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将哭声静音
作者:白岛岩心 2020-09-09 12:24:04 成长心理

去年年底,觉得自己的2019过得一团糟,一冲动把空间所有说说全删了。

上周,跟一个许久不联系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有一点不愉快,当即改了个签名:“你所见即我,我不反驳。”

你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将哭声静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表露自己的消极情绪,改用换头像、删朋友圈、换封面、改签名等幼稚的行为,不动声色地表达自己的悲伤、愤怒、压抑······

你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将哭声静音

你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将哭声静音

你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将哭声静音

你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将哭声静音

前一段时间,微博上有一个比较热的话题“当代年轻人统一发泄方式”,我发现,原来那么多人和我一样,在生活里朋友圈中戒掉了自己的情绪。随手评论了一句“越是悲伤的时候,越爱听悲伤的歌。”竟引发很多网友的共鸣。

你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将哭声静音

你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将哭声静音

这周二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医生说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发泄情绪的方式,还没有接受真实的自己。

那为什么需要发泄情绪,为什么在发泄情绪的时候我们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呢?

人的精神和人的躯体一样,有吸收和接受,就需要有排出和发泄。

其实,不仅仅是精神受挫或深陷不幸的人需要发泄,即使是很正常的人,在正常的时候也需要发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以及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身心疾病,就会采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

所谓心理防御机制,简单地讲,就是人们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心理反应,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心理防御机制应用的最多的就是发泄心理。发泄心理应用的情形与个人的性格、气质、职业、婚姻、文化程度以及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性格内向、抑郁质型、从事技术性工作、文化程度高和有修养的人,在遇到矛盾和挫折时因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其它原因不能即刻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情绪反映出来,多通过发泄来转移不愉快和消极的情绪,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成年人处理情绪是先从清理回忆开始的,一直觉得自己像一只鸵鸟,遇到不能处理的情绪就倒头大睡,醒来后什么都忘了,自己还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一点事儿都没有。

村上春树说过:“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还有网上爆火的一句话:“成长就是将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

太多太多这样的“道理”让我们误以为戒掉情绪才是成熟,所以要忍耐,要压抑,要假装已经遗忘。长此以往,我们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了好的情绪,别人眼中的我们好像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

你的成长,并不意味着将哭声静音

成年人都活的太不容易了,现实的压力逼得我们喘不过气。为了生活,只能在无人的地方释放情绪,回到人群中,又穿上无懈可击的铠甲。

每一种人生都有痛苦,每一个生存状态都是满目疮痍的,只是大家都讳莫如深地不吭声,抛开这金玉其外,都是愁云惨淡的败絮。

但不要忘了,悲伤、愤怒、内疚、喜悦,本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真实感受。否认它们的存在,就是在不停地压抑自己。而压抑的情绪积攒到极点,就会爆发,伤及无辜,也伤害了自己。

采用适当的发泄方式来转移不能接受的负性情绪对本人是有益的。

人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爱好,或琴棋书画,或聊天、旅游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良好的嗜好都是某种发泄。它们对理顺情绪、转移心理重心,修养人的大脑具有不可否认的功效。

讲了这么久,那到底怎么合理发泄情绪?

发泄可以分为口头发泄和手头发泄。

口头发泄多为自言自语、找人倾诉。有的人生气的时候就大骂,也不知道在骂谁骂什么,反正就是怼天怼地怼空气。悲伤的时候可以找人倾诉,当然,这种方式的话,一个好的听众是非常重要的。

手头发泄又可分为文字发泄和创作发泄。文字发泄就是用文字记录下当时的情绪,当代年轻人常用这种方式,改签名、写日记等等。而创造发泄更为高级,司马迁遭腐刑写《史记》,曹雪芹穷困潦倒著《红楼梦》,蒲松龄落第创作《聊斋》······除了写作,科学发明也属于创造,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良或消极的情绪会促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导致神经活动的机能失调,对机体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因此,学会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采用合适的发泄方式,有助于我们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当人不能接受生活中的这些负面情绪时,就会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事件当中,指责和懊恼成为了主题,放弃了对当下状态的掌控权力。如果你的内心还积累着无数负面情绪,赶紧给自己放个假,好好地发泄一下吧。

整理好心情,才能更好地前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源码自卑心理心理咨询正念产后抑郁测试治疗师九型人格心理孤独症安全感无性婚姻反社会人格易怒症女人心理绿帽心理效应焦虑智商测试外貌焦虑负面情绪社交恐惧俄狄浦斯情结爱情挽回控制情绪心理医生偏执型人格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