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对别人付出之后,为什么要在对方面前一直说? 10个回答

    发现有些人,当她给别人做了一件事情之后,她就会在对方面前或者在与对方也认识的共同亲戚朋友面前,不停地说她给对方做了什么事情。即使那件事情是他自己主动做的,但他还是会不停地在对方那里说。 1、这是一种怎样的与人相处的模式? 2、给别人付出后,爱不停说的目的是什么?他多次强调自己给别人付出,想要得到什么? 3、如果是不情愿去做,又为什么要去做呢。既然做了,又到处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匿名网友 2023-03-06 14:50:00

杨玥龄
559 人倾诉 好评率 99% 婚姻感情情绪压力两性情感心理健康
找他倾诉
  • 杨莉梦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其实一个人的内在需求常常都是复杂和多元的,基本上没有绝对的纯粹的利他者,即使是公益践行者在为他人服务的时候,自我实现可能也是他的一个内在需要和动力。父母对子女的爱被视为最无私的情感,但全然无条件的付出其实也并不普遍。

    从你的描述来看,“付出方”不停地在“接受方”面前说自己的奉献,背后或许有几种可能性:

    比如,ta为对方做事或提供帮助,既是真心想帮忙的、但内心也期待自己的善意能被看见、被回应,建立一种对等的关系。如果没有感受到期待中的回应,就会产生失落感甚至没有被尊重的感受,继而不断提醒对方以期最终获得反馈。

    或者,ta在为对方做事的时候本就期待着一种交换,这样的情况在职场、商业环境中更为多见,但朋友熟人间也是存在的。反复的说也许是一种提醒,即在关系中有一份人情是需要回报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可能在这些事情或者关系中赋予了很多自我价值,也就是说,为他人做事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如果内在的价值感比较不稳定,那么就会格外需要外界的关注和认可来提升和确认它。

    也许还有其他心理活动。我们很难仅凭他人的行为就做判断和结论,但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意愿和界限来选择如何回应。如果接受方感觉对方的确给了自己有益的帮助,不妨真诚地表达感谢,或在自己觉得适当的情况下为对方做些事。但如果接受方感觉自己承受了很多压力,对方的做法让自己感觉好像亏欠了什么、或者低人一等,那么也许可以在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边界和距离、礼尚往来就好。
    0评论 2023-03-26 09:43:56 回复
  • 郭丽伟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2023,一定要幸福。

    非常荣幸能与你一起分享和探讨这个问题:对方给自己做了一些事情,却喜欢在他人面前不停的说道,就像希望别人都知道他为对方做的一切一样。

    0评论 2023-03-26 09:43:56 回复
  • 冷涛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对他人付出,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人群中,我们需要跟他们有互动才能生活,才能生存。


    有的付出是明码标价的,也就是你出钱,从他人那里获取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未来预期的收益。这些其实是一种经济行为。


    有的付出可能是没办法明码标价的,比如,你给家人做了一顿饭,即便你的职业是厨师,在家给家人做饭的付出也是没办法明码标价的。再比如,养育孩子的付出,为朋友排忧解难的付出(当然不排除有的人付出是为了某种回报)等等。


    还有的付出可能是举手之劳,比如,看见有人拿着东西,帮他开着门。你可能会收获一句谢谢。或者是公交车上让个座之类的。这类的付出多半是萍水相逢。你收获的是他人的感谢,以及你对自己的高评价等。


    当然,别人也会为你付出。只要你还在呼吸,你就在给他人付出,同时也在接受他人为你的付出。


    但对待自己付出的态度,大家可能大不同,有的人默默付出。有的人付出一点就恨不得宣扬的全世界都知道。有的人可能看情况,看人等。


    你说的对别人付出了,要一直给别人说,你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原因很多,我来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第一种,TA的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有的人把付出当交换。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你能够用经济学的框架来看待人类的行为,你就会发现其实很有趣,也很好理解。


    有的人付出了,希望得到对等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对方对等的付出,也可能是对方的肯定,对方的宣传,精神上的奖励,等等,总之,有强烈的交换意识。可能是潜意识中的交换。


    付出的人,就会一直提醒对方,我已经付出了,该你回报了。


    第二种,付出的人没有被看见。


    有的时候,人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可能付出了很多,只需要对方看见自己的辛苦,了解自己的付出。


    这就像有的父母说孩子不给自己打电话,就像个白眼狼似的。确实,父母养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时候,他们希望子女看到他们的辛苦,能够关心他们。如果不被看见,他们就会很失落。就会一直强调,希望对方看见,最好再说点啥。


    如果一个成年人,一直强调自己的付出,也有可能是他没有被看见。TA希望自己的付出被他人看见,被他人感谢。


    第三,也可能是一种道德绑架,用自己的付出来让对方屈服,让对方做自己希望对方做的事情。


    这样的付出目的明确,所以付出的人可能是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以此来换取自己希望对方做的事情。


    建议你从经济学的视角去看待这种行为。有的人的付出是有价位的,TA需要从付出中获益,但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获益,因人而异。有经济的,有行为的,有心理的,有情感的,甚至自己直接从行为中获益,比如,我付出我伟大,我是一个好人等等。


    对于这种人,如果要交往,我的建议是投其所好。多肯定对方,夸奖对方,感谢对方。反正说漂亮话又不用花钱。


    如果是在给不了对方想要的,但对方一直在唠叨,要不就直接开怼吧。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0评论 2023-03-26 09:43:56 回复
  • 高印荣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我是佳兰。

    对于题主的提问,愿不介意我直接用你的序号来分享我的看法,希望可以清晰明确的帮助到你。

    1、这是一种怎样的与人相处的模式?
    你的这个问题很专业哦,是的,每个人在形成了自我的核心信念后,都会有相应的补偿策略出现,也就是我们的行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都是由它而来。而你说提到的这位朋友,有着他自己固有的行为模式。如何评价他的相处模式呢?这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与人相处模式。

    2、给别人付出后,爱不停说的目的是什么?他多次强调自己给别人付出,想要得到什么?
    从你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是个需要被看到,被肯定,被关注的人,他所做的事儿和他说说的话也是一样的目的。

    3、如果是不情愿去做,又为什么要去做呢。既然做了,又到处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是否是不情愿的,这个得去和本人求证和澄清它,可以通过沟通,询问来证实他的意愿,除本人外的我们都是单方面的理解,不同人不同角度,都不是百分百的客观。

    如果他的这种模式给你带来了困扰,不妨直接告诉他,首先我们需要先肯定和感谢他的付出,其次,我们告诉他我们的需求,哪些是不需要他做的,哪些事是如果他帮助了我们会感谢,如果他不愿意,我们也没有任何责怪与埋怨。这样达成一致,则更有利于相处。

    祝你春节快乐,幸福安康!
    0评论 2023-03-26 09:43:56 回复
  • 王智复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新年好!

           仔细看了题主描述的问题,其实你遇到的这种人和事,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确实存在的。

           我试着帮你分析和建议如下:


         【缺少自信的情绪】

           如题主所描述的“当她给别人做了一件事情之后,不停地说她给对方做了什么事情”的情况,一般来讲,应该是一种很常见的个人情绪。

           因为一般来说,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即使是“自己主动做的事”,因为别人的肯定,也是树立自信的方式之一。

           但如果这种情绪过度,就是一个人不自信的表现。


         【原生家庭的影响】

           过度不自信原因,主要还是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

           如从小听惯了表扬,长大后做所有的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

           或者从小在家庭中被忽略,心思细腻敏感。长大后对自己能力不确定,非常需要别人的认可,心里才能得到满足;

           再或者从小被打击,做什么也得不到肯定,内心极度自卑,长大就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等等。


          【哪种人际交往模式】

           题主提到的“与人相处的模式”,在心理学人际交往中有多种分类。

           我喜欢一种比较通俗的分类,即人际交往主要有“利人利己、损人利己、利人损己、损人损己、好聚好散、独善其身”六种模式。

           一定要给题主描述的那些人归个类,应该比较接近“利人损己”型吧。


         【给题主的几点建议】

           题主如能理解以上的认知,建议题主一是要主动积极的肯定对方,更何况事实上她是帮助了你,能得到你的肯定,也是她的一种需要;

           二是接纳对方。人际交往中,得到相互的接纳,是成功交往的一道桥梁;

           三是巧妙地应对。如想让对方真正珍惜你的赞美,巧妙甚至幽默的批评也是必要的,能让对方迅速纠正自我认知。


           希望以上对你有一点帮助。


    0评论 2023-03-26 09:43:56 回复
  • 章方超 向TA咨询 打赏

    其实小鲸鱼你的问题对我来说很有意思,我想来说说我的观点。

    你的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
    我觉得这起码不是一个平等的双方关系,没有做到最起码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甚至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有些病态的相处方式,因为还有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别人对你的好的行为,你可以有选择接受和不接受的权利,而她却是强迫让你接受,所以我觉得这是比较病态的相处模式。

    你的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
    她的不断强调自己付出的目的应该是想让你时刻记得她是对你有多好多好,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感动形式的付出,至于她想要什么,就是希望你记住她对你好,怕你忘记她对你的好,害怕你以后不会对她好,就一直强调她对你的好,就是一种她对你好,你就必须要对她的感受,不管她对你好是不是你要求的,她应该是觉得她对你好了,你以后就一定要对她好,好让自己的未来有个保障。

    你的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
    如果她不情愿做对你好的事情却又做了,其实是很明显不过的感情绑架,就是想用感情来绑架你然后就是她觉得空有感情或许不足以绑架你,加上做些对你好的事情会让她觉得更有底气用感情来绑架你让你对她好。
    至于她到处说对你的好的问题,或许就是在提醒你以后如果不对她好就会受到亲朋好友的唾弃,给你明里暗里地进行施压,她应该是以为这样子一来,你以后就一定而且是必须会对她好。

    【哦对了,我盲猜这个她是你的亲生母亲。】
    0评论 2023-03-26 09:43:56 回复
  • 华亦云 向TA咨询 打赏

    您好,题主

    看了你的问题,你说一个人付出之后为什么会不停的告诉别人?

    其实我们在付出以后想要让别人知道,这本质上可能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自恋的心理,希望通过我们付出性的行为引起别人的关注,以及希望通过付出去做对方更多的回报和付出,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1、这是一种怎样的与人相处的模式?

    其实这种相处的模式可能有一种道德绑架的不舒服的心里,因为我们对一个人付出并不是真心,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回报,那么这样的付出,可能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相处模式上有点类似pua这样的心理,有时可能会有一些操纵感情的情况出现。

    这种想法模式需要我们看到自己和看到对方,如果这个人付出的人自己,那么我们需要探求我们最本质的需求,想得到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是付出型做伴侣,那么我们需要明白要有自己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不必为别人的过多付出所绑架。

    2、给别人付出后,爱不停说的目的是什么?他多次强调自己给别人付出,想要得到什么?

    上述也说过,这个人在给别人付出之后,却不停的在强调,那么这种强调就是希望对方对于他的这种付出给予感恩,希望他能感恩戴德,付出更多的回报来感激自己回报自己,还有可能是这样的人想要通过这样付出的行为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是一个良好的人设,那么这样就会显现伴侣并不是良好的人。

    3、如果是不情愿去做,又为什么要去做呢。既然做了,又到处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情愿去做为什么要去?做这种可能是因为出于责任,出于我们对自己的一种高要求和高标准,所以希望通过付出来显现我们的责任,其实不愿意主动付出的人也是很多的,因为每个人的付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所以做了之后会有这样一些希望他人可以有更多回报的心理。

    以上拙见希望对您有帮助
    0评论 2023-03-26 09:43:56 回复
  • 周宇宏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好,我是strawberry
    0评论 2023-03-26 09:43:56 回复
  • 严熙文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新年好,看样子这是跟家里人或者是亲戚,有了一些爱的碰撞啊,根据题主的描述,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讨好型人格的标配。过度地付出,渴望得到爱的回报,这个爱在讨好者看来,是被看见,被认可,被赞同,被赞美。接受付出的一方要一次次的向讨好者确认这一点,TA的付出是值得被看见,被认可,被赞叹的,因为TA是如此的不确定,如此的缺少爱。


    【讨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1.原生家庭中缺乏父母无条件的爱, 因为父母的爱都是有价值条件的,只有当他们满足父母的需求时,才能赢得父母的关爱与赞赏,否则就会被父母否定或打骂。久而久之,父母的价值条件就内化成了他们的自我概念。

    2.认知的错误 讨好型人格的人的认知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他们认为只有讨好他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友好反馈,却忽略了提升自身能量的重要性。

    3.长期的自卑、讨好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因为长期的讨好行为,自卑感,使得他们将讨好行为成为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会让他们用固有的思维去应对社交,应对他人,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题主口中的这个人是“她”我猜一定是家中的某位女性吧,而且有可能是长辈,在中国重男轻女的大背景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其实是很可悲的,一直被引导过度付出,过度牺牲,而且存在感很差,边界感也很差,就像题主所说,有些事情都是她自己要去做的,做完了又要不停地说。过度讨好者给出自己所拥有的,不过就是想要交换到爱。讨好者不是女性的专利,我自己家里有位男性的长辈,就习惯了过度地付出,然后在家人聚会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讲述他过去的付出,如果你以为他是想要邀功请赏,那就大错特错了,TA们是在讨好内在的父母,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以此认定他们是好的,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昨天看《孟子》看到一句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指的就是同情心。题主如果了解了这个“她”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是不是就可以对她升起同情之心了呢?一个讨好者其实并不是到自己是关系的破坏者,将自己置于妈妈的位置,对任何人都可以行使独特的亲子之间的权力,但是面对成年的子女,往往没有意识到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延续了过去的习惯作法。昨天的春晚不知道题主看了没有,黄绮珊的那首《是妈妈是女儿》,那句歌词深深的打动了我:

                    我的孩子啊 ,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够好吗

                    放手如果是一门功课,妈妈一生没考过


    【真诚的沟通,提升TA的认知】

    中国人的共生绞杀由来已久,很多事情家长都喜欢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你要跟她分享这样的认知:人与人之间相处最舒服的距离,就是做好课题分离:世界上的三件事,老天的事请不归我管,别人的事情不归我管,我的事情不归别人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对待成年的子女要尊重TA的独立性,不要剥夺Ta成长的机会,有些事情可以提醒,有些事情需要得到邀请,才能伸出援手。否则就容易过界。


    如以上所分析的,这个“她”确实是一直在为家庭付出,那么也请看见她的需求,主动的满足她的需求,在每一件小事上看见她,给她认可和赞美,没有人吃饱了之后还会继续渴求食物,一个人体验到被爱的感觉之后,自然就会停止索爱的。


    我是阳光海豚张会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希望在这个阖家团圆的佳节里,能够与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使用爱的语言,在幸福中畅通无阻的沟通、表达。觉得有用,点个赞再走啊

    0评论 2023-03-26 09:43: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