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恋可以熬过这3关,就放胆去爱吧!
作者:易读心理 2020-11-06 08:49:47 婚恋心理

姐弟恋可以熬过这3关,就放胆去爱吧!

01

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说,未来姐弟恋会成为婚恋市场的趋势所在。

有数据显示,1990年的时候,中国男大女小的婚姻占比70%,女大男小占比13%,同岁占比17%。

20年后,也就是,2010年,男大女小从70%变成了43%,女大男小从13%增长到40%,同岁的比例依然是17%。

从数据比例来看,中国男女婚姻在年龄上,越来越呈现出均衡的状态,姐弟恋成为趋势指日可待。

今年年初有一部热播都市情感剧《下一站是幸福》,御姐贺繁星(宋茜饰)和比自己小10岁的小鲜肉元宋(宋威龙饰)也上演了一段姐弟恋修炼之路,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好在结局幸福美满。

生活中其实也挺多人谈姐弟恋,但结局却不如电视剧般圆满。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Alice,也谈过一场姐弟恋,不到半年就夭折。

她比男方大5岁,在一起的时候,带着一股无所畏惧的果敢谈了不到半年,两人就发现,光有感觉还不够,年龄差带来的麻烦足够摧毁这份感觉。

朋友27岁,她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家里催的紧,但她的小男友却才22,婚姻对他来说有点遥远,即使结婚,以他现有的经济实力也给不了女方稳定的生活。

再来就是双方父母的态度了,两人都曾旁敲侧击过对姐弟恋的看法。

02

女方的父母认为姐弟恋男方年纪小不靠谱,男方父母则觉得自家儿子如果找一个年纪大的对象,是吃了大亏,还会被亲友看笑话。

两人最后和平分手,这是成年人权衡利弊以后的冷静抉择,双方都没有把握,未来能扛得住来自多方的现实压力,还不如在撞得头破血流之前,趁早结束。

在姐弟恋的设定中,有感情基础又怎样?

年龄差所引发的价值差异,经济差距,外界眼光,心理承受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才是决定感情能否修成正果的关键所在。

03

首先价值差异,

众所周知,女性的心理年龄一般都比男性更成大, 女性生理年龄28岁,心理年龄也是28岁,但是男性就不一样了,但他生理年龄是28岁时,心理年龄或许只有18。

同龄人谈起恋爱来,都矛盾不断,争论不休,更何况是姐弟恋,年龄差距+心理成熟度差距的存在注定了让两个人无法时刻处在同一频道,生活中需要磨合的地方会有很多。

微博上有人问,姐弟恋最怕的是什么?

有网友这样回答:

最怕的不是年龄上的差剧,而是心灵上的代沟。

想想也是,一个女生和比自己小的男孩子谈恋爱,虽然感觉自己年轻不少,但每天还是会有操不完的心,

都该当妈的年纪了,男友却幼稚的像个小孩,玩心重,又感情用事,

想以过来人的经验让小男友快速长大,却发现对方并不领情。

久而久之,他觉得你不可理喻,控制欲强,你则不敢在他身上赌上未来,姐弟恋谈到最后无话可说也不过如此。

陪一个不成熟的男孩长大成男人背后,得赌上的时间成本很大,不是所有女性都负担的起。

再加上经济实力的悬殊,会让男女双方都因此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当你的御姐女朋友本该被钻石鲜花围绕时,你舍得送她一只玩具手表吗?或许你舍不得,但你的经济实力却只能做到如此。

而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来说,你的小奶狗男朋友送你一次玩具手表你可以当是情趣,但是他要是在近几年都送不起你想要的礼物?你能接受吗?

答案见仁见智。

04

有一句玩笑话叫:

女性要想在35岁时还能拥有小奶狗,前提条件是你有很多钱,或者有不错的赚钱实力。

这样的你不用逼着你18岁的小男友给你赚钱买包,自己就能买的起,这样你才能玩的起浪漫,不被外界的流言蜚语所动摇,因为老娘有钱!

不然,还是想想吧。

毕竟谈钱在感情里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不管你是什么恋!

如果前面的两点都能够克服,那么还有最后一个环节,那便是在男女双方都有着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抵得住外界的质疑,也能坚守住内心的信念。

于女性来说,到了适婚年龄,便会开始被催婚,婚姻,生育,衰老等一系列问题会成为她的焦虑点。

某网站做过一个调查,男性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更高,女生更不能接受姐弟恋。70%的女生倾向找年龄大一些的男朋友,大约只有12% 女生无所谓男生比自己小。

为什么女生会更倾向找比自己年纪大的男朋友?

除了经济实力,心理较成熟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纪比自己大的男朋友能实现自己在适婚年龄里结婚生子,组建家庭的人生规划。但是年纪比自己小的,则会延迟这一规划。

如果你能无惧外界的眼光,扛得住父母的压力,那么为了爱情打破一把世俗的陈规,也不是不可以.

如果你的恋人也与你有相同的笃定,并且有实力也有魄力抵挡得住外界质疑,并且有能力证明你的选择并非错误。

那谈一场姐弟恋又何妨!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社交恐惧症回避型人格障碍叛逆心理测试哈利波特产后抑郁心理测评系统存在主义咨询师心理健康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智商自愈能力思维反刍PUA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智力依赖型人格障碍心理效应俄狄浦斯情结性取向心理咨询师情商绿帽癖容貌焦虑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