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虐心剧《狩猎》一个孩子的谎言是如何成真的
作者:勇敢的麦皮 2020-09-08 10:12:39 成长心理

孩子的谎言会有多大的威力?相信很少有人会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撒谎技术通常并不高明,比如,他们会说自己没有吃巧克力,嘴上却挂着巧克力残渣。即使年纪大一些的儿童,也会在撒谎时流露出非常明显的心虚表情。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对儿童的谎言一笑置之。

可是,如果谎言的内容涉及成人社会的伦理禁区——比如性侵,结果又会怎样?

荣获奥斯卡奖和金球奖最佳外语影片提名的丹麦电影《狩猎》,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噩梦般的故事: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谎称自己遭到了一位老师的性侵,把这位老师推入了万丈深渊。

豆瓣9.1虐心剧《狩猎》一个孩子的谎言是如何成真的

不可否认,这是我听过的最可怕的儿童谎言。但在审视谎言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后果之前,我们首先会想:小女孩为何要撒这种慌?影片开头给出了答案:她缺乏家庭的关怀。

女孩名叫卡拉,跟父母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她并没有摊上一个像其他影视作品所描绘的那种悲惨家庭,她的父母没有家庭暴力,也没有酒精、毒品滥用史,他们的工作也没有忙到无暇照顾孩子的程度。那么,在这样一个“完美的家庭”中,卡拉为何会缺乏关爱?这也是现实中很多家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豆瓣9.1虐心剧《狩猎》一个孩子的谎言是如何成真的

影片中,卡拉因到街上闲逛而迷了路,直至游荡到超市门口,碰到了她的幼儿园老师卢卡斯,才将其送回家中。第二天,卡拉又独自坐在家门口的小路旁,原因是她的父母在屋内发生争执而忽视了女儿的存在,导致她没办法去上学。最后,仍然是卢卡斯将其送到学校。

可以看出,卡拉的父母在照顾孩子上非常粗心,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四五岁女儿的行踪,甚至连她差一点走丢都没有察觉。显然,父母没有给予卡拉足够的陪伴和关爱,对她的情感需求不能敏感地体察,更别提走进她的内心进行真诚的交流。

卡拉的父母深爱着卡拉,这一点毋庸置疑,不然也不会在听说女儿被“性侵”之后表现出无比的愤怒,以及对女儿的无限愧疚和加倍疼爱。但这并不能表明,他们先前的做法是爱孩子的正确表现。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我认为自己爱TA”,而是“TA认为自己被爱”。

卡拉便是这样一个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但她在卢卡斯身上找到了温暖。卢卡斯为她做的一切,实质上履行了她父母的职责,因此,卡拉对卢卡斯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但是,在她懵懂的脑海里,并不能识别这种亲近的本质,以致将其错误的归为大人们常说的“爱情”。于是,卡拉为卢卡斯亲手制作了心型礼物,并趁卢卡斯和其他孩子玩耍时,亲吻了他的嘴。作为老师,卢卡斯自然会纠正卡拉的行为,告诉她不能这样做。但这种指正使卡拉体验到了强烈的被拒绝感,她非常生气,一个悲剧就此上演。

豆瓣9.1虐心剧《狩猎》一个孩子的谎言是如何成真的

当晚,卡拉独自坐在教室角落,园长问她为什么闷闷不乐,她说:“我恨卢卡斯。”接着,她又说卢卡斯的私处硬的像木棍一样。最后一句话吓坏了园长,也震惊了观众,一个小女孩怎么会说出这种话?原来在前一天上午,卡拉的哥哥和同伴看小黄片时,曾给她看过其中的镜头,而这个画面被她无意中记了下来。这件事从另一个侧面再次反映了卡拉父母的失职。

卡拉的母亲曾对园长说过,她总爱胡思乱想。其实,想象力丰富是每个儿童的特点,但由于在认知和思维方面有许多局限性,他们有时无法区分想象与现实。他们会将看到的事物通过夸张、联想等方式重新组合,而后当成事实生动地描绘出来。很显然,卡拉将哥哥的视频与可怜的卢卡斯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二者的共同点都是男人。

卡拉的话引起了园长的注意,她开始怀疑幼儿园内可能发生了可怕的事情。为谨慎起见,次日上午,园长请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沃勒来帮她做出判断。

他们将卡拉叫到办公室,并让她把昨天发生的事情复述一遍。起初,卡拉否认了昨天所说的话。但当沃勒神情严肃地一再询问昨晚的事是否是她胡编乱造的,园长又表示必须先回答问题才能出去玩时,她承认了。

豆瓣9.1虐心剧《狩猎》一个孩子的谎言是如何成真的

之后的局面便一发不可收拾,对于沃勒所问的卢卡斯是否出现了性唤起等所有细节性问题,卡拉都一一点头,并称自己还记得那个画面。至此,一个天大的谎言已初步成型。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幼儿园孩子所处的道德阶段为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其特征为:儿童专注于行为的后果,遵从权威的规则以避免惩罚,得到奖赏。也就是说,处在此阶段的儿童没有道德判断能力,他们的判断标准仅限于:得到奖赏的行为是道德的,而受到惩罚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卡拉撒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怕谎言被揭穿后遭受惩罚,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撒谎是不道德的。在成人权威的注视下,她希望服从权威的说法,以便能快点出去玩。而对于谎言内容的严重程度以及所带来的后果,她一无所知。

在孩子的世界里,谎称自己看到了UFO,与谎称自己看到了男性生殖器官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区别只有在较为成熟的社会道德规范下才能体现出来。卡拉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谎撒在了成人的道德底线上。

豆瓣9.1虐心剧《狩猎》一个孩子的谎言是如何成真的

在相信卡拉被侵害后,园长报了警。警察对幼儿园的多名孩子进行走访调查,以确定是否还有其他人受到伤害。令人惊骇的是,所有的孩子都口径一致地声称,他们曾被卢卡斯带到过家中的地下室,并细致地描述了地下室的墙纸和沙发的颜色。但戏剧性的是:当警察搜查卢卡斯的房子时,发现他家并没有地下室。

现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似乎所有的孩子都在撒谎。假如卢卡斯家里真的有地下室,那么,就连观众都要怀疑他是否真的性侵了那些孩子。问题是,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要撒谎?

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我们所记住的东西并不像打印机一样准确无误地刻在脑中,而是会随着情景和认知的改变而不断重构。因此,周围的场景、问询者的语言组织以及反馈,都非常容易影响记忆内容的准确性。成年人如此,儿童则更容易受到暗示,形成错误的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切奇和玛吉·布鲁克用实验证实了儿童的这种易受暗示性。他们连续10周问孩子同样的问题,比如:“你能记得曾经因为手指被捕鼠器加过而去医院吗?”此前,孩子们都没有这样的经历。但10周以后,换成另一个成年人问这些孩子相同的问题时,有58%的学前儿童认为这件事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甚至将细节描述得十分生动,连心理学家都难辨真伪。

豆瓣9.1虐心剧《狩猎》一个孩子的谎言是如何成真的

影片中的儿童正是因为受到了暗示,才集体编造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地下室。大人们不断地重述学校发生的性侵事件,谈论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让孩子们信以为真。他们并没有撒谎,只是把听到的内容当成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另一个受到暗示而改变的例子发生在卡拉身上。当她意识到自己说的话似乎造成了严重后果时,曾跟父母坦白之前所说的事情并不是真的。但是,母亲却难过地抱着她说:“你的脑袋会选择性地忘记过去的事情,因为回忆并不总是愉快的。”于是,卡拉便真的相信自己忘记了之前发生过的事。当卢卡斯问她曾说过什么时,她对卢卡斯说,我不太记得发生过什么了。

从一个不经意的谎言,到被修改的记忆,连卡拉自己都糊涂了,她甚至认为卢卡斯真的做了什么可怕的事情。至此,谎言变成了事实。而电影中所呈现出的儿童自相矛盾的记忆也向我们说明,成人在此事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帮凶的角色。

豆瓣9.1虐心剧《狩猎》一个孩子的谎言是如何成真的

孩子可以不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但大人必须要理智辨别事情的真伪。电影中,园长也曾经怀疑是不是卡拉在撒谎,那么她是如何甄别的?找来一位非专业人士,用错误的提问方式诱导了卡拉的回答,并仅凭孩子的答案做出判断。这种看似“谨慎”的做法实则经不起推敲。最终,此法非但无效,还将卢卡斯的生活推入万丈深渊。

接下来,园长报警的举措反而让我们松了口气,因为警察的职责就是用事实说话,他们肯定不会弄错。但小镇上的人等不及警方公布调查结果,便自己化身为执法者:往卢卡斯家里扔石头泄愤;把跟随他多年的狗杀死以示警告;禁止他去超市购物;对他拳打脚踢,反目成仇……

在常人眼中,儿童属于弱势群体,非常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人们会习惯性地将卢卡斯认定为施害者,而卡拉是受害者,这就是典型的思维定式。在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如果一件恶性事件牵扯官二代或富二代,人们往往会将矛头对准他们,无论他们是否真的有罪。可怜的卢卡斯就这样被贴上了“变态”的标签。

但思维定式还并不足以让平时友善和睦的小镇居民做出如此偏激的举动,这种戾气的形成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群体心理的产生。

豆瓣9.1虐心剧《狩猎》一个孩子的谎言是如何成真的

人们作为个体而存在时,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见解和冷静的思考。然而,当一群人被某种情感——如对性侵犯罪的深恶痛绝——联结在一起时,思想情感就会达到高度统一。此时,人们的个性逐渐消失,乌合之众随之出现。

群体具有与个体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差,在思维和表达情感方面也会呈现出简单化和极端化的特点,群体的力量也会随着极端情感的扩散而不断增强,甚至达到毁灭性的程度。

小镇居民的群体情感演变为强烈的社会偏见,他们不再重视证据和事实,而是基于对性变态的刻板印象将卢卡斯重新定位。于是,所有人都被异化为披着“正义”外衣的暴徒,用错误的方式去惩治自己心中的罪人。这一刻,儿童的谎言在成人的“协助”下彻底“成真”了。

最终,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卢卡斯有性侵的嫌疑,他因此被无罪释放。一年后,卢卡斯陪儿子去打猎,在等待猎物的过程中,突然传来一声枪响。那颗子弹没有朝向猎物,而是对准了卢卡斯背后的树干。这声一枪提醒我们,事情远没有结束,人们并没有消除已有的偏见,对卢卡斯的不公仍然存在。

如果卡拉的父母给卡拉做过正确科学的性教育,或许她就不会撒这样的慌,卢卡斯也不会因为她的“无心之谎”而陷入万劫不复。

大多数父母对性教育的态度是避而不谈。艾滋病干预专家张北川说: “我们的性文化,把生育当做性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说:“中国的性盲比文盲还多。”性盲阻碍了性教育,导致性教育缺失,造成了很多灾难性后果。

美国性教育专Leslie说:“如果过了青春期再教孩子认识身体的变化,就变成历史课了。”我们没必要等到10年后,再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现在就需要我们的保驾护航。所以说,性教育不是刚需,而是必须。如何你真的爱孩子,请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医生社会心理学焦虑症存在主义MBTI测试智力焦虑洁癖职业价值观回避型人格依赖型人格障碍绿帽情结九型人格易怒症自卑心理悲观主义心理健康测试自闭症安全感治疗师心理原生家庭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恋母情结哈利波特倾诉源码双相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