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心理学效应,改善孩子懒散、拖沓与不自信
作者:娇云 2021-03-14 15:35:42 心理百科

最近,看纪录片《松花江边的“拉练”》,里面父女俩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张亚南11岁,贪玩、懒散,在家整天围着电视、iPad、手机转,也从不做家务,甚至个人形象和卫生也懒得打理。

三个心理学效应,改善孩子懒散、拖沓与不自信

父母巴望她改变,也经常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张亚南听不进去,跟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于是,爸爸决定带她到乡下吃吃苦,磨掉坏毛病。

出发的早上,张亚南赖在床上不动,催了好几次,才磨蹭着换衣服,爸爸边唠叨、责怪,一边帮她整理好了衣服。

原本不太情愿出门的张亚南,因为爸爸的责备有了情绪,拒绝配合收拾行李,旅行还没开始,父女俩就闹得不愉快。

而在旅途第一站,两人又发生矛盾。

爸爸让女儿干农活,但她看一眼扭头就走。好不容易劝好回来干活,爸爸又看不惯女儿笨拙、为难的样子,又一通爆发。

三个心理学效应,改善孩子懒散、拖沓与不自信

孩子做事拖沓、懒散,父母就摧促、指责,看不下去又插手代劳,这不但不能改变孩子,还可能激起逆反,让孩子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

而责备和代劳,也是向孩子传达“你不行,你做不好”,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接受这个暗示,认为“我不行”,丧失自信,养成遇事逃避的习惯。

改变孩子,先转变教育方式,学会运用三个心理学效应,帮孩子改善拖沓、懒散、不自信。

罗森塔尔效应,用鼓励代替打击

赞美、积极暗示,能把坏孩子变成好孩子,而打击指责,好孩子也能变坏。

罗森塔尔效应,证实了这一点。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小学做实验。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班,进行名为“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有效性。

其实,名单上所谓的优等生都是随机挑选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学生进行复试。让人意外的是,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增强,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育要见果效,就用鼓励代替打击,正面暗示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三个心理学效应,改善孩子懒散、拖沓与不自信

江苏周先生,11岁的儿子考试考7分。

儿子的成绩,让爸爸很失望,但他知道这时打骂只会适得其反,就想到以鼓励的方式来引导。

周先生买了整车烟花,带着儿子一起燃放,并告诉周围的人,是为庆祝儿子考了7分,爸爸表示,孩子只是考试不用心,并不是能力不足。

爸爸看似搞笑的行为,却让孩子感受到了鼓励。这次激励之后,孩子接下来的考试进步到了57分。

周先生说,现在孩子对待学习越来越认真,还经常自我激励。

三个心理学效应,改善孩子懒散、拖沓与不自信

孩子受挫时,也最需要鼓励,如果父母打击指责,只会让他信心尽失。

但如果父母看重孩子一点点的成绩,并给予肯定和赞许,鼓舞之下,孩子就能有进步。

此外,如果父母一直对孩子传达“只要你努力,任何事都难不倒你”的信任,并帮他设定目标、付出行动。孩子就会以不断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达成父母的期望。

批评打击,让孩子失去向上的动力,赞美和积极暗示却能带来成长。

超限效应:以规则代替唠叨

对孩子唠叨,容易引发“超限效应”,结果适得其反。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随即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后,马克·吐温不仅不打算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

这就是“超限效应”,它告诉我们,如果同一刺激过多、过强,导致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极度不耐烦或强烈反抗。

对待孩子,如果总是啰里啰嗦讲道理,他就会不听、不做,甚至根本不在意。

我们家一个有趣的现象,相信很多家庭都一样。

姥姥总是把嘴放在孩子身上,“说好看10分钟动画片,你再看我就要打你屁股了!”“吃饭的时候别到处跑——喂你怎么又跑了,今天我非要告诉你妈不可。”

姥姥对孩子的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威胁和恐吓,但效果呢?第一次,孩子可能会因恐惧而纠正行为。次数一多,他发现,姥姥就是纸老虎嘛。于是索性不听,有时候不仅不听,还学会“挑衅”:那你来打我啊?

但在我和孩子爸爸面前,孩子总是言出必行。我们基本上很少“啰嗦”,做任何一件事,会把原则、规则说到前面,做得不好、犯错了,那对不起,你要接受后果惩罚。

因为我们知道,父母要树立绝对权威,靠的不是强权、命令和体罚,而是对规则的坚守。

以规则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不是逮住问题不停地纠正,才能帮他走上成长的正轨。

霍桑效应,极积关注激发动力

强调行为可能引起反感,而关注感受,才能让孩子自觉自发。

20世纪20年代,美国霍桑工厂管理者发现,无论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福利改善得多好,工人的生产效率都提不高。

问题出在哪里?心理学专家前来调研发现,工人需要受到工作外的额外关注。如果工厂注重工人的意见并进行倾听时,工厂的产值就大幅度提高。心理学把个人感受得到重视、情绪得到合理宣泄,个人就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叫做“霍桑效应”。

渴望被关注,是人的天性。读书的时候,如果学生总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会更加努力。而父母也要善于利用“关注”的作用,倾听孩子、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这样,成长才能爆发出强大的动力和生命力。

《超级育儿师》里,李卓卿上初二,成绩在全年级属中等偏上,她喜欢看网络小说,这也是她忙碌一星期,周末在家放松和娱乐的方式。

可妈妈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在乎她学习有多大压力,以及因青春痘而有自卑的心理,总是抓住每一分钟,让孩子学习。

三个心理学效应,改善孩子懒散、拖沓与不自信

妈妈甚至会以哭、离婚等方式,胁迫孩子学习。女儿对此非常反感,甚至跟妈妈发生肢体冲突,家庭困扰,而她的成绩也从年级前50名落后到150名。

育儿师兰海指出,妈妈最需要转变的,是别再关注孩子的学习,而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在兰海的帮助下,孩子宣泄出心中的不满,打开了心结,而新发型又挡住了孩子额上的青春痘,李卓卿变得自信起来,也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三个心理学效应,改善孩子懒散、拖沓与不自信

父母的关注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爱又是推动自律的最大动力。其次,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对待事情的心态就会更加平和,不但利于学习,也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做“成长教练”,让孩子活出自律

《双向养育》书中认为,父母是孩子的“成长教练”。

教练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需要明白所教孩子的能力程度、个性特点,知道顺应孩子步调的同时,还能以鼓励和爱激发他的潜力。

如此,才不会出现父母追逼太急,而孩子始终跟不上的局面。

放慢脚步,允许孩子踩着自己的节奏,鼓励他一步步走稳、走好,孩子就能够找到自信,也才能更珍爱自己,从而活出自律。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绿帽情结心理治疗心理边缘性人格障碍心理健康社交恐惧产后抑郁测试社交恐惧症智商测试原生家庭恐惧心理心理医生心理效应弗洛伊德焦虑症俄狄浦斯情结负面情绪强迫症霍格沃茨PUA女人心理心理健康测试安全感情商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