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断成长的时候,你的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吗?
作者:博爱情怀 2020-11-30 18:41:01 成长心理

后台有朋友问:周医生,我知道孩子很需要陪伴,也知道陪伴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但是有时候很困难。甚至陪着孩子,我们觉得都很苦恼。希望给我一些建议。

亲爱的家长,您好。作为父母,当我们的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我们有没有在那时刻许下心愿,我要一直陪着你,直到你长大。但是因为我们种种原因,我们忽略了彼此陪伴,甚至觉得忘记了陪伴的愉快的方式。我想,如果您的孩子尚未成年,你就该继续陪着他成大。如果陪伴有障碍,我们就改变一下,彼此舒服的方式是我们调整的方向。

今天我推荐这本书,《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希望您读完后,你会有许多启发。

下面节选一节,让你学习为什么要从小陪孩子一起运动。

一起运动,养育自信、快乐的孩子

有一次参加一档综艺节目录制,其中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孩子踢足球很棒,意志力和表达力更棒。对于足球训练的辛苦,他是这么对主持人说的:“踢足球有时候会受伤,比如手被划破皮什么的,但是坚持踢,比赛就会赢。”

看起来,这真是个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小孩”。然而跟这个孩子的妈妈交流后我才知道:他原来也是个瘦得弱不禁风的孩子,阳光的性格和结实的身体,都是这两年坚持踢足球带来的巨大变化。

所以,没有人生来就强大,如果你想让孩子变得强大、自信和快乐,最简单的入口就是运动。一项擅长的运动,真的可以给孩子带来自信和很多快乐。

当孩子不断成长的时候,你的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吗?

运动,让年糕成功逆袭

年糕小时候,运动发展一直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九个半月开始爬,十五个月才会走路;在身材上,他也比同月龄的孩子瘦小。

正因如此,我们一直鼓励年糕运动。我们希望他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更希望运动的力量感的体验能为他注入自信。

年糕不愿意尝试,我们就陪他一起运动;没有找对合适的运动项目,我们就一个个尝试。终于在年糕两岁的时候,速度、力量都偏弱的他,在平衡车这个对平衡感要求很高的项目上,第一次展现出了他的运动能力。

发现自己也有能做好的事,年糕终于被点燃了练习热情。在爸爸的陪伴和努力下,两个月后他成了小区里骑平衡车最好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平衡车对核心肌肉群的力量训练,以及身体协调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之后年糕学骑自行车的时候,很快就掌握了平衡,可以骑着拆掉辅助轮的自行车上路。这让他获得了极大的自信和快乐。

年糕上中班之后,幼儿园对跳绳、拍球之类的体能项目有了要求,为了达到要求,年糕需要经常在家练习。不仅如此,年糕在课余时间还参加了足球和网球训练。但是,不管是幼儿园的体能项目,还是足球、网球训练,虽然练习过程都很辛苦而乏味,但年糕都坚持下来了,并且表现得都还不错,比如拍球成绩可以保持在全班前十名,而在足球训练方面也能完成教练的指令和要求。

最重要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愿意去努力,且非常享受努力的过程。抱着成功的信念、享受奋斗的快乐,无论最后成绩如何,他总能从运动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从之前身体、体能条件不尽如人意,到现在积极快乐地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并表现良好,年糕成功实现了逆袭。

擅长的运动,让年糕变得自信、快乐

进入集体生活之后,孩子会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并从中建立自我评价、建立社交关系。这个阶段,如果孩子掌握了一个可以肯定自己的技能点,他将有很高的自我评价,在社交关系中表现得更自信。在年糕开始上幼儿园后,我对这点有了更深的感受。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年糕放学后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走。后来我弄清楚了其中原因。年糕当时就读的幼儿园就设在小区里,很多孩子放学后会骑滑板车回家,不过年糕发现那些孩子滑板车都比他骑得好,心思敏感的他就有点受挫,不愿跟他们同行。

不过有一天,当他发现同学们都还在骑带辅助轮的自行车的时候,之前的挫折感顿时烟消云散:“我自行车骑得比他们好!”

此后,年糕经常会骑着不带辅助轮的自行车去幼儿园,还会有模有样地给大家传授经验:“我妈妈说了,可以先练平衡车再去骑自行车!”

如何利用运动,“规划”孩子的自信和快乐

我一直相信,自信和快乐是可以被规划出来的,而最简单的入口就是运动。无论哪种运动,都能给孩子带来好身体、好体能。拥有好身体的孩子,更容易自信和快乐,不会因为一次遭遇失败就放弃,也不会给许多成长机会自设藩篱。所以,自信和快乐对孩子非常重要,也是我最希望年糕拥有的品质。

而想要养育一个自信、快乐的孩子,可以从规划每日的运动开始。比如,2~3岁的孩子适合骑平衡车、玩球等;4岁以后可以练习舞蹈、跑步、跆拳道等;再大一点,可以参加一些强调团队协作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能让孩子享受更多被认可的乐趣。

此外,在家庭周末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户外元素,比如春天放风筝、夏天玩水、秋天爬山捡落叶等,这些活动都是在大自然中锻炼孩子的好机会。

还有关键的一点,不要给孩子否定性的评价,比如,“别拿滑板车了,他玩不好”“他体质不好,别让他累着”。父母否定性的评价,对孩子的自信而言,不亚于杀伤性武器。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行”不是真的不行,而是父母的态度让他认为自己不行。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都有自己的节奏,暂时性的落后很正常。如果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孩子“不行”的态度,孩子就会渐渐将这种态度融入对自己的评价,慢慢地,遇到做不成的事情时,他就把原因归结为自己不可改变的因素,进而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习得性无助”。最终让孩子学会否定自己的,正是父母挂在嘴上的一个个“不行”。

我不希望将来年糕给自己的评价只有,“反正我就是身体不好、运动不好”,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说“年糕运动好像不太行啊”。

让孩子拥有一项喜欢的运动,或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份人生大礼包,而这个大礼包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体格、更强韧的性格、更多的自信和快乐。这些不正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职业价值观外貌焦虑抑郁症绿帽情节弗洛伊德PUA男人心理依赖型人格障碍霍格沃茨心理效应咨询师恐惧心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测试亲子关系爱丁堡焦虑症自愈能力心理学心理咨询社会心理学偏执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障碍叛逆期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