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依靠的爱,难以摆脱的依赖
作者:熊红芳 2020-11-23 10:20:59 成长心理

熊红芳心理治疗师,应用心理学硕士,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工作8年

小南是一位培训公司中层管理者,外表看起来很平静的她,常常感觉内心很不安,怕自己会失业等等,总是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中,在人际关系中她也常常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也总怕麻烦别人。比如如果下属要找她签字,她快要下班了,但她从来都不好意思,有时候感觉自己不像领导。

在她的内心,她的家庭也不能给她很安稳的感觉,先生工作不稳定,她总是在内心里对未来充满担忧,觉得万一将来她工作遇到麻烦,这个家庭怎么办?这种不安常常会在某个时候突然爆发,让她陷入强烈的焦虑风暴中。

小南有个弟弟,从小父亲对自己很苛刻,妈妈在家里没有什么话语权,妈妈也经常被父亲指责,弟弟出生后,感觉家人的关注点都在弟弟身上,自己在家庭里是几乎被忽略的,而且小南一直学习成绩不好,考试结束总是会被父亲批评,她从小就幻想将来某一天能远离家庭,17岁的时候,她先生出现在她的生命里,对她耐性且温柔,她立刻决定要跟先生走,在22岁的时候,不顾全家人反对,她和她先生成家了。

无法依靠的爱,难以摆脱的依赖

从小南的经历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南的内心,住着一个很无助,很需要支持,照顾和保护的小女孩。

在她生命里的很多年,她一直也在努力寻求着这种保护,但是始终好像无法如愿,她很难在生活中真正放松下来。

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常常碰到这样的人,一方面,她们对于关系很依赖,感觉需要他人支持和陪伴,另一方面,又常常充满不安和恐惧,这种情绪状态对生活质量有蛮大影响,其实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和当事人的“依赖型”人格特质有关。

无法依靠的爱,难以摆脱的依赖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深感自己软弱无助,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遗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灰姑娘;

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无意识地倾向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依赖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无助感”“脆弱感”“不自信”“很在意他人看法”这几种特点。

而在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也详细描述了依赖型人格的特点满足以下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考虑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

难以独自进行决策:需要从他人那里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

无助感:在面临职业选择,重大决定的时候,都需要反复去问询和参考他人意见

害怕被遗弃:有时候会因为担心被抛弃而不敢拒绝别人或拒绝别人

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委屈自己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独处的时候会有无助或不适感,或者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恐惧关系结束:当亲密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那我们如何来理解“依赖型人格”的发生和发展呢?

从前面提到小南的例子里可以看到,在小南的早期成长经历里,她的父亲是非常严格的,家庭对弟弟的关注很多,小南在家庭里是被忽略和否定的,这样的经历可能会积累下来她对自己的内在信念和看法。“我是无助的,我是脆弱的”。

这种环境也可能会影响小南在成年后,会很需要在亲密关系去寻求依靠来得到补偿。通常来说,这样的女孩,在成年后可能会被对方无微不至的关怀所打动。一个人在细节上对自己的好,会产生很强的温暖的。

无法依靠的爱,难以摆脱的依赖

图源 | pixabay

但是在关系稳定后,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小南对她的婚姻关系前期是很满意的,但是随着时间过去,家庭的经济问题,她的工作问题也都凸显出来了。一方面尽管她很努力工作,她在公司表现也不错,但由于她内心深处习惯的担忧“我一直都会担心着什么..我整天都在焦虑着,很多时候这种焦虑都是无缘无故的”,她很担心自己公司的稳定度,由于身体的焦虑,她也感觉自己无法长期胜任工作,她对整个局面很不满意,另一方面她先生的工作总是没什么起色,这让她感觉很无力,对家庭的未来充满惶恐。她也想要离开这段婚姻,但是又感觉自己这么焦虑不安,先生对自己这么有耐性,也再难以找到这么体贴包容的人了。

小南这种现实的境遇又再一次验证了她内心“我是无助且脆弱的”感觉。

而且小南在普通的人际关系里也表现出对他人的讨好与寻求认可,她很难去拒绝别人。这一点也会强化她内心的“不自信”,但另一方面,有时候心里会有委屈感也会对自己有自责和不满,不喜欢自己“不敢拒绝别人”的这种“老好人”状态。

无法依靠的爱,难以摆脱的依赖

接下来,我想谈到,如果你和小南一样,也有这样的“依赖型人格”倾向,也在面临类似这样的人际困难或亲密关系困局,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

1. 重视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我是重要的”

从依赖到独立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这就像孩子要慢慢长大一样,我们内心里那个曾经被忽略,遭遇过不良养育的孩子,也需要空间和机会来慢慢长大。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去重视自己的反应和感觉,“我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看法和态度?”“如果我更坚持我的看法,和按我自己希望的方式去行动,可能会怎样?”“我可以坚持我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吗?”“我可以承担后果吗?”在习惯性答应别人的要求和满足别人的期待之前,留一点点空间,去看看自己的需要,然后尝试去付诸实践。在这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独立的判断,这个过程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慢慢我们会探索出和外界相处的真实边界。

无法依靠的爱,难以摆脱的依赖

图源 | pixabay

2. 客观评估现实处境,和过去经历所带来的情绪影响进行区分

当你陷入焦虑恐惧不安时,这种习惯性的感觉再次袭来时,它可能会让我们对眼前的判断失真,这里打个比方,当我们听到一首童年时听到的歌曲,这首歌会不自觉把我们带回童年的场景。同样,情绪也是如此,通常,我们的焦虑不安,并非完全和当下有关,而是勾起了我们在早期童年经历里的那种无助脆弱无奈感。就像小南,她在现实中对未来有过度担忧时,很有可能激起的是早期被父亲批评,被家庭忽略否定时的无助脆弱和失控感。而这种人格特质,会让她在生活中本能地调动一种亲密行为,来获得更多的可以依赖的资源,甚至激发起被依赖方的照顾和保护的意愿。

在面临这种情况时,一方面,小南可能需要去在现实层面评估当下的安全度“我和我先生目前的能力都是可以维持这个家的,我们并不会失控”。另一方面,她可能也需要尝试去安抚内心那个脆弱受伤无助恐惧的小女孩,从心里去体谅安慰在早期童年经历里被忽略的自己。而另外,小南可能也需要尝试进行“区分过去和现在”:过去的不安全感是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是安全的。每个人现实所经验的事情并不会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这种清晰的区分与分界,也能有助于增加小南的界限感、现实安全感和控制感。

3. 学习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独立于这个世界的,前提在于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很多时候的困惑是来自于自我现实表现和自我感受之间形成的落差,就像小南,其实她各方面能力表现都不错,但是她自己总是无法认可自己,这种心理落差,也会让她在很多关键时刻陷入恐慌,不敢相信自己能独立面对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需要去反复多次重新确认自己的实际能力,留意是否自己有习惯性地对自己评价过低。这样慢慢发展出对自我的比较稳定客观的感受和看法,也会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拥有更多自信和自由。

无法依靠的爱,难以摆脱的依赖

当然,我们还要正确对待正常依赖和病态依赖的区别。由于在很多时候,是否存在被依赖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正常依赖的人可以把重心回归到自身,依然拥有健康完整的世界观;而病态依赖的人一旦失去依赖,则会认为世界是不完整的,主观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局限。

“依赖型人格”的形成是由多年的经历习惯所养成,如果想改变也会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但只要愿意开始,一点点解放自我,就会慢慢走向自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孤独症MBTI心理效应亲密关系聊天桃花运九型人格强迫症职业价值观产后抑郁恐惧心理焦虑症智力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抑郁症测试叛逆依赖型人格障碍心理健康容貌焦虑俄狄浦斯情结心理测评系统治疗师亲子关系安全感控制情绪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