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奶奶总是闹矛盾,这样的家庭挺累的,怎么办? 10个回答
我家是一个五口之家,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一起生活快20年了。爷爷奶奶对我和爸妈都很好,一日三餐和家务都是奶奶做的,我平时也偏向于爷爷奶奶。但是我妈和奶奶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吵架,主要是妈妈不喜欢也看不起大姑小姑,总是偏向于她娘家人,经常把好东西送给他们,还经常向奶奶说姑姑的不好,奶奶因此非常生气,经常吵架。而且我妈妈做事强势,说话比较冲,我也很讨厌。爸爸在吵架的时候就离开,什么也不管。奶奶也经常向我抱怨我妈,说她不孝顺,没用。我是站奶奶那边的,有时也会跟我妈吵架。有一次我爷爷生病需要一大笔钱,但是我妈把钱借给她姐姐,爸爸和奶奶都很生气,我也因此和她大吵一架,搞得家庭不和。在这样的家庭挺累的。我应该怎么办呢?
匿名网友
2023-02-04 17:52:50
尤昊岩 向TA咨询 打赏
张超昌 向TA咨询 打赏
黄晓梅 向TA咨询 打赏
郭丽伟 向TA咨询 打赏
刘聪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这个春节一定过得很不愉快吧,想起来武志红老师的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真的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福气就是能享福能受气】
婆媳关系是一个亘古的难题,中国人的共生关系已经深入人心,当人们尝到共生甜头的同时——题主奶奶操持家务和一日三餐,妈妈这二十几年来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也够享福的了——也尝到了共生所带来的苦楚:共生绞杀,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什么都是不分彼此,不要说吃饭的口味了,连个人的观点都必须统一,这在精神上,对于极度追求独立与个性的人,感受到了深深的痛苦。我在《爱与秩序:海灵格人生智慧箴言》这本书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好地阐释了付出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在关系中,过度付出的哪一方是在破坏这段关系,因为付出太多的那一方居于权利的位置,在逼迫他人:如果我给了太多,我就像一个妈妈了。
题主的奶奶是一个很传统的家庭主妇,这一日三餐操持家务,怕是二十年如一日,全年无休的,这样无怨无悔的付出,无形之中,在家人的心目中,就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你自己也说平时你是站奶奶这边的,你妈妈平时也不太会为人处世,公婆不喜欢,子女不喜欢,丈夫也不支持,我想她也会觉得自己在婆家不被接纳,没有地位吧?
妈妈也许不懂得心理学,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很好:享多大福,就要受多大的气,想必你妈妈在享受这样的福利的同时,器量还不够大。能在婆家掌管经济大权,这也是除了不用做家务之外的一项福利。不过说到这里我想跟题主澄清一下,家里的收入是都上交给妈妈的吗?妈妈自己有没有收入,借给她姐姐的那笔钱,是属于她收入范围之内的钱,还是家庭共有财产?如果是她个人劳动所得,她拥有支配的权力,你们应该尊重她的权利。如果是家庭的共同财产,她确实剥夺了你们的知情权,没有尊重其他的家庭成员。
如果妈妈懂得宫斗的智慧,知道如何正确的占据家庭女主人的地位,分掉奶奶承担的家庭责任,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家庭成员的认可与赞同的。
【家庭也是一个角斗场】
人的欲望有四个层次,理解了深层欲望,才真正明白人类的最终理想追求。罗素讲述到的欲望,我们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和权力欲。你们家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背后的驱动力就是竞争欲和权力欲。你和爸爸不幸成为了她俩明争暗斗的猎物,在你没出生之前,这样的明争暗斗主要集中在你爸爸身上,你出生之后,你奶奶又成功的将你纳入囊中,你也说了,妈妈很强势,说明她还没有学习到水的智慧,她在家中地位不稳,当然是要扶植娘家的势力,来增加自己的实力咯。你去看宫廷剧,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不允许后宫干政,为的就是防止势均力敌的对手出现,然后发生权力争斗,给朝廷带来动荡不安啊。专政也有专政的好处,民主也有民主的弊端,全要看群众的觉悟,哈哈,在一个家庭里,要看每个家庭成员人格成熟的程度。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你作为她们最亲近的人,想要全身而退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情感上你已经偏向了奶奶这一段,更加做不到价值中立,偏偏她俩的战争,都喜欢拉着你来做判官,这个确实挺难的,如果你也热衷权力的游戏,能够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那还好,如果你也卷入她们的战争,确实是不胜其烦的。
【做好课题分离】
其实所有的人际关系矛盾,都是因为互相之间没有树立起很好的界限,也没有尊重对方的界限。“课题分离”,即先分辨某事是谁的课题(谁需要承担做这件事的后果就是谁的课题),然后你既不要干涉他人的课题,也让他人不要干涉你自己的课题,如果硬要干涉,你也无需在意。心理学家阿德勒是课题分离的权威,推荐你去看他的著作《被讨厌的勇气》,一边学一边实践,你就会明白课题分离是怎么一回事了。
第一,在结果同时对两个人都有影响时,怎样进行课题分离。第一步先看这件事的结果由谁来承担,如果这一步无法判定清楚,那么再看这件事由谁来去做。由谁去做,那就是谁的课题。
第二,课题分离,不是放飞自我,听之任之。而是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课题,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到无愧我心。
第三,课题分离,不是冷漠麻木,与他人的交互,良好有效的沟通、同理和共情,同样是你的课题。
我是阳光海豚张会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希望你也能够从家务事中学到人生的智慧,祝福你全家和睦幸福,兴旺发达。
张红辉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好!
仔细看了题主的问题描述,因为家庭亲人之间关系处理不当,导致家庭气氛紧张、感情受损的情况是不少见的。
但很多情况很难用是非标准来评判,也很难给出具体明确的建议。
我试着帮你做一些分析和建议:
【家人的边界感不清晰】
题主描述了“还经常向奶奶说姑姑的不好,奶奶因此非常生气,经常吵架”“我妈妈做事强势,说话比较冲”“奶奶也经常向我抱怨我妈,说她不孝顺,没用”等很多问题细节。
仅从心理角度讲,就是亲人之间的相互边界感不清晰,乐于相互搅进彼此的是非评判断中,从而制造了大量日常生活问题。
【从细节分析中找方法】
心理学的蝴蝶效应其实就是注意细节的方法。
你的妈妈和奶奶作为婆媳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初都源自一些微小的细节。
其实家庭生活也存在“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建议题主作为晚辈,在认知上提高自己的基础上,要学会站在相互对方立场上,考虑她们的感受,让她们感觉到被尊重。
【从信任感中找到突破】
家庭婆媳之间的矛盾甚至抗争,更多暴露出了人性中脆弱的信任感的现实。
因为你的妈妈和奶奶从具体事情中,感觉到对方不会支持自己,站在自己一边。
所以建议题主作为晚辈,要从建立她们彼此信任感上想一些办法和技巧,从一点点理解开始,逐渐接纳、包容对方。
最终建立信任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以上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周曼妙 向TA咨询 打赏
章慕菲 向TA咨询 打赏
谢谢题主的信任,邀请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题主多大年龄了?是男生还是女生 ?奶奶和妈妈吵架时,爸爸和爷爷都是回避吗?
”爷爷奶奶对我和爸妈都很好,“这只是你的想法,还是爸爸和妈妈也这样认为的?题主方便时可以问问妈妈是怎么想的。
”一日三餐和家务都是奶奶做的,我平时也偏向于爷爷奶奶。“题主偏向于爷爷奶奶,除了一日三餐和家务是奶奶做的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题主偏向于爷爷奶奶,你认为妈妈会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
”妈妈不喜欢也看不起大姑小姑,总是偏向于她娘家人,经常把好东西送给他们,还经常向奶奶说姑姑的不好,奶奶因此非常生气,经常吵架。而且我妈妈做事强势,说话比较冲,我也很讨厌。“这些不知是客观的,还是题主无意中带了”偏向“眼光看到的。
”爸爸在吵架的时候就离开,什么也不管。“题主怎么看待和理解爸爸的行为?
”奶奶也经常向我抱怨我妈,说她不孝顺,没用。我是站奶奶那边的,有时也会跟我妈吵架。“题主似乎无意中成了奶奶的”帮手“,对付妈妈。
题主这样帮着奶奶时,你认为妈妈会有什么感受和想法?接下来,是会和奶奶吵得更凶,隔阂更大,还是会握手言和?
”在这样的家庭挺累的。我应该怎么办呢?“是的。不过我想说的是,你不应该是感到最累的那个人。你也不应该是要承担解决问题的”主要负责人“。
三代同堂的家庭,在家庭中起核心作用的应该是你的父母。也就是说爷爷奶奶应该退居二线,让爸爸妈妈负责起家庭里的日常事务,爷爷奶奶起辅助作用。
这样妈妈的”强势“就有了正向发挥的地方,不用通过和奶奶吵架,偏向自己娘家人来”发挥“。你也不用因为奶奶操持家务而去”偏向“于奶奶,让妈妈心生怨气。然后妈妈又通过和奶奶吵架,说姑姑不好来变相的发泄出来。变相的和奶奶”竞争“家庭的主导权。
题主能做的就是”撤出“奶奶和妈妈之间的战斗,充当她们之间的”隐形调停者“,可以尝试一下,当奶奶和妈妈再吵架时,你像爸爸一样离开,什么都不管,看看她们是吵得更凶了,还是偃旗息鼓了。
家庭系统背后的动力是很多的。如果题主感到问题真的蛮严重的,可以寻求系统家庭咨询师的帮助。
我是心玥诚服,希望我的回复部分的帮到你,祝好!
章方超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
在你的问题描述中,你写下了你观察到的你们家的情况,
爷爷奶奶:对你们很好,奶奶很辛苦,一日三餐和家务都是奶奶在做。奶奶跟妈妈吵架(因为姑姑,因为妈妈不孝顺,因为爷爷生病妈妈把钱借给了她姐姐)
爸爸:什么也不管,其他人吵架的时候,他就离开。
妈妈:偏向娘家人,看不起大姑小姑,给奶奶说她儿女的坏话,导致两个人经常吵架。妈妈做事强势,说话比较冲。妈妈把钱借给了她姐姐。
你:五口之家的孩子,不到20岁,偏向爷爷奶奶,讨厌妈妈,站奶奶那边,因为奶奶跟妈妈吵架,不止一次。
这是你讲的你们家的故事,是你作为一个孩子的角度看到的你们家的故事。
这个故事如果换一个人来讲,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呢?
比如,换成爸爸来讲,他可能会说,我父母很辛苦照顾我们的生活,照顾我们的孩子。但我老婆不知感恩,总是跟我妈吵架,烦死了。他们爱吵随他们去吧,他们吵他们的,我就躲开。
换成姑姑来讲呢?姑姑可能说,这个弟媳妇不做家务,都是我妈在做,我妈那么劳累,她还不知道感恩。我得教训教训她,得尊重老人等等。
换成奶奶来讲呢?可能是,我累死累活的帮儿媳妇做家务照顾孩子,她不知感恩。不知道结婚了,赚的钱都是我们家的,还总是顾着娘家人。我女儿也是好心教她孝顺老人,她竟然说我女儿的坏话。这个儿媳妇真是不孝顺,一点用也没有。
我们再来换个角色,这次换妈妈讲吧。妈妈可能说,跟公婆生活在一起,老公跟个长不大的巨婴似的,公婆看上去是在做饭做家务带孩子,我想管自己的孩子都没办法管。大姑子小姑子就跟另外的两个婆婆似的,指手画脚。婆婆还在我的孩子面前说我的坏话,导致孩子跟我不亲,还跟我吵架。老公就是妈宝男,遇事只知道逃避。
这个换角色还可以继续,比如换个邻居的角色来看,可能是,三代人共处一室,公婆虽然在伺候一家人的生活是很辛苦,但手伸的未免太长了。儿媳妇的事情都要管,还在孙子面前说儿媳妇的坏话。儿子只会逃避。
当然,这些都是我杜撰的,我想说的,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你家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只是你的视角看到的。
换个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没有所谓的真相,只有每个人在自己的框架中看到的所谓的真相。这种情况很正常。
你可以试着站在不同的角色中去看这个故事,看这个家庭。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面对这样的家庭,你应该怎么办?你是一个快20岁的孩子,基本是在上大学阶段。
第一,站在共情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你们的家庭故事。
英语中有个词,in your shoes,中文有个词,设身处地。都是说,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有句话,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即便是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你可以试着站在其他人的位置去想一想面对同一件事,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跟你的有什么不一样。
这样,你对家庭矛盾的理解可能更客观一点。
第二,这些矛盾,不管是婆媳矛盾,还是夫妻矛盾,是他们的课题,以你不到20岁的年龄,你可能根本无法改变他们。
而且我认为,可能你们家的最关键的矛盾是,你爸和你妈之间的夫妻矛盾,而不是你妈和你奶奶之间的所谓的婆媳矛盾。
不管是什么矛盾,这都是他们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你管不了他们。
第三,你能管的可能只有你自己。现阶段你能做的,就是接纳现状,接纳他们之间存在矛盾,接纳你无法改变他们,然后做好自己现阶段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能更客观的看待这些矛盾,可能你的焦虑和内耗也会少一点。
你也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求助问答
每个女性朋友们心中都会有自己喜欢的男人,而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男性朋友们对于女孩都喜欢什么样的问题都是比较关注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
去看看电影《重庆森林》里,王菲饰演的阿菲喜欢上了梁朝伟饰演的警察663。663刚失恋,前女友把他家的钥匙留到了阿菲打工的快餐店。阿菲偷拿了钥匙,每天下午,趁663不在家的时候,就偷偷
去看看梧桐坐在我的对面,举着酒杯,一饮而尽。这个男人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他看着我,借着酒劲,欲言又止,却又情不能自已,我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一个人,驱车几千里,从小城到最遥远的
去看看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破冰:我们为什么需要和陌生人说话》,作者是:小荻老师,本来当成一本沟通书籍来读,读完几遍之后,这本书实际上更象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什么要跟陌生人说话。书中有
去看看试想,现在是周四下午你呆呆地坐在办公桌前,盯着面前的任务清单,想想周末前还有至少十件要完成的是事情。整个人僵住,但心率却逐渐飙高,大
去看看很多心理科普文章都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在心理咨询时咨询师也会从当下的朋友关系、同事/同学关系、夫妻关系、母(父)子关系问到成长过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