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愤怒的心理学方法
作者:岩读 2021-02-10 17:35:07 心理百科

愤怒,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愤怒的感觉。它作为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心理学上是这样解释的:

愤怒是愿望或利益一再受到限制、阻碍或侵犯,内心紧张和痛苦状态逐渐积累而导致的带有反抗和敌意体验的情绪。

有研究表明,出生3个月的婴儿就已经能产生愤怒的行为反应了,比如你不让他乱动,没有及时给他喂奶等等,他可能就会气得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

那么对于成人而言,引发愤怒的根源又有哪些呢?

01.第一种

你觉得自己被攻击了,这种愤怒一般在你与别人发生矛盾或产生争执的时候出现。它本质上其实是促使你进行反抗进而保护自己。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你觉得”。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无缘无故被别人踩了一脚,你会生气,但是如果你发现对方是一个盲人,他不是故意的,这时谅解和同情的情绪就会占据上风。所以同一个行为,你看待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情绪也会不同。

控制愤怒的心理学方法

02.第二种

当然如果你被不公平对待了,没有获得你觉得自己应该获得的东西,也会感觉到愤怒。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女孩子可能最常体会到这种愤怒:明明我也是你们亲生的,为什么只对哥哥或弟弟好?

这种愤怒里面夹杂着委屈和期待,并且可能持续产生影响,让你对“不公平”这件事变得非常敏感,而它也会成为打开你愤怒情绪的开关。

有时候不公平待遇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也会引发相同的愤怒。比如中国人在国外遭到歧视,平昌奥运会出现黑哨,看到这些新闻我们都会义愤填膺,这其实都是投射的作用。

03.第三种

其实是对自己的愤怒,但是表现出来却是指向他人的。

假使有个人犯了错别人指出来,他会愤怒,可其实让他最懊恼的是自己犯的错,但他不想承认,所以把矛头指向了点明他犯错的人身上。当我们冤枉误会别人的时候也会这样,即便知道真相,也会用“你怎么早不跟我说”这样的话来指责对方。

如果某个人对我太好,给予我太多,但是我却没办法回报他,那我产生的内疚和无能感也会让我带着愤怒来抗拒他的给予。例如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真的是牺牲一切,但是孩子的反应却是不知感恩,还会责怪父母:“如果不是你这么无能,我至于这么辛苦吗?”

或者父母跟孩子说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孩子就觉得烦,会跟父母发脾气,然后继续咸鱼一样地生活。他们其实知道自己的不足,但是不想去面对,也不想承认,所以会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愤怒。

那我们愤怒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里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总结了几个方法:

1. 息怒法

当有人批评或攻击你时,他的动机可能是为了帮助你,也可能是要低毁你;批评者的意见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或兼而有之。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如果我们不能成熟地应付,那么就很可能导致自己的愤怒情绪,并以牙还牙,反唇相讥,激化矛盾冲突。所以面对批评指责,要善于消除对方的怒气,才能有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息怒法的关键在于,一开始就把双方的注意力从指责的问题上移开,努力建立一种比较平静的气氛。具体来说,第一步是赞同对方,不论批评的正确与否,你应想方设法暂时符合对方的用意,比如说:“对,对,你讲的完全正确,我确实大意了些”。或者说:“你这么生气愤怒,我理解你的心情,我愿意认真听取你的意见”。

在你赞同认可的态度下,对方的愤怒情绪就会减轻,崩紧的弦就会放松,这时再进行第二步,即向批评者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便准确无误地搞清对方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当然,要避免使用指责的或防卫式的口吻。看到你虚心认真的态度,对方也就化愤怒为真诚交流,从而使双方在相互尊重的关系中进行第三步即反馈与协商。

2. 意识控制法(自我暗示法)

指通过语言或文字,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例如,在发怒时,可用言词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冷静下来”、“发怒会把事情办坏”等。也可在自己的床头或办公桌旁贴上写着“息怒”、“怒伤身”等字祥的条幅,随时自我督促,自我调节。当然,此法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密切相关,修养好、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愤怒。

3. 情绪转移法

这是一种积极地接受另一种刺激而息怒的方法。例如,当要发怒时,有意识地唱歌、听音乐、跳迪斯科、看电影电视、散步、打球等。通过这些活动,可把人的注意力从使人生气的事情和思想中移开,转到所从事的活动上来,从而消除或减轻愤怒情绪。

4. 情绪疏导法

愤怒情绪产生时,机体紧张能量很大,如果强行抑制怒气,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让愤怒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中表现出来,方能减轻内心紧张,达到内心平衡。

情绪的疏导包括自我疏导和请人疏导。前者指自己通过适当途径发泄愤怒,例如打沙袋、打橡皮人、大声吼叫等。后者则是向亲人朋友诉说你的委屈和愤怒之情,得到他们的开导和安慰。请人疏导是很有用的方法,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愤怒时,看问题难免偏激,如果得到别人的及时点拨,就会较快地把问题想通,消除怒气。

5. 培养幽默感

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以便自己无论面临什么情境,都能坦然应付,保证情绪正常。幽默感并非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刻意训练,这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人生态度消极的人,不可能有幽默感,因为幽默感本身就包含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拥有幽默感的人,对人生中的各种事务,一般都能从多种角度观察,而非只从消极方面看待。

所以,青年人特别要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逆境之中不忘欢笑,困厄之下不改其乐,多从光明一面看问题。这样,“疾风怒涛”的不稳定情绪就可转变为“徐风平和”的心境。

参考文献

王玲.控制愤怒的心理学方法[J].青年探索,1993(04):24-26+14.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心理健康测试无性婚姻自卑智力测试存在主义人际关系回避型人格障碍恐惧症容貌焦虑强迫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MBTI测试爱丁堡思维反刍职业价值观心理医生智商聊天自愈能力叛逆期霍格沃茨九型人格焦虑控制情绪情商测试抑郁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