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完美的负担、完美主义会带走你的自信
作者:霍普 2020-11-27 19:01:36 成长心理

金星老师一句“完美”火遍大江南北,而说到完美主义,它更像是一个标签,常常被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用到。

这个标签大抵等同于“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高标准”、“挑剔”或者仅仅是“处女座”。被称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并不那么坏,甚至会带来一些隐隐的优越感。

因为当人们提起完美主义时,浮现的大概是这样的画面——在结果呈现之前,经过长久酝酿、呕心沥血又三番修剪才拿出的杰作,有可能是舞者的一支舞蹈,也可能是画家的一幅画作。

人生也是,多少人穷尽一生追求更完美的自己,令人高山仰止。

卸下完美的负担、完美主义会带走你的自信

居里夫人言,“完美催人奋进”,确是如此,但这样的奋进却不一定能带来所追求的成功或圆满,更无所谓幸福。

哈佛心理学教授沙哈尔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充斥在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诚然没有人完全不害怕失败,或是不会对失败产生一丁点沮丧的情绪,这些恐惧和沮丧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是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则让我们在面对可能的失败时裹足不前。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又被称为“全或无”的思维模式。完美主义者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事情只分为对或错、好或坏、最好或最坏、成功或失败,没有复杂的特殊情况。

正如心理学家阿瑟·帕克特(Asher Pacht)所说:“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连续统一体上只存在两极,他们无法意识到还有一个中间地带。”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只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对那些被这种极端思维所控制的人来说,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任何一个偏差,无论是多么微小、多么短暂,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不幸的失败。

可事实上,不完美才是真实的世界,人的成长过程便是从种种纯粹的、非现实的、理想化的错觉中走出来,进入不完美的现实状况中。

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但完美主义结出的恶果却真实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微小的侧面。

完美主义会造成拖延。顾城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

你不愿种花,你说不愿意看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避免》

这首诗用来解释因完美主义造成的拖延再好不过了。因为想要逃避可能出现的失败结果,从而使得个人抗拒做决策,这就形成了一种因恐惧而造成的逃避。拖延应该是这种逃避的一种较轻的表现形式。

拖延症,即拒绝面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因为做这些事情往往会带来负面的感受。人们在拖延时,往往逃避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做事情时所必须承担的痛苦、不安、不舒服的感受。

完美主义者往往对于所要完成的事情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很容易造成行为的受挫,而受挫本身又产生失望痛苦的情绪,人们本能的厌恶痛苦等负面情绪

完美主义会带走你的自信。完美主义者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缺点,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这是《病由心生》里对完美主义的一段描述。

在生活中,人们也会观察到,完美主义者存在着一种选择性的知觉——总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又因为“缺点”的存在,而不喜欢现实的自己。

完美主义者是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我的。并且,因为完美主义者的世界里不存在“部分成功”,他们将“绝对成功”之外的所有情况都定义成失败,所以完美主义者总会遇到长期且不可避免的“失败”。

完美主义会伤害人际关系。完美主义者时刻要捍卫自己的完美,从而很难接受或处理来自他人的批评,因为批评就意味着不完美。不仅如此,他们不光期待自己的完美,同时也期待对方是完美的。然而现实之中,又有哪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呢?

期待完美则注定会失望,同时这种期待本身又无形中给他人带来压力进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即便是理想的人际关系,也会包含不和、失望和争吵。

当一个完美主义者开始允许自己有缺点、会犯错误时,完美主义就不治而愈了,这也就是沙哈尔博士所提到的“允许自己为人”。人就是不完美的,要允许不完美,接受不完美。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拘泥于细节而止步不前的怪圈,克服恐惧,远离纠结与倾轧,真正成为自己,离幸福更近一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叛逆期治疗师反社会人格亲密关系绿帽情结悲观主义产后抑郁测试负面情绪回避型人格焦虑自闭症智力测试恋母情结性取向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倾诉无性婚姻恐惧心理职业价值观存在主义源码双相情感障碍原生家庭洁癖心理测试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