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
作者:江山 2020-11-19 17:28:59 心理百科

自恋型人格

自拍诞生很久以前,古希腊罗马流传着一个神话,关于“有个人有点过于迷恋自己的影像”。

有一个版本说,那希瑟斯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环游世界为了寻找自己的爱人。在拒绝了森林女生艾寇之后,他瞥见了自己在河里的倒影,并且爱上了它。

由于其无法自拔,那希瑟斯最终溺死在了河里。一朵花在他死去的地方冒了出来,那朵花因此得名为“那希瑟斯”(水仙花)。这个神话体现了自恋的核心意思,被高估的而且有时候有害的自我陶醉。

但这不是一种会出现在建议专栏里的个性,事实上,他由一系列的特质组成,已由心理学家界定和研究。

自恋在心理学意义上的定义是一种夸大和膨胀的自我形象。不同程度上,自恋者认为他们更好看,更聪明,而且比别人更重要,于是他们理所应当要有特殊的待遇。

自恋型人格

心理学家区分了两种形式的自恋:浮夸型自恋和脆弱型自恋。还有一种自恋型人格障碍,它是一种更极端的形式,我们待会再回来谈这个话题。

浮夸型自恋最常见,它的特点是外向、强势和希望得到关注。浮夸型自恋的人希望得到注意力和权力,有时候作为政客、名人名媛、文化领袖。当然,不是每个追求权力地位的人都自恋。

很多这么做的人是基于非常正面的理由,比如为了展示自己全部的才能,或者是为了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但是自恋的人,是为了追求权力,是为了那种状态,还有随之而来的备受瞩目。

而脆弱型的自恋者可以文静且内向。他们对待遇非常敏感,但是容易被威胁或者被怠慢。这两种情况,自恋中最阴暗的部分是经过长时间之后才显示出来的。

自恋者容易有自私的举动,所以自恋的领导人可能会做有风险或者不道德的决策,自恋的伴侣可能会不诚实或者不忠诚,当他们美化自己的视角被挑战的时候,他们会变得愤愤不平和具有攻击性。

它就像一种病,得了病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身边的其他人却在遭罪。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个极端的情况,这种行为被界定为一种心理障碍,即“自恋人格障碍”。

人口中1%-2%的人有这种障碍,而且多为男性。它还是一种只针对成年人进行诊断的病症。年轻人,尤其是儿童,可能非常自我为中心,但是这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第五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描述了自恋人格障碍的多种特质。其中包括自视清高,难有同情心,特权意识和需要被尊重和关注。

使这些特质成为真正的人格障碍的是他们主导别人的生活并且造成重大的麻烦。试想一下,不去关心爱护你的伴侣或者孩子,你利用他们作为一种获得关注或者尊重的资源。

假设你不去寻求对于你自己表现的建设性意见,而是去指责每个试图帮助你的人。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自恋呢?

根据两项相关研究,是一种很强的基因成分导致了自恋,虽然我们还无从知道究竟是些什么基因参与了其中。不过,外在环境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如果家长把孩子捧得很高,那么他们的孩子就可能变成浮夸型的自恋者。冷酷的控制欲强的家长容易培养出脆弱型自恋者。

在注重个人价值和自我推销的文化中,自恋程度也似乎更高。比如在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自恋作为一种个性特质一直在增加,这一时期不仅自我主义运动取代了其60年代对于公共的关切,而且物质至上精神不断高涨。

最近,社交媒体极大地提升了自我鼓吹的可能性,虽然需要说明一下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社交媒体导致了自恋;但是,它为自恋者提供了一种去寻求社会地位和关注的渠道。

那么,自恋者能不能修正这些缺点呢?能!任何可以帮助自己客观审视自己,和关爱他人的事情,像心理疗法或者增强同情心的训练,都是有效的。

难就难在,有自恋人格障碍的人难以不断地自我努力和自我完善。对于一个自恋者而言,从不讨喜的角度进行自我反省是困难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负面情绪心理医生弗洛伊德焦虑症回避型人格恐惧心理心理咨询师叛逆强迫症绿帽情节双向情感障碍男人心理九型人格情绪管理倾诉思维反刍心理测试心理社交恐惧症心理学职业价值观MBTI自卑焦虑症智商测试EPDS偏执型人格依赖型人格无性婚姻分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