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
作者:华南师大心研会 2022-05-20 21:01:13 心理百科

在所有为大众所知的睡眠疾病中,最为奇特的莫过于梦游了。由于其特殊的行为现象,人们对梦游的好奇也远超其他睡眠疾病。我们今天就来探究梦游背后的神秘之处,以及梦游是如何治疗的。在此之前,我们先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梦游是什么?

梦游,又名睡行症,隶属于八类睡眠障碍之五的异态睡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突然从床上坐起,并伴有一些刻板而无意义的动作;或者离床徘徊行走,甚至做出一些复杂的行为,如拿取器具、穿衣烧饭和躲避障碍物等。梦游一般持续几分钟至半个小时,而后自行终止。梦游者可回到床上继续睡眠,醒来后却对夜间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梦游,顾名思义,梦中的旅游。由此我们会想,梦游是否与梦有关呢?很意外,答案是否定的。梦游主要发生于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第三、四阶段,期间人处于深度睡眠的无梦状态,因此梦游和梦应当是无关的。

梦游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

梦游既然不是人在做梦,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梦游最令人困惑之处,也是解释梦游中的各种现象,进而进行治疗的基础。因此,我们梦游探索旅程中的第一个探究对象是:

一、梦游的成因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经知道了梦游发生的睡眠阶段。典型的睡眠节律按以下程序进行:

梦游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

由此,我们可以对梦游的成因提出两点猜想:

01梦游发生于非快速眼动睡眠的转醒期(由S3、S4逐渐向S2转变),故梦游可能与大脑的部分清醒有关。

02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梦游发生于深睡阶段,过渡向有梦的快速眼动睡眠,而梦是由无意识欲望引起的,猜想梦游可能和人的无意识欲望未过渡到梦时的异常复苏有关。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条:

梦游是否  和大脑的部分清醒有关?

根据现有研究,可以回答:是。

研究表明,梦游潜在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睡眠状态分离,即大脑中部分已处于清醒期而另一部分仍处于非快速眼动期。这种分离的结果是大脑已经能清醒地执行一些复杂、持久的行为,但它还没有清醒到能对这些动作做出反应。

除此之外,根据现有资料,梦游行动的范围大部分是梦游者平时最熟悉的环境,而其行为也往往是日常习惯性的动作,这表明,梦游确实和大脑的部分清醒有关。

梦游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些梦游者的行为不能用习惯性行为解释。如果梦游者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充满排斥,梦游时就会往自己不熟悉的方向活动。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对于涉及到无意识欲望的行为,应该请出精神分析,也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第二条:

梦游是否  与无意识欲望的复苏有关?

弗洛伊德认为,梦游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的表现。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很直观地解释梦游症:

当本我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冲破了值勤的自我的警戒。当本我能量消耗后,又重新被自我压制。为了逃避超我的惩罚,值勤的自我隐情不报,导致梦游者醒来后会对梦游一无所知。

而在一些心理疗法治疗梦游的案例中,无意识欲望在治疗中得到发泄后,梦游症状明显减轻并逐渐消失。

所以,根据以上说法,我们可以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认为梦游与无意识欲望的复苏有关。我们也可以解释反习惯性行为的梦游,那就是一种奇特的欲望复苏。

梦游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

在上一部分中,我们已经探究了梦游行为的成因,了解了梦游的发作机制,但这仍不足以解释梦游发生的全过程。

比如,梦游与无意识欲望的异常复苏有关,但并不是所有无意识欲望复苏都会导致梦游,也就是说它只是诱因中的一种;而梦游潜在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睡眠状态分离,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分离呢?

这引出了我们梦游探索旅途中的第二个探究对象:

二、梦游的诱因

结合我们在成因部分所述和查找的资料可总结出以下梦游的诱因:

01精神因素:生活压力大、情绪压抑(无意识欲望的异常复苏)

02精神药物:非苯二氮䓬类安定药物(如唑吡坦,原理为延长深度睡眠时间)、锂制剂、酚噻嗪类等。此类精神药物引发的梦游又名药源性梦游。

03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乱:睡眠剥夺、长期熬夜、反复倒时差等不良的睡眠习惯,会导致深度睡眠时间增加,因此也可能诱发梦游。

梦游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

04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大部分的儿童梦游属于这种类型,长大后一般会自行痊愈,一般被认为无需治疗。

05神经性疾病:偏头痛、颅脑创伤、脑炎、癫痫等疾病可能会导致梦游。这种合并了神经性疾病的梦游症,尤以癫痫为多。可能同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导致。

06遗传:梦游症人群的家庭成员也容易患此病,研究表明梦游可能与遗传有关。

0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能诱发非快速眼动睡眠时的异常觉醒,并伴随复杂性或猛烈的行为,这些行为被视为梦游。

了解梦游的诱因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梦游诱因的种类,对梦游进行治疗了。

三、梦游的治疗

根据梦游的诱因对梦游症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发现,在治疗中,有四种比较特别的梦游症类型:药源性梦游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梦游症、神经性疾病导致的梦游症、精神类疾病导致的梦游症。

对于这四类梦游症,可针对性地进行停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神经性疾病治疗、精神类疾病治疗,由于这四种梦游症涉及了梦游之外的领域,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其他类型的梦游症  治疗方法如下:

01西医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增长深度睡眠时间)、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注意,儿童梦游一般不适合使用药物治疗。原因是镇静催眠类药物作用于中枢系统,而儿童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依赖性。

梦游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

02心理治疗

(1)精神宣泄法:即让心理咨询师以游戏等手段帮助病人释放心理压力,疏通心理症结。

(2)行为治疗方法

①厌恶疗法:在梦游时及时叫醒梦游者,并将梦游行为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使梦游的动机减弱。

②松弛训练: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调节自身的心理和生理活动,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梦游的旅程

到此暂时告一段落

本次推送的上篇

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

想必大家都看累了

因此在下篇

《潜行于黑暗之中(下)》

我们将讨论一些

轻松有趣的梦游话题

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梦游

参考文献:

[1] 贝里,高和.睡眠医学基础[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2] 曹燕滔,李振洲,张昕,张耀芬.唑吡坦引起睡行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04):279-280.

[3] 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4] 江茜茜,朱云程,季卫东.精神分析疗法治疗儿童睡行症1例报告[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39(05):505-507.

[5] 梁少辉,肖湛,林华锦,莫伟雄,李晖,肖力,吕波.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睡行症与睡眠中癫痫发作的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4(12):2298-2299.

[6] 刘艳骄,高荣林.中医睡眠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 刘振华.睡眠医学:当代诊疗基础与新进展[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8] 吕玉丹,陈禹,孟红梅,崔利,王赞.儿童异态睡眠与睡眠期癫痫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07):75-76.

[9] 齐安思,刘美兰,郭珍,陆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睡行症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28(01):61.

[10] 王传蕾,刘春梅,朱建楠,陈倩倩,张亚男,孙晴晴,吕玉丹,王赞.异态睡眠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08):890-891+880.

[11] 王启娟,蒋天华,李成建.唑吡坦所致睡行症文献概述[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06):361.

[12] 萧一兵.小众行为心理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

[13] 肖展翅,邱斌,倪小红,王洲羿,饶伟华.氯硝西泮致睡行症1例[J].医药导报,2014,33(08):1109-1110.

[14] 张琰, 侯康, 唐芹.健康睡眠手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15] 张永华.睡眠障碍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的解读[A]. 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传承工作室.中医对睡眠疾病的机理探讨和辨证论治新进展[C].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传承工作室:中国睡眠研究会,2015:10.

[16] 朱云程,季卫东.精神动力学疗法治疗儿童睡行症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27(03):209.

[17] Meir H.Kryger,张秀华,韩芳,张悦等主译.睡眠医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男人心理心理健康霍格沃茨心理亲密关系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测试孤独症九型人格人际关系情商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爱情挽回心理测评系统偏执型人格原生家庭产后抑郁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医生恐惧心理焦虑症PUA易怒症九型人格回避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