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path人格的成因和特点
作者:语佳 2022-05-01 21:18:26 心理百科

没有感情的杀手的人物形象总是能在影视剧中收获一大批粉丝的喜爱和观众的讨论。他们往往冷血,沉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禁让观众感叹:“太带感了!”可是真的能有人做到完全抛弃情感吗?如果可以,那么他们和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一个很少被讨论的名词:“psychopath”。

Psychopath人格的成因和特点

“Psychopath”其实在中文里没有一个很确切的翻译,有些人将它翻译为“精神病患者”有些人把它称为“冷血精神病”,还有的人把它叫做“反社会变态人格”。其实,根据定义,psychopath可以被看作一种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患有psychopath的人往往会出现反社会行为,缺乏同情心和忏悔,不断地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来寻求外界的刺激,非常自大,以自我为中心。

举个例子,电影《坏种》中的女主就是一个典型的psychopath,她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成绩优秀的乖乖女,但是却为了得到一块奖牌,杀死了自己的同桌,并且在事情败露后相继杀死了自己的保姆和父亲,而且毫无悔意。

01.Psychopath的成因

Psychopath的成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了基因/环境/大脑结构等因素。

Psychopath人格的成因和特点

因素1: MAOA基因的缺乏

MAOA基因的存在可以确保一种酶的产生,这种酶可以用来分解大脑中的特定神经递质,例如多巴胺,降肾上腺素,血清素。而MAOA的基因突变(MAOA-L)导致其的缺乏,这会导致携带MAOA-L基因的人大脑中存在过多的多巴胺,使得他们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从而表现出更高程度的侵略暴力行为。

因素2: 大脑构造

通过扫描并对比“冷血疯子”和常人的大脑,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以下的大脑构造上有所差异:

杏仁核(amygdala):主要用来调节情绪刺激。

前额皮质(prefrontal-cortex)可以被认为是脑部的控制中心,和计划能力,自控力,执行力都息息相关。

边缘系统(paralimbic structures),由海马体、内嗅区、齿状回、以及杏仁核等多个结构组成,用来支援多个功能例如情绪、信息交换,动作行为及长期记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基因和大脑结构的不同,都不能证明一个人一定会成为psychopath,只是说明他们患有psychopath的几率会比常人高,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导致病发。

因素3: 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往往包括童年经历还有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负面生活事件,例如虐待,忽视,或者目睹家暴的发生。很多我们眼里的“冷血疯子”的童年经历都是不幸的,他们往往都是一段关系中的受害者。曾经受到的暴力对待使他们对暴力行为的容忍度更高。同时,亲人的离世,失业,受到的孤立和歧视都有可能会变成psychopath病发的诱因。

因素4:注意力

psychopath的注意力很难被外界的因素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通常都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这就导致了很多“冷血疯子”其实都有在一定的领域获得成功。但是同样正是因为这个特征,他们在犯罪的时候很难注意到他人的情绪和表情。从而无法产生同情,从而导致伤害甚至是死亡。

02.Psychopath的特点

肤浅的魅力

很多“冷血杀手”都很善于给别人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以便于他们更加有效地接近自己的猎物。他们往往在一开始会伪装成成功人士,看起来十分的博学多才,健谈,幽默。这会使很多人在一开始就放下戒心。可是当你和他深入交谈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不对劲,例如过分的自大,冷血。

几乎没有感情,不会感到后悔或者同情他人,很少感到恐惧

Psychopath往往缺乏一些情感,例如恐惧和同情,这就会导致他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考虑后果,也不会因为恻隐之心而放弃自己的目标。同时,在被捕后,他们也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误,只是自己倒霉被抓住了而已。就像《坏种》中的女主一样,她从来没想过在杀死自己的同学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她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因为亲人朋友的离去而伤心,在她看来,生命终有消逝的那一天,所以为什么还要感到伤心呢?

Psychopath人格的成因和特点

寄生虫一般的生活方式

Psychopath通常都很厌恶无聊重复的生活,这就导致他们对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嗤之以鼻。同时就算他们一开始有工作,也很有可能因为一些行为(例如小偷小摸)而被开除。因此,很多psychopath的生存方式就像是寄生虫一样,从伴侣或者父母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威逼利诱都可以成为他们榨取他人的手段。

自大

Psychopath往往都很自大并且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他们想要,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得到,尽管这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而盲目的自大,使他们更加敢于去犯罪,因为他们觉得警察无法识别他们天衣无缝的计划。

缺乏长期目标&冲动

Psychopath是一个只把目光聚焦在当下的群体,他们不会去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使他们犯罪前只看到眼前的诱惑,而忽略了之后的牢狱之灾。因此,他们也非常有可能激情犯罪。

避免负责任

Psychopath没有责任心,他们从来不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一切的错误和悲剧都是别人引起的。在他们被捕后,往往会认为是受害者的错。例如:“他不应该晚上带着那么多钱出门,我是受到了钱的诱惑。”“是他先激怒我的。”“是她先勾引我的。”

03.一些关于psychopath的误区:

误区1: psychopath 和 sociopath(反社会人格)是一样的

很多人都会搞混psychopath和sociopath,虽然他们确实有些共通之处,但他们实际上也有很多区别。

Psychopath的成因更多是先天性的,而sociopath受到后天环境影响更多。

Psychopath很少感受到情感,而且他们有时会伪装自己的情绪。而sociopath有时会感受到负罪感和同情,以及一些其他的情绪。

在行为方面,psychopath倾向于操控别人,而sociopath会表现出侵略性行为。

Psychopath人格的成因和特点

误区2: psychopath无法被治愈

之前有一个很火的韩剧叫做《窥探》,其中把psychopath描绘成一种无法被治愈的疾病,因此解决方式就是杀死他们。而然实际上,心理学家和犯罪学家都在努力的去寻找治愈psychopath的方法,而且其中有些方法已经被证明有一定效果。

例如Caldwell和McCormick等人就曾提出过一种叫做decompression treatment的方法,它主要是用来奖励psychopath的正面行为而不是惩罚他们的负面行为,从而强化他们的道德感知。他们将这个方法用在Mendota青少年治疗中心(Mendota Juvenile Treatment Center),结果发现犯罪率和再犯率(recidivism rates)都有所下降。

误区3: 因为缺乏情感,Psychopath很容易被识别出来

尽管psychopath和常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识别出他们。Psychopath善于伪装。同时因为他们集中的注意力,其中不乏成功人士。有些psychopath会伪装成外科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伤害他人,利用职位的特殊性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欲望。

Psychopath人格的成因和特点

04.如何探测&规避风险

PCL-R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测量psychopath的方式。它会从4个方面来评估潜在的psychopath:人际交往;情感;生活方式;反社会行为。往往在PCL-R得分越高,就越证明被评估者的psychopath倾向越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很多打分项都比较主观,PCL-R需要多个专业的犯罪心理学家一起进行评估,以便达到最真实客观的结果。

Psychopath人格的成因和特点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要如何识别出潜在的psychopath并进行风险的规避呢?首先,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盲目地相信他人,也不要被他的职业光环所蒙蔽双眼。

除此之外,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你和一个人相处的时候时候感到不舒服,并发现他无法理解他人的情绪,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一定要开始注意。通常,就算这样的人不是psychopath,他也很有可能为自己的利益做出伤害你的事情。

在身处一段关系中时,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如果你发现对方一直把你作为自己的“养分”,从来没有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那么也一定要注意,远离这段toxic relation。如果你发现不对劲并且想要远离的时候,对方开始对你进行精神上的和身体上的控制,一定要冷静,避免激怒对方,同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求助和脱离。

Psychopath人格的成因和特点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对psychopath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远离那些不理解你,利用你,并且有冲动暴力行为的人。

参考文献

Blair, R. J. R., Peschardt, K. S., Budhani, S., Mitchell, D. G. V., & Pine, D. S. (2006).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path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7(3‐4), 262-276.

Caldwell, M. F., McCormick, D. J., Umstead, D., & Van Rybroek, G. J. (2007). Evidence of treatment progress and therapeutic outcomes among adolescents with psychopathic features. 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 34(5), 573-587.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15.00552/full

Salekin, R. T., Rogers, R., & Sewell, K. W. (1996).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Psychopathy Checklist and 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dangerousness.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3(3), 203.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洁癖智商产后抑郁症心理医生冥想女人心理亲子关系叛逆焦虑症思维反刍情商测试爱情挽回心理恐惧症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师强迫症外貌焦虑社交恐惧症心理学抑郁症倾诉弗洛伊德MBTI哈利波特咨询师依赖型人格容貌焦虑易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