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作者:韦远婕 2021-06-14 10:52:11 成长心理

从北大教授发视频吐槽‘学渣’闺女,到引发全民教育焦虑的电视剧《小舍得》热播,‘内卷’可谓是愈演愈烈。

在内卷面前,家庭其实只有两个立场可选:要么成为内卷的助攻,要么和孩子同仇敌忾,没有第三个选项。

而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当外界压力来临时,本能地就需要家长的帮助。

家长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孩子相应的支持,其实就已经把孩子置于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

更不用说时下还有各种‘鸡娃’的操作,更是在为内卷助攻,把娃卷得更厉害了。

当下的家长们,是鸡娃反卷?佛系快乐成长?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各种言论中,除了焦虑、惧怕之外,更多的恐怕就是无所适从了。"

上面这段话,是亲密之旅培训师远婕和她的先生回顾他们陪伴女儿走过小升初的这段经历时发出的感慨。

那么他们是怎样”反卷“,现在欣喜地看到孩子生发出了学习的内驱力的呢?

一起来看看吧!

我有一个上初一的女儿。

我们的家庭跟大部份普通的中国家庭一样,孩子就读于公立学校,也就是身处所谓的体制教育之中。

我们就是被卷的一份子,是没办法旁观、逃避、置身事外的那个群体。

放大了对竞争的惧怕,让我曾经想逃离内卷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面对内卷,其实我最初的应对是逃离。

当应试教育这部大机器轰隆隆朝我滚滚驶来,我实在不想被卷进去。

我不止一次跟我先生建议过要不咱们就另辟蹊径,比如说让孩子去读国际学校,或是高中出国读,或是说选择在家教育,后续再对接到国外的高校。

通过绕开高考来逃离内卷的想法,我起意过很多次,这应该是自己在压力下一种企图自救的方式吧。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后来我们综合分析了自家的一些情况,我就意识到自己只是纯粹是为了逃而逃,并没有做全面客观的分析。

借着先生的启发和帮助,我渐渐意识到一些自己没有了解到的盲区——

我放大了对竞争的惧怕。

由于担心竞争会压伤我的孩子,迫切地想要保护孩子,所以我忽略掉了一些事实,包括:“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与压力对抗,渐渐举重若轻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在一个真空或温室中可以完成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逃离竞争,而是发展出健康的、与竞争共处的能力。

当我意识到自己认知的盲区,渐渐化解了自己内在的一些焦虑,才不会在企图解决问题的时候,制造出新的问题。

我家的反卷三策略

我们的家庭在反卷这件事情上,探索出几点心得: 1·“鸡娃不如鸡自己”JOURNEY TO INTIMACY这一点目前许多人都已经提出来了,在这里不作详细讲述。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欢迎大家阅读亲密之旅培训师黄铮老师的《鸡娃不如鸡自己,力气用对地方才能事半功倍》一文。

家庭合力抗卷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这个力要怎么合?

如何在家庭成员性格、观念、角色等巨大的差异中间,形成一种“合而不同、优势互补”的合一?

这是需要全家人齐心协力去探索和实践的一件事情。

当内卷来临时,我和先生的理念都不相同。

我是比较极端的,要么战,要么逃。

他会比较平和,行动相较我而言会显得迟缓一些。

这种一个急、一个慢,一个焦虑、一个不急不徐的情形,是很多家庭都常见的。

我们如何能够在巨大的差异中接受彼此的观点,不是把力气花在相互怪罪,而是取长补短?

一旦夫妻之间、父母双方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合一时,就好像我们不能结成一张网,或是承托住孩子的这张网有裂缝、有大窟窿。

这样的家庭关系支持不到孩子,给不了孩子稳妥的安全感,被保护、被智慧引领、被很有力支撑的感觉。

试想在这样没有人为你“托底”的情形下,孩子如何去抵抗学习、考试、竞争这一系列的重压呢?

这其实是需要我们学习很多功课。  

经典的2/8原则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在家庭里,我们会看到父母把自己80%的压力,都聚焦到孩子这个影响力只有20%的人物身上。

在反卷这件事情上,父母应该把影响力收回来。

家长应该负责和承担80%的改变和影响力,因为这是家长应该并且具备的能力。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家长常常把焦点跑偏,全扑到孩子身上,这其实是不公平,也是不正确的。

当家长开始调整焦点,把影响力收回来,会看到孩子自由了,家长也自由了。

成功反卷,父母要先从自身下功夫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或许有人说,我们今天是要携娃反卷,焦点不应该放到娃身上么?为什么还要在自己身上花这么多时间?

殊不知,先从父母自身下功夫,是成功“反卷”的前提。

教育内卷最大的表征就是家长充满焦虑和惧怕,其程度远远超过了正常的阈值。

导致家长高焦虑的原因除了客观现实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家长过往的成长经验。

反观我自己的成长环境,一路都是在焦虑和惧怕中走过来的。

从小父母给我们灌输的就是要努力学习,人生才会有出路。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有块敲门砖,才可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有个铁饭碗。

我当时除了被父母这样说教,还亲眼目睹过很多社会现实。

我的老家在内地贫穷的十八线小城,经济不发达,就业岗位奇缺。

我从小就目睹很多人因为没有学历、没文凭、没有关系,就没有一份正式的、稳定的工作,生活得很窘迫。

我十几岁的时候,沿海才开始改革开放,内地还是非常闭塞,山区里过来务工就业的也不多。

大家都挤破头争抢有限的那么几个公务员岗位,没有好的教育背景就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制内。

当年我还在老家的时候,我哥哥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当时比较景气大国企里,收入待遇以及配套的社会地位都还不错。

人家一问你什么单位的?说起来脸上都挺有光似的。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那他们单位会有正式工和临时工两种用工形态,一线最苦最累的活一般都是临时工来干。

你会看到两个群体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正式工稳定有保障,薪资福利待遇也更优渥,在单位里就是高人一等的存在。

就连找对象这件事情,正式工一般都不找临时工。

两者之间似乎有一道很深很深无法逾越的鸿沟。 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自然而然地就是紧张,要求自己必须全力以赴往前冲,担心一不努力就会被淘汰。

这些焦虑和惧怕会一直延续到我们成年,为人父母之后,我们如果不能有意识做一些调整,就会继续活在过去的经验里。

当我们这一代人成了父母,我们很难抹去过去的这些痕迹。

我们同样会期待孩子好好读书,考上985和211,毕业后可以进到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大厂,或是一些比较好的工作平台,有比较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对下一代有高期待是我们这届父母很典型的画像。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当我开始去整理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意识到自己内心对学习这件事情其实是有很深的焦虑和惧怕,害怕不努力就会被甩得远远的,被碾压成渣。

同时我也看到成长经历对我的人格、价值观、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甚至是不可颠覆的影响。

我们要求自己必须去学一些特别有实用性的、方便找工作的专业。

而不会考虑到我喜欢什么、我适合什么、我有什么天赋和特长,这些都是要被抹杀掉的,一切都得服务于“有用”。

这些观念都会深刻地影响我们如今作为父母,怎么样来看待孩子的教育。

解开教育理念上一个紧一个松的环环相扣死结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婚后,我们家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就是“一个紧,一个松”。

我会比较焦虑,而我先生会比较放松。

我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忧虑——幼升小怎么办?小升初又怎么办?中考升高中目前只有50%左右的升学率,要如何提前预备来应对?

我认为自己这么筹划打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凡爱孩子的家长都应该这样未雨绸缪才对。

但我先生和我不同,他信奉的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差不多的时候再去想办法。

这是他的“天经地义”,和我的“天经地义”是不太一样的。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刚开始我是很难接受我先生的这些观念的。

我觉得他太“松”太“放”了,觉得自己的操心没有被他看见,自己的焦点没有被他重视,得不到分担,甚至会质疑他的动机,批判他自私懒惰,对家庭付出得不够。

我们可能会为这样的事情起很大的冲突。

在情绪之下,我还会放大这些矛盾和冲突。

我会觉得他站着说话不腰疼,他成长过程比较顺利,没有体会过竞争的激烈,他体会不到那种拿着简历到水泄不通的人才市场去挤破头、去被人像菜市场的东西挑挑拣拣的那种心情。

看着他越宽松、不着急,我就越加的焦虑,感觉不到他的支持。

在情绪受伤之下,我是很难去接受他的观念中正确的一些部份,很难去被他影响。

面对内卷的孩子,父母应该重点下哪些功夫

一直到我自己在亲密之旅的群体中,听到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我开始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跳出来,意识到原来我一直活在过去固有的一些模式里。

我在亲密之旅安全的群体中,因着团体互动、自我探索,先把自己从原生家庭习得的一些焦虑、惧怕的经验调整到正常的阈值,意识到自己惯常使用的模式中的偏差,才能够有效实施一些“反卷”的举措。

我也意识到先生的观念中是有一些正确的部份,我需要去汲取,用来平衡我过度的焦虑和惧怕。

现在当我被一些外界的焦虑刺激时,我不再像过往那样,一下子就要去做点什么来应对。

我会先停下来,用“亲密之旅”里面学到的“情绪疏导五要诀”疏导自己的情绪,再和先生一起探讨应对的方式。

我发现我们俩各自的方式中和一下,整个事情的解决会变得更有效、更圆满。 我的女儿从过去对于学习很逃避、漫不经心,变成了开始有学习的“内驱力”。

有一天她的老师在班级群发一张照片,然后就有很多人@我。

原来我女儿坐在他们教室门口的地板上,拿着书和试卷在刷题。

因为那天教室被家委会和班主任老师用来开了一个小会,她没地方去,就坐在那里学习。

老师和其他家长都觉得很吃惊,邀请我在家长会上分享为什么她会有学习的内驱力。

其实当我们把焦点收回来,鸡自己,就会发现孩子有空间、有自由了,TA 里面的内驱力才会出来。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EPDS社交恐惧症恐惧心理智商测试自愈能力自卑正念悲观主义边缘性人格障碍聊天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健康测试九型人格职场心理自闭症心理效应治疗师亲密关系爱情挽回心理测评系统绿帽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男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