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感和内疚感的区别有什么不同?
作者:星辰西米露 2021-08-16 16:29:04 心理百科

我内疚于我的羞耻,我羞耻于我的内疚。

我喜欢题目的前一句“我内疚于我的羞耻”,相比于后一句“我羞耻于我的内疚”,我对自己的不接纳程度没有那么深,自我感觉要好一点。

今天把这两种情感放到一起谈,是因为平常我们经常搞混,傻傻分不清楚。

羞耻和内疚都是人际情感,发生在我们和他人的相处情境中。当这两种情感出现时,意味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这两种情感都不怎么让人喜欢,它们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一些难堪。但它们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适量,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与外界的关系。只有在过量的时候,才具有破坏性。

羞耻感和内疚感的区别有什么不同?

当羞耻感向我袭来时,我觉得别人看我的眼光都是火辣辣的,我像被人剥光衣服,只想找一个地缝赶紧钻进去,迅速离开这里。

小时候,我趁表弟睡着时,在他身上用力模拟电视里抢救心脏病人的按压胸腔动作,给他带来巨大的疼痛。看着他在床上无声的痛哭,我又后悔又内疚,真希望这件蠢事没有发生过。

从人类诞生之初,羞耻感就产生了。圣经中说,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果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树叶编织了一条内裤。

羞耻感和内疚感的区别有什么不同?

这幅图片揭示了普通人面对羞耻时的反应:要么遮脸,要么遮胸。

内疚感在学术上更受重视。弗洛伊德认为愧疚感来源于恐惧,因为他认为从恐惧中诞生了超我,而超我则是愧疚感产生的原因。

因为弗洛伊德对内疚的研究开始的很早,而他几乎没有涉及羞耻感的研究,因此,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家也更重视内疚感的研究,并认为内疚是比羞耻更高级、更复杂的感觉。

羞耻不只是一种感觉,它综合了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低头看着地面或脸红,隐瞒或者回避的行为,自我挫败的想法——我的人生就是一场失败,以及精神上的绝望等。

羞耻是个体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时,而产生的指向整个自我的痛苦体验。

内疚是个体危害了别人的行为,或违反了道德准则,而产生良心上的反省,和对行为负有责任的一种负性体验。内疚常常发生于不道德的或自私的行为之中。

内疚感一旦发生,就可能产生采取补偿行为的动机力量。内疚感的社会价值在于被唤起后经常导致帮助受害者的行为倾向。

羞耻感和内疚感的区别有什么不同?

一、羞耻与内疚的重要差别

1、羞耻指向做人的失败,内疚指向做事的失败。

感到羞耻的人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有缺陷的,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和其他人相比,自己很渺小。

感到内疚的人觉得自己做错了某件事,必须纠正。

唐僧对着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一顿猛念紧箍咒,并把孙悟空逐出师门。后来他被妖怪抓走,孙悟空不计前嫌把他救了出来,唐僧的心里充满的就是内疚感。

2、羞耻的人关注自己的缺点,内疚的人关注自己的违规。

有羞耻感的人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好,因为他们没有达到自己认定的目标。他觉得自己不像同事那么聪明,不如朋友那么有趣。

内疚的人觉得自己做得太过火了。他心里想:我伤害了别人,这太糟糕了,我多希望那件事情没有发生。

3、羞耻的人害怕被抛弃,内疚的人担心受惩罚。

羞耻的人认为自己有太多缺点,不值得别人喜爱和珍视。他认为,一旦别人发现他的缺点,就会头也不回的离开他。

内疚的人担心别人惩罚他,因为他做了坏事,必须付出代价。这些惩罚有轻有重,可能只是打屁股,也可能蹲监狱。

二、羞耻与内疚有时难以区分,会互相引发

有时候,羞耻和内疚很难区分,特别是当我们感到羞耻和内疚的问题相互混杂在一起时。

比如,有人问自己:“我怎么会做了那样的事?”

如果他关注的重点在问题中的“我”之上,意味着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份和缺点,这时,他先感受到羞耻感,他的羞耻感也更强一点。

如果他关注的重点在“那样的事”之上,意味着更加关注自己做过的行为和违规的地方,这时,他先感受到内疚感,他的内疚感更强一些。

这样的问句中,人们很容易依次或者同时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两个部分,从而使得羞耻感引出内疚感,反过来也一样。

羞耻感和内疚感的区别有什么不同?

三、羞耻感和内疚感的产生因人而异吗?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研究发现,一些人更易产生羞耻感,一些人更易产生内疚感,这些区别可能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归因差异

情绪认知理论认为,对同样一件事件或行为,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如学生考试作弊被发现,有的感到羞耻,有的感到内疚或窘迫,这是由于人们对环境事件不同认知评价和归因的结果。

心理学家Weiner在他的情绪认知理论里也论述了羞耻和内疚的差异,他认为羞耻与不可控制特性相联系,内疚则与可控制特性相关。

在他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羞耻感通常在行动者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弱时出现,能力弱属于不可控制的原因。

而内疚感在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时产生,缺乏努力属于可控制的原因,此时行动者意识到自己能够选择和控制行为的原因,这样才可能有责任心,也可能责备自己,从而感到内疚。

2、性格差异

研究发现,人们对自我和行为的评价存在着某种性格倾向,或者说特质上的差异。

在同样的负性情境中,某些人可能表现为羞耻,而另一些人可能表现为内疚,也就是说人们在羞耻或内疚的表现方面存在着稳定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家Lewis认为易羞耻者具有场依存性的特征,他们的行动动机和行为方向易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易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在意自己的形象,场依存者的这种整体自我图式易于出现羞耻的体验。

相反,易内疚者具有场独立性特征,场独立者的行动动机和行为方向不易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所谓的“坏事”往往表现为内疚。

3、文化差异

西方国家被认为是内疚取向的文化,而东方社会,尤其是中国,被认为是羞耻取向的文化。

因此在亚洲国家中,羞耻的含义要广泛得多,它包括了许多种不同的感受,如害羞、脸红、难堪、痛苦、哄笑等。

而在西方国家,羞耻的含义是很狭义、极端的,感到羞耻是一种严重的事情,它包含一种极端的痛苦和社会耻辱感,羞耻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感到可耻的事情,人们都尽力避免它。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无性婚姻倾诉心理医生强迫症心理恐惧症依赖型人格障碍爱丁堡双向情感障碍焦虑症叛逆期绿帽易怒症悲观主义九型人格男人心理心理医生偏执型人格弗洛伊德职业性格心理抑郁症心理效应分院测试源码情商测试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