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可以是为了生活,更可以去追求其意义
作者:华康心理 2019-11-10 09:15:03 职场心理

2019年11月8日,深圳市华康博爱心理学研究院受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邀请,前往该司为其员工开展缓解压力相关主题讲座,受到该司员工的热烈欢迎。主讲人为华康心理的欧竹青老师。

关于缓解压力,我们也推送过不少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文章,今天,有这么一个疑问:人为啥要工作呢?

工作可以是为了生活,更可以去追求其意义

这个问题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他在某场演讲向所有人提出了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人为啥要工作呢?为啥我们每天早上都要把自己从亲爱的床上拽起来,去做些毫无灵魂的工作,而不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有人会回答:“为了生活。”或是“为了金钱。”

但若你去采访那些工作满意的人,往往又会发现,生计或金钱几乎从来不会成为他们工作的理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这似乎就是关键所在。虽然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却并非人人都能从自己的职业中发现意义。

根据一份美国华盛顿的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在2013年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只有约13%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有参与感,这意味着,另外高达87%的人对工作毫无参与感。

对工作失去参与感、工作效率降低、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指向了一种可能的原因:职业倦怠。

工作可以是为了生活,更可以去追求其意义

职业倦怠的症状

先说职业倦怠的三个典型症状:

1. 情感耗竭

这通常也会导致体力上的耗竭。你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做很久心理准备、咬紧后槽牙才能让自己进入工作,然后工作效率还贼低。

2. 个人成就感降低

你需要付出很多力气才能正常完成工作,但结果可能还不让同事领导满意。这又会让你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即使工作取得了成绩,也让你觉得充满讽刺,不会真正感到高兴。

3. 去人格化

你会越来越经常出现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想法,对同事和客户感到厌烦,可能还经常偷偷吐槽:“这群人是不是有病?”

如果你存在这些情况,并且想要逃离与工作有关的一切,那去人格化可能已经发生了。

工作可以是为了生活,更可以去追求其意义

职业倦怠了该怎么办?

9个小建议伴你渡过难关:

1. 改变从身体开始

虽然老生常谈,但照顾好自己永远是重要的。睡眠充足、少喝酒、多锻炼、健康膳食,你去做就肯定能变好,不去做或懒得做就很难变好,就看你自己选了。

2. 从下面6个方面找原因

无数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将人们的工作问题归纳为以下6点:工作量、控制力、回报、公平、社群支持、价值感,你仔细盘点一下这6点,先明确找到自己工作到底哪里不满意。

3. 展望未来

职业倦怠的反义词是职业参与度(job engagement),来畅想一下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什么工作会让你更有参与感?你理想职业是什么样的画面?有一个真正清晰的画面,才能努力向这个方向改变。

4. 做出行动

当你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也畅想了未来发展,就要开始动手实操了。美化办公环境、申请转调部门或工作地点、招一位助手、申请在家办公……缺啥补啥就好啦。

5. 决策的时刻

如果上述这些小改变都不足以帮助你摆脱职业倦怠的现状,那或许你需要做一些大决策了。你需要对生活做一些大调整,比如换个工作或重回学校读个书,也许能帮助你重拾自己。

6. 转变期待

注意不是“降低期待”。职业倦怠常常发生在员工的期待与实际工作职责不相符时,也许是期待过高,总希望干大事、改变世界......不妨先尝试拯救自己当下能帮到的人们,逐渐追求进步而非完美。

7. 将工作分出去

并非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都扔给下属或者实习生,而是需要明白:即使喜欢的工作,你也不是唯一一个可以完成它的人,可以尝试让别人帮你一起分担。

8. 重新分配时间

当你被职业倦怠所困扰时,你的大部分时间会被工作占据,而剩下的时间也可能被你用来做一些“应该干的事”,比如健身等等。尝试做一些你“真正想做的事”吧,你过去都有哪些兴趣爱好?也许是时候重拾往日的乐趣了。

9. 给自己放个假

当你周五下班时,尽量让自己在周末远离工作。如果你可以做到,那么给自己放个更长的假期去休息一下吧。

工作可以是为了生活,更可以去追求其意义

最后,给大家分享巴里·施瓦茨在TED的完整演讲《我们看待工作的方式或许有误》(Barry Schwartz: The way we think about work is broken)

编辑:深圳市华康博爱心理学研究院

排版:深圳市华康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焦虑症强迫症产后抑郁分院测试亲子关系社交恐惧回避型人格洁癖叛逆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测试心理树洞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心理医生自卑反社会人格心理学家双向情感障碍易怒症情商思维反刍绿帽无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