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异性过度的幻想和期待,就容易疏离群体
作者:王伶俐 2019-11-06 10:53:27 人际心理

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发展理论的核心部分。

俄狄浦斯期所涵盖的主题是爱、成功和死亡。相较于口欲期和肛欲期,其内容的丰富、复杂程度远超前两个时期,它决定了关于爱的质量、人的创造性发展和主题的丰富性及平衡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常把“恋母”或“恋父”情结与俄狄浦斯期放在一起谈论,弗洛伊德发现所有的成年人,包括他自己,都或多或少地深深隐藏着对自己异性父母的依恋,以及与之相伴的对同性父母的敌意。成年人对异性父母的依恋源于孩童时期的第一份爱恋——对异性父母的爱恋。在走进社会之前,孩子会把这份爱恋大方的向外人展示,目的是为了保护这份似梦非梦的情感,同时也为了向同性父母示威。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对异性父母的爱恋是理想化的结果,爱恋的客体与现实中的客体并非同一个人。

与口欲期和肛欲期不同,俄狄浦斯期拥有多元的关系视角,它不是两点一线的关系,而是三个点或多点组成的平面或立体的关系。试想,一个男孩或女孩与母亲或父亲二元关系,这个关系特征必定是粘粘的、高浓度融合的,孩子看向异性父母的视角必定也是单一的,狭小的。在这样的关系里,孩子能够得到成长所必需的保护,但同时也能限制孩子的发展,在这个狭窄关系的胡同里,父母只能向孩子展示某一个固定或一个切面的人的特质和功能,孩子也只能吸纳父母某单一角色的特征,固定意味着限制。

由于二元关系世界的情感浓度非常高,孩子迫于生存压力也必定需要这样关系,高浓度关系随着时间会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氛围空间,身负内疚的孩子指向异性父母的爱恋注定无疾而终。二元关系的粘粘和对禁忌的本能恐惧使得孩子以退行的方式来抵御悲剧式情感所导致的伤害,最终以躯体或心理上的症状显现。

拿父女关系来解释。

“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常听人这样谈论女儿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在一个三四岁小女孩的眼里,父亲是全能超人。他可以帮助女儿赶走可怕的老鼠蟑螂,还能让女儿坐在自己肩上,呼吸高处的新鲜空气,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的美。这是独属于父女之间的“秘密”,与同性母亲相比,父母的世界是刺激、有趣、充满无限可能的,吸引着女儿离开母亲的怀抱进入另一个更具吸引力的世界。

这是一个女孩所面临的第一次身份认同的改变。无论现实中的父亲是否和她所想象中的一样强大,父亲的形象必须伟岸,如果不是,在她幻想中一定是。

对异性过度的幻想和期待,就容易疏离群体

小女孩需要父亲这个角色的陪伴,在父亲的带领下,她开始认识除父母以外的人,接触与她年龄相同的孩子,组建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友谊。随着女孩渐渐长大,如果她对父亲的崇拜和幻想依然保留在心中,她会依照父亲的样子去寻找经济基础好、性格强势、能力强大的男性,相比寻找与她匹配的男性,她更青睐比她强,能保护她的男性。在她心里,她找的男性一定要和父亲一样,一样强大、一样能提供充足的安全感。她幻想着对方能满足她所有的需求,给予她及时充分的保护,并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份待遇,不担心自己会被取代。

她对男性过度的幻想和期待,从而导致了她对女性群体的疏离、嫉妒和憎恨。她所有的注意力会放在两个部分,一个是她讨好取悦、能够提供保护和照顾的男性;另一个是她需要提防的女性群体,视她们为破坏她幸福生活的最大威胁。因此,她无法拥有正常的闺蜜之间的情谊,无法获得同性之间的友谊,时刻警惕着竞争对手的侵犯。她的生活必定成为一座荒岛,所追逐的男性和包含敌意的女性她都不曾真正拥有,留下的是孤寂与落寞。

她寻找的如父亲般强大的男性,从来都只活在她的幻想世界里。她硬生生的把这个幻想世界里男神的标准套用在现实中的男性身上,得到的结果必定大失所望。她下意识地拿出当小女孩时的哭闹与抱怨等控制手段来声讨男性的不同,这注定是压垮她情感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无法真切的理解,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生来就是为了满足别人,也没有任何人能满足她理想化世界父亲的形象,这些幻想强加在一个与她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男性身上,对男性来说,压力实在太过巨大。

幸运的是,女孩的失望可能让她就此沉沦,也能给她提供一个认清现实的机会。这是身份认同的第二次转变。

在找寻完美父亲的不归路上,她重新的看见了母亲。一个被父亲深爱着的母亲是女儿幸福的原始基础,是女儿将来获得她所期待的感情的重要保证。母亲身上的温柔、包容等女性特质如同基因深深镌刻在女儿的心中,以此支撑她找到真实、所向往的自己。

她站在高处重新理解母亲,看到之前作为一个孩子所看不到的母亲的形象,她会看到母亲作为女儿的处境、为人妻的处境以及为人母的处境。带着对母亲的全面认知,她也终于能看到父亲完整的形象:看到父亲作为儿子的处境、为人夫的处境以及为人父的处境。这是她第一次真正看清父亲的全部面貌,看到除了父亲的强大与力量外,还有父亲的艰辛与隐忍。她也开始认识到,父母除了提供她成长所必需的物质与情感外,还需承担家庭的压力与重任。

当她能站在一个类似于上帝视角重新看待父母时,她也就从紧张、窒息、融合的二元关系进入了天宽地阔、无限自由的三元关系。

三元关系的世界包罗万象,生机鲜活。此时她已深深认同了母亲,这帮助她消除了对同性的敌意和竞争,代之以包容与理解。她开始感受到她的世界不再是分裂的,而是一块硬如钢板的整体,曾经被她所排斥鄙夷的女性已团结在她周围,给予她支持与力量。她终于得到了来自同性的支持和认同,这份归属感鼓励她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发展深厚的友谊。

在她将要面临的感情生活里,她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与她相伴、志趣相同、情投意合的男性同伴,而非提供保护的超人。她不再像往常一样通过抱怨的方式来要求他人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再抱以天真、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衡量对方,不再把对自己的期待寄居在他人身上。她变得理解对方、包容对方的缺点、支持对方的发展,带着父亲对自己爱,与另一个男性一同探索这广阔天地,体验生命的美妙与幸福。这标志父亲的使命已圆满完成。

人的终生成长过程是完成对早期生活及幻想的成功哀悼,并同时逐渐获得对自我和世界越来越确定和现实的认识。对失望的承受力愈大,就能在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祝福所有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负面情绪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聊天自闭症正念心理学家洁癖分院测试依赖型人格咨询师心理桃花运社交恐惧症PUA九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交恐惧症九型人格绿帽女人心理俄狄浦斯情结EPDS边缘性人格障碍MBTI测试冥想安全感外貌焦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