在价值。如果你把一个人的自由拿走了,这个人很快也很容易变成受害者,然后慢慢地彻底崩溃。

举个例子,疫情缓解后,各地都在复学,很多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问题并不是他们回到学校后才产生的。其实在家里,他们就有一些潜伏或者压抑了,只不过到了学校之后才被激发出来。从自由的视角来看,这些学生在家里应该享受的自由,可能被拿走了:可能是被活人拿走了——被他爸爸妈妈妈拿走了,也可能是被机器拿走了——被网络游戏、ipad拿走了。然后,这些孩子回到学校之后,马上就发展出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进而崩溃,产生一些自杀的念头甚至行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九型人格依赖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心理咨询俄狄浦斯情结绿帽职业价值观思维反刍外貌焦虑产后抑郁测试分院测试男人心理心理效应悲观主义心理咨询亲子关系焦虑无性婚姻恐惧症洁癖心理学自闭症恐惧心理MBTI测试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