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别人仿佛是我的“牢”? 10个回答

    别人对我好一点,我就有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感激和行为!别人严厉对待我,我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这件事;别人骂我,我又觉得骂得对。即使是在资访关系里,我依然重复着这个模式。我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总觉得别人是对的,总是用力地过度地付出自己!这样的我好累,好疲惫,为了一段关系,我付出太多了,也许,是太久没有被看见了,太久没有被爱了,我似乎要把自己逼到绝境,才会承认,我真实的委屈!我只想被看见!我想做我自己!不再被关系所困,不再被别人所困!我是自由的!也许,目前我还是缺乏一点勇气和底气吧!请各位老师帮助!

    匿名网友 2023-02-11 21:15:18

杨玥龄
559 人倾诉 好评率 99% 婚姻感情情绪压力两性情感心理健康
找他倾诉
  • 吕志宇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从你的描述中感受到内心的无助和愤怒,同时也为你的觉察和面对问题,勇敢的寻找问题的突破口的勇气点赞

    看来你的描述很心疼你,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一样!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

    你描述说:别人对我好一点,我就有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感激和行为!别人严厉对待我,我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这件事;别人骂我,我又觉得骂得对。我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总觉得别人是对的,总是用力地过度地付出自己!
    我想请你去看一下,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第一次有这种感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什么时候不会有这种感受呢?没有这种感受的时候你做了哪些事情?在什么场所呢?

    又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你?让你真的不舒服的情况下选择来这里倾诉呢?

    其实我想告诉你,这都不是你的错,这可能跟你原生家庭不被重视,被忽略,一一在生活经历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困惑以及自卑,这些都是正常的,当你有所觉察的时候,就已经走在改变的路上了。

    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根据你的描述的感受,给你些小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得上你

    首先,学会爱自己

    在你的描述中,你也感受到你内心对自己的忽视,没有足够的爱自己,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委屈自己,其实我们所有的关系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折射出人际关系。如果我们不会爱自己,我们自己都忽略了自己,别人怎么能够尊重我们?看见我们呢?所以不论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学会爱自己
    我知道这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只需要一边成长一边悟的,没关系的,一点点的来。


    其次,建立边界感

    你们要是说别人对你好一点,你就会赴汤蹈火,别人对你不好,你就会认为自己不好,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你要做的就是学会建立边界感,可以尝试的去拒绝别人,让自己内心变得舒服。建立边界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告诉别人的底线和原则,如果触碰了底线,原则我们要学会反击,自我保护



    然后,学会相信自己

    但我们内心没有力量,不是很自信的时候,我们就会比较唯唯诺诺,这个时候我们内心是最薄弱的,最容易被别人所伤害,那么我们要学会相信去坚信自己一定会越来越好,小姐坚信自己能够更加的幸福快乐


    最后,寻找释放情绪

    长时间以来,内心的憋屈感觉无处发泄,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想改变的话,就要学会释放不良情绪,把这种不良情绪排除我们的提问,让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愿意,可以寻找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他们运用专业技术升华潜意识根源,让我们有所觉察和自我成长,希望我们潜意识的根源,让我们不断的去自我成长

    如果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加入心理学的学习中,一边学习一边自我疗愈,对你来说都是有一定的帮助


    给你推荐三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被讨厌的勇气》
    0评论 2023-03-26 09:43:54 回复
  • 陈彪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我是谷一。虚怀若谷始终如一的谷一。


    亲爱的题主新年快乐呀!


    0评论 2023-03-26 09:43:54 回复
  • 刘聪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好!

           首先祝新年好!仔细看了你的问题描述。

           这是一个人自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试着帮你分析和建议如下:


         【肯定自我觉察】

           题主及时认识到自己“别人对我好一点,我就有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感激和行为”“别人严厉对待我,我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这件事”“别人骂我,我又觉得骂得对”的种种情况。

           首先这些清晰的自我觉察是积极地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一个过程。

           建议题主要好好珍惜这种觉察,因为这是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


         【边界感的模糊】

           题主所描述的“我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总觉得别人是对的”“总是用力地过度地付出自己!这样的我好累,好疲惫”的情况表述和负面情绪表达。

           这是一种典型的边界感模糊的表现。心理学上的“边界感”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就是指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没有边界感的人心理上太过依赖别人,太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来支撑自己的生活。


         【自我评价过低】

           正如题主所描述“是太久没有被看见了,太久没有被爱了”“我只想被看见!我想做我自己!不再被关系所困,不再被别人所困!”的情况。

           题主对自己不认可、不满意的自我评价过低的情况,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现实生活中如老师同学、或领导同事的压力,甚至也有原生家庭成长原因。

           总之就是自我发展不够完整,需要用外在的看法和眼光来补充自己的认知。


         【妥善应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题主一是分清原生家庭和其它原因,从认知上纠正偏差开始,从理性上减轻压力。

           二是建议题主认识到有权建立属于自己的边界。在生活中慢慢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原则和边界。积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独立做决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三是及时评估过分低估自己可能导致的自卑,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及时排解疏导。


           希望以上对你有一点帮助。


    0评论 2023-03-26 09:43:54 回复
  • 苏灿柯 向TA咨询 打赏

    楼主,你好!我是smile。

    0评论 2023-03-26 09:43:54 回复
  • 赵杰杰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我是June。


    通过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在空无一人的房间,一个哭的嘶声裂肺哭,筋疲力竭的孩子。

    我能感受到这个孩子被独自丢弃在房间的恐惧,也能感受到因用力哭喊而产生的晕眩和无力。

    #别人对我好一点,我就有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感激和行为!别人严厉对待我,我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这件事;别人骂我,我又觉得骂得对。即使是在资访关系里,我依然重复着这个模式。我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总觉得别人是对的,总是用力地过度地付出自己#

    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有自己的模式,有些人热情大方习惯照顾他人,有些人内向腼腆习惯跟随迎合,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并没有绝对的好坏。

    你是懂得体贴和照顾他人的人,这是你的优势,之所以感觉到疲累,不是付出本身,而是付出了却没有被看到。

    为什么你的付出总是没有人看到呢?

    1.可能是对方习惯了你的付出

    就好像一个妈妈每天给孩子洗衣做饭,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孩子习惯了被照顾,很容易忽略了妈妈的付出。

    等到哪天突然失去了妈妈的照顾,才能想到妈妈的好,才会对忽视了妈妈感到愧疚。

    2.可能你的付出对方并不是很需要

    比如说,你有一个朋友刚经历了长途跋涉,当下的ta旅途劳顿,此刻最需要的是有个房间,可以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

    但你可能觉得这个朋友长久未见,要盛情款待,你订了高级酒店的宴席,安排了最亲密的友人给ta接风。对方却表现的很冷淡,好似并不十分感激。

    你为这个朋友付出了很多,可这些对于当时的ta来说,不是最需要的。

    3.表达出来的需求才能被看到

    #也许,是太久没有被看见了,太久没有被爱了,我似乎要把自己逼到绝境,才会承认,我真实的委屈!我只想被看见!我想做我自己!不再被关系所困,不再被别人所困!我是自由的#

    这段文字中,我感受到你内心的渴望和呐喊。付出总是被忽略,让你感到愤怒和委屈。

    如果累了,那就让自己休息不用勉强。就好像前文中提到的妈妈。如果妈妈病了不跟孩子说,把自己身体折腾垮了。

    当妈妈述说委屈的时候,孩子会觉得难以接受。因为以生病为代价的付出,对孩子来说是负担。


    人际关系中当你感觉委屈,不妨把情绪表达出来。每个人的经历、角色、认知都是不一样的,未被表达的情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

    咨访关系中,如果你是来访,你要相信你的咨询师,你的委屈、愤怒、失望都可以放心的表达,咨询师会以抱持的心态接受,并能为你分析情绪背后的需求。

    如果你是咨询师,这应该是咨询关系中的反移情,那么你要去探索个人部分是不是还有些创伤未被修通,你需要去找督导老师做分析。


    以上例子或许不恰当,希望能给你一点点参考。祝好!
    0评论 2023-03-26 09:43:54 回复
  • 肖飞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我是佳兰。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你是一个讨好型的人格,如何形成的呢?这是我们的人生经历中自我对外界的解读而积累而成的,在此之前这个行为模式给你带来了有效的反馈,所以它变得牢固了起来。

    那么,我们如何打破它,重新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和重新调整自我的人格呢?

    首先,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我们再次出现这样的行为模式的前一秒,觉察它,停下来思考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问问自己,如果我没有那么做会怎么样呢?再者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如果没有按之前的讨好型人格的做法,又会怎么样呢?

    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拒绝

    第二件事对骂我们的人表示我们的不舒服,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让我们很生气,我们之所以没有回击是因为我们看中这份关系

    第三件事是开始爱自己,从每一个小行为上开始爱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赞许,一个肯定,一个嘉奖……

    其次,你很优秀,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行为,你可以发现它的存在的重复,所以你只要按下暂停的按钮就可以对它进行调整。

    最后,做真实的自己,从这一刻开始,你可以的,你会被看到,你会被肯定,你会越来越有勇气,加油!

    祝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0评论 2023-03-26 09:43:54 回复
  • 陶君昊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真的好不容易啊,这样的困境看起来真的好艰难,即便是建立了咨访关系,也很难逃脱过往的困境,延续了旧的模式,我仿佛听到了一个被禁锢已久的灵魂,从心底里发出对自由渴望的嘶喊。但是看见即是疗愈,这不也是一个很好的觉察和进步吗?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形成这样的人格模式,不是一天形成的,同样的道理,想要替换这种人格模式,也是需要一点点、一次次的在咨访关系中,让你可以重新定位自己,通过关系的反应、觉察与澄清,识别出你内在的潜意识内容,将其逐渐意识化。


    【成长的次第】

    正如中国儒家所讲,一个君子的成长顺序一定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内在的小孩,在我们有意识的照顾下,也是按照一个顺序成长的。那就是去除制约、绽放天赋,超越自我。

    1. 去除制约

         根据卡尔罗杰斯的观点,婴儿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评价每一个经验的,这就是机体评价过程,饿了会哭,吃饱睡醒了会微笑。婴儿对事物的评价源于他们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别人告诉他们该如何感受。因此,机体评价过程是每个人生而具有的内在向导,它引导着人们趋向自我实现。当人们信任这个内在向导时,他们就能够自由地探索有益于机体的经验。

           除了拥有机体评价过程,儿童也有获得无条件积极关注的需要,被接纳、尊重、温暖和无价值条件的爱,也就是说,人人都需要被爱,这种爱是对他们本人,而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当儿童感受到这种爱时,他们开始体验自爱和自我接纳,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感受,伴随很少的内部冲突。

           不幸的是,由于父母并不完美,他们将价值条件加诸孩子,要求孩子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被爱。基于对爱的需求,价值条件而非机体评价过程成为儿童组织他们经验的向导,儿童往往以牺牲他们的机体评价过程为代价来获得父母的爱。当一个孩子内化了父母的价值条件,这些条件就会成为他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价值条件越多,自身真实经验被歪曲的程度就越大。

          这个价值条件,就是你身上的那个制约。这个价值条件导致你依赖于外界的关系提供给你的反馈、评价。导致了形成讨好型的人格。当价值条件开始弥漫,机体评价过程也就丧失了功能。对于自我的觉察被削弱,从而不能够体验或识别属于自我的感受。你受困于关系已久,是不是已经忘记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2.重新整合

    依照罗杰斯的观点,个体要克服这种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分离、僵化和差异,就必须对歪曲和否认的经验有所觉察,个体要允许经验的发生并且准确的觉察。

    咨询师的重要作用就是帮助个体战胜他们的防御,重新信任他们的机体评价过程。通过自我实现趋向来使个体突破那些通过价值条件而内化了的限制。咨询师会努力给当事人提供一种不附带任何价值条件的被接纳和被关心的体验。

    你对你的咨询师很失望,我想是因为你的咨询师已经成功的对你产生了反移情,你应该在下一次的谈话中跟咨询师讨论一下你的感受,相信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会对你的感受进行反应、觉察与澄清的,这样的体验很有用。如果你感觉到被评价、被批判,不被接纳,你可以对咨询师直言不讳的提出这一点,毕竟对自己的感受诚实,就是去除制约的第一步啊。


    【自由的本质】

    去年读到一本好书——《金钱的灵魂》。对于自由的定义有了新的理解,摘抄如下与你分享:

    回顾你人生中那些自由的时刻,你会发现,“自由”并非不断权衡、反复比较各个可能的选择;亦非试图确定自己并不会被某一决定禁锢起来,无法脱身。“自由”是完全地展现自己,并尽情地体验;“自由”是全然地做出选择;“自由”是知道自己正走在属于自己的道途上;“自由”是拥有使命感;“自由”是毫无拘束地进行自我表达,是喜悦或平静地对待自己所选择的境况。


    也推荐题主去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真正禁锢我们心灵的,是我们内在的价值条件,我们本来是一头大象,在很小的时候被捆住了手脚,我们也试图一次次的挣脱,但是一次次的失败,让我们学会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指个体在忍受超出其控制的反复厌恶刺激后,接受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停止尝试躲避或避免厌恶刺激的状态。这种无助感不是先天的,是人类在生活经验中后天习得的一种乏力感。题主现在的无力感就是这么来的,想要摆脱这种习得性无助,还是要不断的自我鼓励,不断地去除那些价值条件。集硅步至千里,一定会有蜕变的那一天到来的。


    我是阳光海豚张会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在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再一次祝你突飞猛进,大展宏图。

    0评论 2023-03-26 09:43:54 回复
  • 高印荣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新年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没关系,慢慢来,被看见,做自己,能够逐渐走向自由,本身就是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的,看见就是疗愈的开始,我相信,当你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现在的自己就是走向真实的自己的开始,你已经有了一些些勇气和底气,当你逐渐积累能量,慢慢就会打破这个模式,在关系里越来越自在,越来越轻松。

    ☀️给你的建议是:

    0评论 2023-03-26 09:43:54 回复
  • 华叶帆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万事如易,我看到你的问题是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别人仿佛是你的牢?

    别人对你好一点,你就有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感激和行为,别人严厉对待你,你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这件事;别人骂你,你又觉得别人骂得对。

    在资访关系里,你依然重复着这个模式。你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总觉得别人是对的,总是用力地过度地付出自己!你感觉这样的自己很累,很疲惫。

    为了一段关系,你付出太多了,你觉得可能自己太久没有被看见了,太久没有被爱了,你似乎要把自己逼到绝境,才会承认,你真实的委屈!你只是想被理解被看见,你想做真实的自己,你不想再被关系的牢笼所困,不再被别人所困,你想自由的做自己,但目前,你认为自己还是缺乏一点勇气和底气。

    1⃣️正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我看到题主的真实自我在呐喊,内心想要冲破理想我的局限,做自由真实的自己,但缺乏一点勇气;因为渴望想得到他人认可理解接纳,所以选择为人处事中常遵从他人的意志,无条件得认同他人,一直在委屈自己。

    想改变又不敢改变,这种趋避式的矛盾和冲突,让你内耗纠结很多,感觉很累,很疲惫。

    心理学家霍妮的自我理论,把自我分为三种形态:理想自我,真实自我,现实自我。

    真实自我是个人成长的内在力量,是可能的自我;
    理想自我是凭空设想的虚幻形象,是不可能的自我;
    现实自我,是个体表现出来的存在的总和。

    当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现实自我之间出现冲突,出现不一致性,往往会脱离真实自我,以一种幻想的完美形象去贬低和排斥现实自我,当个体被理想自我控制,就会给自己套枷锁,背负“我应该是怎样的”,如我应该高素质,有礼貌,谦逊,勇敢等等,人就会产生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只有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表现出一致性,题主内心才会平衡,和谐,内心感觉舒适,认可和接纳自己。

    2⃣️你的人际相处模式成因

    题主也觉察到,自己容易认同他人的模式在咨访关系里也有呈现,这种关系是平行出现的,在各种人际关系里面。

    之所以题主无法做真实的自己,无法在人际关系中呈现真正的意志,因为你的内心有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来自于你幼年时期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中。

    早年与父母的依恋模式,你在原生家庭相处模式中形成的认知,以及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个人经验,会影响你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的相处模式,会影响你跟权威人士之间的相处模式,以及你的一般人际关系。

    不管是做真实自我,还是想要得到认可,或者害怕冲突,害怕表达真实自我会不被认可和喜欢,所以选择隐忍,任何一个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成年后,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这也是成长必须的步骤,成长之路有快乐,同时也是一直伴随着丧失之痛的,心理咨询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个体能够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3⃣️认知决定情绪和行为

    认知疗法认为,决定我们情绪情感反应和行为方式的,是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而非事件本身。

    当题主出现糟糕的负面情绪,可以问自己“我想到了什么”,评估你的想法,是否真实客观,是否调整想法和相应的行为,会让自己感觉更加舒适一些。

    比如某次你又迎合了别人
    你在迎合别人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你有怎样的情绪,开心,委屈,疲倦,压抑

    你的想法和情绪有怎样的联系
    还有其他解释吗
    如果你相信你的想法会发生什么,如果你不相信你的想法会发生什么
    有哪些证据证明你的想法,有哪些证据证明相反的想法
    最糟糕的结果会发生什么,你会怎样应对,最好的结果会发生什么,最现实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遇到跟你同样的情景,你会给他怎样的建议
    你会做什么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以上是评估你的想法的问题,你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几个来评估,或者通过做行为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是客观真实的。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想要做真实的自己,是需要很多智慧,勇气和力量的,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一次你遵从了自己真实意愿,不再做讨好行为的时候,可以及时给自己奖赏,促进做自己的行为。

    希望你早日摆脱困扰,祝你好运,如需进一步跟我沟通,可以点击下方找教练解读,选择问答或心探陪聊,一对一与我交流,新年快乐。
    0评论 2023-03-26 09:4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