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周岁孩子对玩具的需求应如何平衡? 9个回答

    家有一个3岁3个月的男孩,对玩具,尤其是玩具汽车,见到了就走不动道,基本上是如下的状态: 孩他爸和孩两人逛超市,逛得多买得少,回到家一准和我说:妈妈,我好伤心,爸爸也不给我买。 孩和我逛超市,我会陪着他一块去认真的看每一种玩具,他看得多,偶尔提出想买的要求,我百分之八十会满足,剩下的二十会说如果你实在喜欢,我们可以拍照,让爸爸网上比较一下价格再决定,大体上和我逛超市的体验是开心的。 但次数多了,他会发现网上买他完全说了不算,也感觉网上买好像在敷衍他,现在的他直接拒绝我不要网上买,我就想现在买。 最大的一次冲突在动物园景区的玩具店里,那性价比和超市根本差了好几个档,被拒绝后哭闹着愤怒得踢景区的大石头…… 试过延迟满足训练,可是我发现,让他自己买的东西,都不用你训练,他自己会说明天在吃,慢慢吃。 我说没事,吃我们可以再买呀,你想吃就吃即可。他说不,我得放好明天有没有老师可以指导一下,

    匿名网友 2023-01-24 15:27:15

杨玥龄
559 人倾诉 好评率 99% 婚姻感情情绪压力两性情感心理健康
找他倾诉
  • 郑薇惠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


    说实在的,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走不动道,恨不得全部买回家,这个在各个年龄段都很正常情况。只是大人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孩子则很少考虑这一点。


    仔细看了你们对孩子喜欢玩具汽车的处理办法,发现你家孩子挺聪明的。


    跟爸爸出去,逛得多买的少,这里我有个问题,爸爸是怎么让孩子少买玩具,而且没有让他因为被拒绝哭闹愤怒呢。而只是回来给你说,我好伤心,因为爸爸不给我买玩具。


    是呀,你有没有想过,爸爸是如何让孩子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面前,逛的多买的少呢。


    但他回来会给你告状,说妈妈不给我买玩具,我很伤心。为什么他会这么给你说呢?这个行为颇有点挑拨离间的意味。


    再结合你后面你说的,他跟你逛超市,也是看得多,买的少。“他看得多,偶尔提出想买的要求,我百分之八十会满足”,照这么看,好像跟爸爸,和妈妈逛超市,都是看得多,最后买的少。


    但貌似对于这种情况,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跟你逛超市,偶尔提出想买的要求,80%的会当场满足,20%的可能不会满足,虽然说上网买,但他自己说了不算。


    我猜,可能是这20%的玩具,可能真的是比较贵,虽然孩子说自己确实很喜欢,但家长还是决定不给他买。


    跟爸爸相比,跟妈妈买玩具,提出的要求,部分会被满足,但部分真的是被敷衍了。这让他觉得自己被骗了,既然网上买不会兑现,那孩子改变了策略,当场兑现。


    当然,家长可能真的在忽悠孩子,毕竟玩具可能价格不高,但架不住买的多啊,3岁的娃能忽悠就忽悠,也许回去他就忘了,也许反正孩子也不会网购,回去买不买就是大人说了算。


    总之,娃觉得自己被敷衍了。而大人当时也有敷衍孩子的意思。大家都没错,孩子想要喜欢的玩具,而且是大人答应了自己喜欢了就会买的玩具,结果没得到,自己不开心。大人呢,考虑到钱包,可能还考虑那么家里那么多看上去差不多的玩具,都没地方放了,收纳也是问题。一般女人会更多的考虑这些问题。我家娃的玩具收纳也是一个让我头痛的问题。


    最后一段你说,让他自己买的东西,这里让孩子自己买的东西,是指让孩子花自己的钱买呢,还是他自己决定要不要买,他要买,你就买呢?


    如果是花自己的钱买,他能够延迟满足。但你似乎在破坏他延迟满足的行为。你说,想吃就吃,吃了可以再买。


    关于这个细节,建议你让孩子自己决定啥时买。不要破坏他自己安排花钱的节奏。把自主权交给孩子。


    从提问看出,你似乎一直在跟孩子唱反调。玩具,还想要的,最终有的没有买。吃的东西,孩子愿意延迟满足,但你让他不这么做也行。他可能就有点迷茫了。


    但也看出来,孩子是有延迟满足的能力的。


    我说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你可以试试看。


    第一,和孩子一起整理家里的玩具,让孩子去统计有多少玩具,都有哪些玩具,对玩具根本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这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玩具心里有数,同时也学会分类。


    然后告诉孩子,家里已经有的玩具,不能再买类似的回来。如果要买,隔多长时间可以买,定个标准,比如隔一年可以买,或者是他要花自己的钱买等等。让他知道,同样的东西再喜欢,买的时候也是有条件的。而且条件定了,就一定要遵守。如果孩子要花自己的钱买,哪怕他要买10个一模一样的回来,也让他买。


    第二,跟孩子一起定一个买玩具的计划。比如,一个月可以买几次,可以买几样玩具,可以花多少钱。大家都同意了,就要照着去做。建议刚开始的时候,跟现在你给他玩具的频率,数量,金额差不多,然后慢慢的递减。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


    第三,记得一定要把条条框框画出来,在条条框框内的,说到做到。超出的部分,孩子自己花钱买。他花钱买的部分,跟他一起记账,然后每个月盘点。看看这个月花了多少钱,花的这些钱,如果不买玩具,还可以实现他的哪些需求。让他自己去权衡是满足哪些需求。比如是买玩具,还是逛游乐场等。


    跟孩子好好聊一聊。把花钱的道道划出来,然后大家都要遵守。有自由也有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0评论 2023-03-26 09:26:20 回复
  • 赵海燕 向TA咨询 打赏

    孩子们需要玩耍,但并不意味着玩玩具,他们探索他们的环境并研究他们感兴趣的物品——从锅碗瓢盆到积木换句话说,孩子们确实需要一些可以玩的东西,但不一定是玩具。的家中可能有足够的物品让他们娱乐和学习。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与玩具的关系会发生变化。虽然婴儿大多专注于与他们依恋的人在一起,但他们也可以满足于用嘴和手探索事物。作为蹒跚学步的孩子,他们对探索物体越来越感兴趣在这个阶段,关键是让他们接触可以培养想象力的开放式事物这些可以是家中的物品,例如锅碗瓢盆或堆叠碗,但如果想提供真正的玩具,积木、嵌套杯、洋娃娃或毛绒玩具等物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所需玩具的数量没有最低要求——事实上,当幼儿在他们的环境中拥有较少的玩具时,他们玩每个玩具的时间会更长,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并更有创意地玩耍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被他们感兴趣的玩具或物品所吸引三岁孩子的创造力才真正开始绽放,他们可能能够自己玩一小段时间。

     

    家长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玩具是绘图用品和纸张绘画最早可以在两岁时开始,并且可以贯穿整个童年它可以促进多种技能,并解释说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或模仿图像的地方,就像他们模仿行为一样此外,绘画是父母表扬孩子的创造力和勤奋的好机会,这对孩子的发展和自尊很重要,并告诉他们并非所有事情都需要完美。


    0评论 2023-03-26 09:26:20 回复
  • 水熙豪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题主。
    0评论 2023-03-26 09:26:20 回复
  • 倪竹 向TA咨询 打赏

    必须先给题主一个大大的抱抱。作为3周岁孩子的妈妈,你非常有意识,观察得很仔细,条理也非常清楚。字里行间中,我能感受到对孩满满的爱,还有一些疑惑和苦恼。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孩子到3周岁的时候,会开始发展自主性,他渴望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所以家长应该给予一定的自由探索,甚至鼓励他去探索,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能干成很多事情的。


    小孩子是非常敏感和聪明,一旦发现大人是在敷衍他,那他就绝对不肯听从,也就是不再信任了。就正如你文中的描述:“但次数多了,他会发现网上买他完全说了不算,也感觉网上买好像在敷衍他,现在的他直接拒绝我不要网上买,我就想现在买。


    看得出来你家娃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家里氛围应该挺不错的,所以导致他非常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譬如爸爸不给他买,他会朝妈妈撒娇抱怨;被敷衍网上买了,他也会直接拒绝;甚至他自己买的东西,都会有自主意识去做调整和控制。

    0评论 2023-03-26 09:26:20 回复
  • 周水波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也是官方群组【亲子育儿帮】的帮主,欢迎你,2023一定要健康幸福。

    很高兴能够与你一起分享育儿相关的话题。在我这里看到了你家宝贝儿有很多的优秀品质哦:

    0评论 2023-03-26 09:26:20 回复
  • 顾宏梅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我是古道西风瘦驴。

    作为家有小宝的妈妈,非常能感受到题主的感受。

    我们家孩子在最初的时候也是要啥必须到手,不给就哇哇哭,搞得后来每次他爸跟她出门远远看到玩具店,盲盒购物箱都会猛的抱起她,往反方向跑,那速度感觉可以追兔子。

    过年我跟孩子待的时间比较多,所以管理她的诉求的任务就落到了我身上,一开始她对我也采用不买就哭的策略,但是发现这招对我没有效果,我会抱着她让她哭直到她平静下来再沟通,制定我们双方统一同意的规则。

    我跟她约法三章,每次去超市只能买一个东西,如果还想买别的,那手里的东西就不能再买了,年前我和她去超市,她先是看上了一个娃娃,又想买一盒鱼肠,我告诉她,那娃娃就不能要了,小小的她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比较喜欢娃娃,最终选择了不要吃的。

    还有一次我和她爸爸带她去万达,远远的看到玩具店她爸就想抱着她往回跑,但是孩子就要进去看看,我也支持,希望她能直面诱惑,在店里我把她拿起的每个玩具都仔细看了并且告诉她不适用她的原因,同时也告诉她,我们可以商场逛完一圈再决定她想买什么,不然她冲动买了后面更喜欢的就会买不了,那天出玩具店是她唯一一次空手出的玩具店,她爸都震惊了。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懂事,知道对谁可以提很多要求,对谁要说话算话,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觉察孩子的认知,进一步沟通达成孩子和父母一致同意的解决方式。

    觉察孩子的行动动机,以及为什么想要,我们家孩子一般能给出合理的诉求理由,我们一般不会拒绝。有一次孩子去商场想买一副耳钉,甚至玩具不要也要耳钉,问她原因,说我想送给妈妈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破防了,被感动的一塌糊涂,感动完买单了。

    说到做到,答应她的规则我和她爸爸都不会随意破坏,只要能力范围内再贵都会给她买下来,或者发现买不了跟她提不买的交换条件,比如不买娃娃吃冰淇淋,她一般也会答应。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当她发现爸爸妈妈承诺不兑现,她就会有样学样,可能答应不买的耍赖要买。

    养育孩子是一件辛苦且需要长期学习的课程,题主或许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儿童相关的心理书籍,比如《正面养育》等增加对儿童心理的了解,让自己和孩子的对话更有效。

    以上拙见供参考,祝好!



    0评论 2023-03-26 09:26:20 回复
  • 刘晓漫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3周岁的孩子对玩具的需求应如何平衡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孩子2岁起,从镜中能认出自己时,就有了对主体我的认识,即有了自我的意志。这是他能判别线上买玩具和实体店买玩具的差别,他选择了实体店买。


    题主提到“延迟满足”,实体店买东西确实是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孩子更有可能是感到自己不能控制网购,网购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手里。如果要从买玩具方面加强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我想,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让孩子觉得得到心爱的玩具是需要付出努力,那么他就愿意配合。


    如,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能每天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或者自己能自理某项生活技能,就可以买一个玩具。让孩子体会要得到就需要付出劳动和时间。


    再就是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也是有自尊的。可以事先说好,到了商店只能买一个玩具,让孩子自己去有原则的选。


    在3岁的孩子心里,对“钱”的价值是没有的。也就是说,一个玩具钱多钱少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在乎的只是自己喜不喜欢。所以,他们是不会像大人一样对同一件商品进行对比的。


    面对孩子被拒后的情绪反应,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他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心理很难受,前面有你喜欢的小猴子,我们一起去看,好不好!”也就是用另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给出两种可能让孩子选择。比如,你是继续在这里看玩具呢?还是与妈妈一起去吃冰淇淋。


    希望能帮到你。


    祝好!



    0评论 2023-03-26 09:26:20 回复
  • 刘姿懿 向TA咨询 打赏

    玩具对于幼儿来说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也是在从自身转移对外界的关注。以及开始对外界产生新的认知,对自己和父母有一个“主”的转移。从听父母的,到我想怎样的转变。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发脾气”的状态。

    延迟满足的训练从现实方面考虑,是为了让孩子可以适应未来的幼儿园生活。按照楼主的描述“让他自己买的东西,都不用你训练,他自己会说明天在吃,慢慢吃。”其实他是可以的。那么我们接下来需要的是给孩子建立规则。让他知道,为什么有的时候我需要“延迟”有的时候我又可以“吃我们可以再买呀,你想吃就吃即可”。


    建立规则和输入外界认知

    以前我们我百分之八十会满足,剩下的二十会说如果你实在喜欢,我们可以拍照,让爸爸网上比较一下价格再决定”是可以给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但是后面会给孩子一种“只要我想要的,都会满足我”的错觉。到后面“但次数多了,他会发现网上买他完全说了不算”,发现自己说了不算的时候就会感到生气。

    现在需要调整。其实按照线下百分之八十的满足+线上的满足,就相当于几乎什么都答应给买了,幼儿对金钱是没有概念的,所以不知道所谓的“让爸爸网上比较一下价格再决定”是什么意思。比如他知道动物园里的玩具是一千元,同样的玩具在超市里是三百元,网上是一百五十元。或许三岁多的他可以理解一千比三百多比一百五十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百五十可以买,比它多的一千就不可以买。


    可以给他建立家里的规则和“拥有玩具的方式”

    一,用自己的劳动来赚取“金钱”,这个金钱可以是真实的人民币,也可以是代币(比如五角星,小贴纸或者是在一个本子上做记录)。现在他还小这个规则可以不要太复杂,就是一个代币等于人民币的一元。除了父母送的礼物以外,其他的想要的玩具需要自己赚。劳动可以是自己穿衣,刷牙等(独立行为),也可以有自己收拾玩耍时散乱的玩具,还有收拾自己的衣物,

    (父母可以不用经常的买玩具,可以在节日,生日,或者孩子表现好的奖励等等,给孩子建立什么是生活必需品:食物等。什么是生活中的增添品:玩具等可以理解为“可有可无”没有也不会影响到生活的东西,拥有可以满足兴趣,让自己感到开心)


    二,奖励。孩子平时比如有较为长时间的好行为,表现良好,就可以给一个代币奖励,这个时间不要固定,会让孩子找到规律,为了达到目的而假装表现好。建立不定时奖励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以后上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基础。


    三,协助父母。在家里有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是可以让孩子参与的,比如安全情况下简单的家务。既可以让孩子学会做,愿意做,也可以让孩子对家庭有参与感,建立孩子的家庭认知,明白家里自己也是小主人,所有的家里的事情不是只有父母应该做,而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需要共同来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虽然自己有“赚钱能力”有小金库但是如何分配的,不能花的大手大脚,有很多物品的购买需要分先后。

    (这里的认知教育是结合第一条来的,也不必真要用孩子的钱来买油盐酱醋,随着孩子长大,这一部分是潜移默化的,可能到了高年级初中,孩子自己就知道想起家里要是没有盐了,放学路上还能带一包回来,也不会计较“凭什么要用我的零花钱”这样的想法,因为知道家里自己也是有责任付出的)


    四,是惩罚。有奖没有罚会让孩子形成“不作为”。知道不做就不会犯错,大不了想要的东西不要了,成为甩手掌柜。

    这个部分对于楼主的孩子来说是为了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发脾气。同时教孩子调整情绪。怎么在“怒火上头”的时候舒缓自己会“踢石头”这样的“暴力行为”。一旦有这样的行为。比如:乱发脾气,打人等,不好的负性行为何言语出现,包括不礼貌等所有的品格教育,都可以作为“惩罚”,可以是减少已获得的代币,或者其他根据楼主家里的情况来定,只要惩罚本身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就可以。


    孩子情绪和行为

    家长们注意外界影响。自己,周围,包括网络接触中的暴力行为。不是杜绝孩子接触外界,也不是不让孩子看。而是引导。逃避从来都不是建立对外认知的方式

    当发现孩子接触到了“暴力”的事物时(包括言语暴力和行为暴力),家长可以先询问孩子的感受,是感到恐惧还是痛快,还是无感,根据孩子的感受来引导。

    恐惧的情况就可以告诉孩子不要害怕暴力,面对暴力我们要怎么解决,比如保护自己,告知家长,如果爸爸妈妈在不远处要回到父母身边,如果父母不在感到害怕要寻求什么人的帮助,老师或者警察。(安全教育)

    痛快的情况,就是介入型引导。告诉孩子暴力是不可取的,当自己生气想要施展暴力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调整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如果是有人惹怒是可以告知自己的父母来帮你解决的。

    无感的情况,大几率不存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未见过,一种是自身情感的反馈度低。


    给孩子建立新个认知,建立三观,学会社会规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大人们也要不断自我学习。随着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增强,学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内心也是必修课,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明白孩子的想法,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孩子,不用觉得“孩子还小不用知道。以及等他大了自然就懂了”。


    0评论 2023-03-26 09:26:20 回复
  • 许惠雯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看来你还是个新手妈妈,小心翼翼,做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怎么样做才是个完美妈妈呢?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
    三岁是合作的年纪,三岁半则恰恰相反。反抗是三岁半到四岁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 
    对妈妈而言,三岁半的孩子好想凡事都想和她做对。三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
     有的时候,我们难免会以为他只所以这么固执,是因为他太自信了。其实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刚好相反。 
    三岁半的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是他的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的发抖。
    情绪和肢体上的不安全感,经常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的很不愉快。
     他经常试着去控制外界,以减少他的焦虑和不安。比如他唱命令周围的人说,不要看不要笑一分钟,他才得意洋洋的发号命令。但是只要别人稍微不注意他,她会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他不让妈妈讲电话,不让爸爸看报纸,连爸妈互相讲话都不行。 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他不在对我们那么干兴趣,这也是他发号施令的原因之一。
    他觉得别人无意的一瞥,都是侵犯到他的自主权。 
    在三岁半的年龄,朋友对他相当重要。也就是因为他热衷与他的朋友,是他的行为也有可喜的一面。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所以他才不断地要各种各样的玩具,玩具也是他们的伙伴。
    对于父母来说,当他到了三岁半的时候,我们的格外小心。 虽然这是一段不愉快的时期,但是孩子不是你的敌人,他不是故意要和你做对,而是他处于身心不稳定的状态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要我们多费精力,多花心思来处理。接受他在找个年龄,最大的情绪发泄对象是妈妈的事实。
    还有在他不闹情绪的时候,腾出时间陪他玩。 也许他是一个愉悦和顺的孩子,他能平静度过三岁半岛四岁的这段期间,因此,我们不必担心他没有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如果他真的出现这些情况的话,我们也大可放心。因为就算脾气再好,孩子也会有不稳定的时候。 
    所谓的完美妈妈只需要60分够了,“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妈妈的情绪稳定了,孩子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我是倾听师傅爱丽,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对你有帮助!
    0评论 2023-03-26 09:26: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