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把“家庭作业”运用到家庭治疗中?
作者:杨昆 2020-12-04 16:45:03 两性心理

家庭治疗在中国已经开展20多年了,虽然现在新人辈出,很多文献都在介绍家庭治疗,但我个人更喜欢用家庭作业这种方法。

单双日作业

让病人在家里做一个好玩的游戏,周一、周三和周五饰演一种角色,周二、周四和周六饰演另外一种角色,周日随心情来饰演角色。比如周一、周三和周五的时候,病人可以保持病人的样子,即使症状加重也没关系,家里人不能干涉;但是到周二、周四和周六,病人就要进入完全没有症状的角色中——表演也行,装也可以。

如何高效地把“家庭作业”运用到家庭治疗中?

这个家庭作业的意义是让病人体会到他是可以改善自己的症状和行为的。同时,这也会给其他家庭成员提供反馈信息,促进病人自己改善症状。扮演没有症状的角色的时间长了,病人就会有受益的体会,也会固化好的模式。

水枪练习

买一把水枪放在家里,在家中任何人都不允许谈跟病有关的事情,谁若谈起就对着那个人喷一下,被水枪喷到的人不允许发火和反抗。这个家庭作业的意义是消除家庭里面的缺陷取向——总是盯着症状而没有看到病人的其他长处。在我们做的家庭治疗中,有100多例家庭使用了这个作业。当然,也不一定非要用水枪,用橡皮筋之类的东西也可以,或者直接用手指比划一下水枪的动作,在心理上也能起到水枪的作用。

如何高效地把“家庭作业”运用到家庭治疗中?

秘密日记(记红账)

父母可以每天或隔天一起秘密记录孩子的进步,每个星期不少于10条积极变化,不要记录消极事件,所以又叫作“记红账”。或者,孩子也可以秘密记录父母的积极变化。之所以秘密记录,在家里不公开说,是为了在随访时治疗师可以当着家庭的面分别念出记录内容。如果记录太多,就挑选最好的来念。这些记录会给家庭成员带来很大的触动,并促使家庭成员看到对方好的方面。

这跟日常工作一样,如果领导总是给予我们欣赏、信任、鼓励的语气和眼神,我们工作起来就会更有动力,往更好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领导总是故意刁难我们,说话的语气和眼神都不耐烦,总给我们负反馈,那我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就会不愉快。在日常人际交往的时候,人们其实也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应用这种方式。

症状处方

例如,强迫症患者的痛苦是自己为了控制症状出现而产生的焦虑,我们可以让患者每天选一个合适的时间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然后跟家人宣布现在要开始做作业了——10分钟内尽可能地故意发作症状。也就是说,患者无论平时怎样压制症状出现,但到了每天这个固定时间,患者都可以拼命发作症状,不用去控制,时间到后家人负责叫停。其实,这个时候,他反而发作不出症状,因为不刻意控制,就没有焦虑。

录像反馈

我们在治疗中会给家庭录像,一段时间后会让家庭成员一起来观看病人从刚来做治疗的时候到现在的积极的变化,这样能把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展现出来,进而起到正反馈的作用。我们有时也会建议家庭复制这些录像回家进一步观看,推动变化。

如何高效地把“家庭作业”运用到家庭治疗中?

通信联络

每次家庭治疗之后的随访有时并不是特别容易,尤其当面对的是外地来访者时。所以我们会让家庭成员写信给治疗师,内容需要包括家庭作业的执行情况等,这是比较方便的方法,对来访者很有帮助。

假如只有来访者一个人来治疗,我们同样需要按照家庭治疗的原则开展治疗,因为他的背后是家庭系统。治疗师可以请来访者带着家庭作业回去寻求家人、朋友的参与和帮助。

虽然系统家庭治疗的技术、家庭作业的操作很难量化,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去总结提高、与同行交流。比如,我们可以总结自己在治疗中用了多少次循环提问、差异性提问、积极赋义、去诊断等。通过这种量化,我们会发现,基本上100%的家庭都用了循环提问和资源取向,81%的家庭用了差异性提问,54%的家庭用了积极赋义等。

为了总结、科研,我们量化了每一次治疗。我花了半年时间看了137个家庭的所有录像,并设计了量表把它们量化;又花了半年时间随访,并把随访内容量化。因此,1999~2000年的时候,我发表了很多文章。所以建议同道们在咨询时尽可能将治疗技术和操作量化,并做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统计,这对自己也是很好的反馈。

要成为医学科学家,首先要好好学习医学统计学,理解、运用其统计理念、科研设计、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其次要做科研,还要做量化、统计分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张明园、张明岛等前辈对中国早期各种量表的设计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很多量表都来自这些前辈。虽然现在的科技手段很高级,但科研理论的训练还是要自己来做。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健康测试心理恐惧症悲观主义洁癖咨询师强迫症恐惧症心理治疗弗洛伊德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九型人格思维反刍桃花运产后抑郁MBTI绿帽情节反社会人格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交恐惧症心理效应情商测试焦虑恋母情结叛逆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