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开心和重重压力?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20-11-08 12:09:10 心理百科

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很多人却说自己不快乐了,或者是压力随之增大,也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这样的心态,其实现在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有的时候放空自我,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所以开始考虑怎样才能帮助到大家调节自己呢,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开心和重重压力?希望下面这些想法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开心和重重压力?

生活中,当我们提到放松的时候,你的头脑中第一反应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和朋友一起吃饭或者去KTV唱歌

在家里的沙发上看自己喜欢的剧或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锻炼身体

在山林中漫步或在沙滩上晒太阳

好好睡上一觉......

如果分析以上做法共同点的话,就是去做些什么,把我们的注意力“寄托”在没有太多现实压迫感的外在事物上来,或者让自己暂时的失去意识,比如喝醉和睡觉。

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开心和重重压力?

而相反,当我们提到压力的时候,头脑中又会闪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在很多陌生人面前做一次演讲

被老师或老板训斥

向一个人告白或向一个人提出分手

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让我们感到压力的事情或者情境,都源于这些事情会或者可能会对我们自己带来评价。当我们过度关注自我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压力很大,不快乐的时候。

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开心和重重压力?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能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以下这些类型的人总是不快乐了。

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具有一种无法克制的冲动,对所有和自己有关的事情,都会拼尽所有力气去改善它们,尽量使其完美,乐此不疲。当无法达到这些标准时,他们往往会过度自责、变得抑郁;这也是他们追求完美的出发点,特别失败和对自我的负面评价。

选择困难症者

选择困难症者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对于害怕选择,一选择就会陷于纠结甚至恐惧中的人来说,与其说是对选择的恐惧,不如说是对自我的恐惧。他们真正害怕的并不是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而是害怕一旦最后的选择不是最好的,就要面对别人或自己对自我的评价。

所以,选择恐惧其实在内心深处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害怕面对自我,尤其是害怕面对一个不那么好的自我。

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开心和重重压力?

抑郁症

有很多抑郁症者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别人是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的。他们待人友善,做事勤奋努力,就像周围大多数人一样在生活。

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自我评价很低,经常感觉有一些无用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并经常为过去或现在发生的事情感到内疚和自责,甚至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为什么人们一旦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就会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呢?

我们经常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其实自我也是经不起追问的。

什么是自我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是这样定义的:所谓自我,就是一个人所有过去生命体验的总和。这些体验有好的,让人快乐,也有不好的,让人无法面对的,还有很多无法辨别和评价的体验,这些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的自我。

人的大脑运行机制决定了,我们会不自觉的用好与坏、善与恶这样简化的方式为一个人或事定性,然后只需记住ta是哪种性质的就好了。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喜欢的一种做法:为一个人贴标签,然后只需记住这个标签的含义即可,而不用了解ta真实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开心和重重压力?

相对于客观和全面,我们更喜欢简单和容易理解。

正是因为一方面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都包含了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习惯全面的看待问题,喜欢简化,想要在自我的善与恶之间做一个选择,只承认其中一面,而否定另一面,这才给我们认识自我带来很大的压力。

所以,假如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外在的事情上,不去考虑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就不用面对自己不好的一面,我们就会更坦然和放松一些。当我们身处青山绿水中时,我们之所以感到轻松和愉悦,是因为只去感受外在的世界就可以了,而不用拿自己和这些风景做比较,谁好和谁不好。

相反,当我们需要去竞争,去表现自己时,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着对他人和自我的评价,我们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自我上面,就不可避免的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憾,这时再提醒自己快乐一点就没那么容易了。

尤其是一些对负面信息敏感的人,他们因为无法承认和接受自己身上不好的一面,但是又不可能消除它,所以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就像完美主义者,或者选择困难症的人那样,他们之所以要在一些琐碎的,或者不重要的事情上拼命的做好,就是害怕出错,害怕一旦出了问题就得去面对那个不好的自我。

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开心和重重压力?

所以,当很多人变得不快乐,甚至自我怀疑的事情,我会提醒他们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就事论事,而不要就事论人。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即使他们头脑上理解这一点,但是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感受也会扭曲他们对自我的看法,于是不自觉的又转移到对自我的评价上。

因此,真正做到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历练和沉淀。如果说30岁以下的年轻一点的人和40岁以上成熟一些的人有什么区别的话,可能是:年轻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黑白分明的,只能接受事物的一面而不能接受另一面,而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会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的难以改变,于是接纳这一点。

这个世界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看法。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桃花运冥想抑郁症测试九型人格心理咨询强迫症恐惧心理洁癖依赖型人格咨询师自闭症恋母情结容貌焦虑爱情挽回焦虑症哈利波特职业性格自卑心理心理健康易怒症绿帽情结焦虑心理测评聊天社会心理学回避型人格心理学心理社交恐惧症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