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的经济学丨反馈实验
作者:李松蔚 2019-11-19 10:26:54 心理百科

上期《奇葩说》刚讨论996要不要换工作的问题,正好我做过一条关于换工作的提问和回答,更新一条反馈,见本文后半部分。效果蛮好,这个方法可以推荐给其他在家庭和工作中犹疑的人。

今天给的两个干预都基于经济学。

公地的悲剧

问:

李老师您好!我有一个关于打呼噜的小问题!我睡眠很不稳定,而我的上铺经常打呼噜,他打呼噜时我一般不可能睡着。这时如果除了他大家都没有睡,我一般会踢床柱,他有时翻个身就不打了,有时没有用;如果大家也都睡了,我一般会忍着,但心中会觉得“事儿是这么办的,但理儿不是这么个理儿”(曾经在您文章中看过的一句话^^)。我的问题是,我应该在他打呼噜时大大方方地把他叫醒然后告诉他“你打呼噜了”吗?我觉得打呼噜的人应该迁就睡眠不好的人,而不是反过来。我上网查过大家的看法,大部分人也是这么认为。

但,从他平时的为人处事风格来看,他不会觉得打呼噜是他的错,就算除了他大家都认为我叫醒他是正确的,我也不想因此破坏我们的关系(虽然我平时不屑于与别人保持表面关系,但毕竟我与他共处一室,和和睦睦地日子会过得更轻松一些,而且我怕他在我水里下毒);而且,我也会觉得“打呼噜”与“睡眠不好”是两个平等的属性,没有高下之分,似乎谁也没有道理迁就谁,但是这件事一定会有一方迁就另一方。

这件事李老师怎么看呢?

心理干预的经济学丨反馈实验

答:

我们用经济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每天晚上请你的室友在一张纸上写:他愿意为了今晚「打呼噜不被叫醒」,付给你多少钱?你在另一张纸上写:今晚你愿意为了获得「被打呼噜时叫醒他」的权利,付给他多少钱?

写完之后两个人比价,价高者胜,可以获得他想要的权利。同时,这笔钱真的要付给对方。

把它当成一个游戏,尝试几天,然后告诉我效果如何,是会让你更纠结?还是更不纠结了?

比较优势

问:

李老师好,我有一个关于强迫症的困扰,已经很严重地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生活的典型表现有几点:一是睡觉前一定要反复确认自己关掉了卫生间的灯和水龙头,即使我刚刚关了,我还要回去确认,即使眼前是黑的,我依然不那么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后我就叫我老公去确认,他告诉我关好了,我还会反复问他好几遍之后才能睡觉,不然总觉得不踏实睡不着,症状似乎就是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二是离开家去上班前,我会把家里所有电器的开关都检查一遍,燃气灶打开再关上,反复好几次。为此我甚至会用手机录像,记录这些都关掉了。工作的典型主要有两点:一是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电脑屏幕上的一个按键,我会反复点好多遍,二是下班前关电脑也会反复确认,也是采用用手机拍照录像的方式,在关掉以后还会点击鼠标,数到6看着屏幕生怕它会亮起来,虽然我心里知道我刚刚关掉了。这些生活的细节让我神经真的很紧绷。我也想过改掉,可能是我意志力太薄弱,总也做不到。工作的压力有时候很大,似乎是换了这份工作后强迫症的症状更严重了,以前只是生活里,工作上还没有这样的症状。我告诉我自己是为了节约资源(水,电,燃气),但是实际上应该还有深层的原因吧,比如曾经有过灯忘记关开一整天,或者是因为下班后别的同事没关电脑被通报影响了我。也或许是我一直很不自信?我其实很纳闷,其他的事情都没事,为什么是这几件事。我想改变,期待得到您的建议。

答:

强迫症是要看医生的。医生会诊断它是不是病,是病就会有具体的治疗方案。在暂时没治好的时间,我有一个建议,帮你节省一些时间:

你的症状导致你关电器和关电脑的效率奇低。可以请「关电脑」效率更高的人做这件事。比如,生活中请你老公关电器,工作中拜托某个同事帮你关电脑。你的效率比较低,你就不做。

你用省出来的时间帮他们做别的事。

什么事都行,只要你做那些事的时间少于你关电脑的时间,而他们做同样事情的时间长于他们关电脑的时间(这太容易了,关电脑只要几秒),你们每个人的时间都会节省出来。神奇吧?

这是经济学的思路,不确定你愿不愿意试试?如果不愿意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也请反馈给我。

往期反馈

问:

我最近一个很大的困扰是什么时候辞职。

我现在的工作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我自己选的,因为觉得工作内容轻松(我hold住)又有趣(我感兴趣),所以选择性地忽视了一些缺点(工资少、硬性加班、上升空间小)。但是当工作的新鲜劲过去之后,缺点(尤其是加班)就突显出来了。我其实就想过自己的小日子,糊糊口就行了,想多照顾家里一些,不想工作影响到正常生活,干好份内工作就好了。但是公司文化偏偏是鼓励加班的,在硬性加班时间过后,同事们的屁股还黏在凳子上不肯走,让我一度怀疑他们是不是得了“不记得下班时间”的病。我一开始都是准点走的,后来被上级暗示几次后,虽然憋着一肚子气,但也做出了一点妥协(下班后玩10分钟手机再走)。

我觉得我肯定不会在这家公司长待的,但是什么时候辞职呢?老板又在开会倡导加班的时候,就恨不得把辞职信摔他脸上,但工作顺利时,又想着这份工作除了加班也没啥不能忍受的缺点了,要是换工作说不定比这个还差,不如再干两天。而且我超级讨厌面试,尤其是没有把握的面试,虽然家人都支持我换工作,但我从来没有打开智联boss一类的软件搜过工作信息,从来都是哭哭啼啼说自己要辞职,然后第二天又骂骂咧咧地去上班了。

有时候还很想在家蹲,但又觉得,没有工作的约束我肯定会把生活过得很颓废很糜烂,但是又真的很想当咸鱼。世界之大,就没有一条咸鱼能开心玩耍的地方吗……

答:

我有一个建议,可能会帮你理清决策的思绪。但是要辛苦一下你的家人。请他们配合一下哈~

给你和每个家人都发一张纸,列有如下问题。请他们简单回答一遍(按各自的真实想法做答):

你希望XX(你的名字)以后回家更早一点还是更晚一点?

如果XX以后每天准时下班,你最希望TA几点到家?或者你希望TA一整天都在家里?

你最希望XX工作以外的时间用来做什么?

如果XX以后每天都在单位加班,你能接受TA最晚加班到几点?或者多晚你都行?

为了支持XX加班,你愿意付出什么?

答案不用太长,但需要尽量具体,也就是自己写出明确的期望。哪怕是「不支持」,「什么都不想做」也好。但不能是没有态度,比如「我都听TA的」,「TA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都行」。你要能从里面看出什么是那个人自己想要的。

请在一周内收集所有家人的回答(包括你自己)。看完他们的回答,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然后告诉我,这些想法如何推动了你的决定?

反馈:

上次写问题的时候还是10月中旬,因为看到反馈实验的文章,觉得很有趣,从来没见过这么奇怪的建议,很李松蔚,我也想要定制一个干预方法,于是写了问题。还记得我当时躺床上翘着脚,心里想着,最近似乎状态挺好的啊,似乎没什么问题,只有个不大不小的烦恼而已。写完后给男票读了一遍,他还笑我说这算什么问题,就只是吐槽嘛。

神奇的是,这顿“吐槽”过后,虽然没有什么回音,我内心对于回音也不抱什么期待,但是我的工作状态居然变好了——我衡量工作状态的标准是看早上几点到公司,踩点到,那多半对最近的工作有所抵触;到得早,说明对工作的好奇心、期待和热情还没耗尽。

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昨天,那天早上老板找我单独谈话,谈了一上午,谈话主题是要为公司多付出,要多向其他部门加班的同事学习,诸如此类。虽然内心有句XXX,但还是不得不保持微笑。感到“工作不能影响正常生活”的底线被踩,我整个人都炸了,与家人一通吐槽后,定好了后续半年的计划。

包括什么时候辞职,辞职之后做什么,什么时候找工作。

虽然定好了计划,但内心仍然动荡伤感,乱糟糟的,毕竟这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我第一次准备离职。第二天早上就看到了李老师的回复,仿佛拿到了一个线头,有了些许头绪,做起来也很简单,刷刷就写完了,又督着家人按要求好好回答(哈哈哈,就是这么霸道)。

答题很简单,从大家的答案中看到什么是他们各自想要的也很简单,但弄明白这些简单的问题后,我却有些糊涂了,本想好好沉淀两天再给反馈,但觉得也许现在的糊涂也是一种反馈。

先说大家的回答,我的爸爸、妈妈、男票以及我自己,都希望我的工作朝九晚五,晚上早点回家,工作之余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除此之外,妈妈希望我有时间了多陪陪她,爸爸希望我有时间有能力了和他一起搞事情,哦不对,搞事业,男票希望他到家能吃到我做的热腾腾的晚饭。

问题很清楚,回答也很清楚,但是反而好像凸现出了那些模糊的东西。我现在还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什么,对那些东西的思考是否能得出结果,这结果又会将我引向何方。

我只能说一说今天的一点点触动。今天的评论里有人提出疑问说TA很有同感,但不理解为什么要收集家人意见,李老师说因为当事人说“想要多照顾家里”一点。

返回去看家人的回答,大家的需求都很明确,无论是陪伴、共事还是做饭,都可以说是很明确的目标,唯独我自己,写了一堆最近因为“没空余时间”稍稍耽搁了的事外,似乎也没什么别的。而那些耽搁的事,即使有加班,最终我也会慢慢做掉的,只不过质和量上稍差罢了。那个毕业前逼得我喘不过气的问题,现在似乎以一个更温和的姿态站在了我面前: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想要做什么?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很大很虚的问题,所以我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选择了走一步看一步。

近几年的,我似乎都在努力做好一只咸鱼。我真的不确定,我是放弃梦想变成了咸鱼,还是本就是一只咸鱼,在某些情况下伪装成了猫,现在正在回归我的本真。我似乎还有一些热情和力量,抑或咸鱼是避免这些热情和力量受挫的借口;也有可能是我更愿意把这些热情用到事业以外的地方,比如,多照顾一些我的家人。

家人的回答都是不希望有加班,但我知道自己的极限,或者说底线在哪里——2小时/天不定期的加班,为此,我愿意付出的代价是——给自己准备一点小零食和早餐、做好个人内务、早点休息——照顾好自己。

这就是我今天的一点点想法,有些絮絮叨叨,权当是反馈了。

最后,真心感谢李老师抽空的回答。真的,感谢。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双相情感障碍智力心理咨询亲密关系九型人格焦虑症原生家庭哈利波特控制情绪存在主义桃花运社会心理学情商测试心理测评无性婚姻爱丁堡心理学家心理测评系统回避型人格障碍强迫症依赖型人格倾诉心理咨询师PUA九型人格洁癖心理恐惧症容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