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现象”的风险,源自心理上脆弱的承受能力
作者:程序媛 2019-11-04 15:37:30 心理健康

2001年9月4日,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新书《黑天鹅的世界》出版,在书中他提到一家飞机撞进他所在的办公楼的可能性。一周后,9月11日,9·11恐怖袭击发生,两架飞机撞进双子塔。

2007年他出版了《黑天鹅》一书,书中探讨了蔓延全世界的严重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次年,也就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就是今天谈论到的《反脆弱》一书的作者,他的这本书,或许能给正处于职业焦虑的你,带来一点点启发。

“35岁现象”的风险,源自心理上脆弱的承受能力

01、什么是“反脆弱”?

关于“反脆弱”,书中提出了三元结构模型:

1)脆弱性:即经不起任何波动和意外,例如,玻璃杯很硬,但掉到地上,很容易摔碎;

2)强韧性:可以经受一定的意外和波动,例如,塑料杯容易变形,但掉在地上,一般完好无损;

3)反脆弱性:即可以受益于波动性和意外,例如,一种特殊材质做成的杯子,当它掉在地上,非但没有受损,反而会变成两个小杯子。

简而言之,从外部风险中获利的能力,作者称之为“反脆弱结构”。

“35岁现象”的风险,源自心理上脆弱的承受能力

02、越稳定,越脆弱?

众所周知,现在的招聘市场,绝大部分中层以下的职位都会有“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要求,似乎让人有种感觉,一旦过了35岁,便在市场上瞬间贬值,肉在砧板上,任人鱼肉。

这种职业上的焦虑,直接导致了职场上“90/95后只能夸,70/80后随便骂”的现象。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被猎头挖角,过五关斩六将后,终于收到了offer,是一家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福利待遇翻了快两倍。但她还是表露出了焦虑:一是担心今年的行情,怕跳槽过去之后,新公司突然架构调整,人员优化;二是觉得自己的岗位非刚需,随时都可能有被开掉后找不到满意工作的风险。虽然有硬实力,但仍无法消除内心的焦虑。

她的焦虑,源自于所谓的“35岁现象”导致的职场心态失衡。“35岁现象”,其实是一种“脆弱状态”,因为某些行业与职业的缘由,一旦过了35岁,脆弱性便会大幅度的增长,导致了心理上脆弱的承受能力减弱。

在该书中,列举了一个例子:

约翰和乔治这对孪生兄弟,出生于塞浦路斯,都住在大伦敦地区。约翰25年来一直在一家大银行的人事部门任职,有一份完全可预测的收入,享有福利和带薪年假,还有因在公司效力25年而被授予的一块金表。

而乔治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运气好的日子,他能赚几百英镑,运气不好则入不敷出,但是,年复一年,他的平均收入与他哥哥的收入相差无几。由于收入的起伏性很大,乔治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有哥哥的工作稳定。

按常规的思维,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出租司机(自由职业)收入的起伏性大,稳定性低,看起来没有银行的白领工作稳定。

但作者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这就是生活中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想尽可能地避免风险和不确定性,寻求稳定,就像公务员。但作者告诉我们,盲目追求所谓的稳定,容易抹杀自身抵抗风险和波动的能力,结果就是在风险来临时,脆弱无比。

就像之前很火的一个报道:取消路桥收费站后,其中一位大姐振振有词,“我今年36,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像收费站的收费员这种工作,看着不起眼,薪资也不高,但仍然有很多人,为了这份工作,甘愿花上十几甚至几十万,去走后门,疏通关系,以谋求一职。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坐吃等死的稳定,换来的是行业高危。所有稳定工作都是高风险职业,追求稳定,你只能在稳定中死去。抵御风险的最好的方法,是要将风险前置,让自己经常暴露在风险中,走出舒适区,提高自己生活的“波动性”,利用“波动性”平衡未知的风险。

“35岁现象”的风险,源自心理上脆弱的承受能力

03、什么是杠铃策略?

“35岁现象”的另一种风险,则是源于变化性强的行业/职业要求,这些行业/职业往往要求员工随时有放弃原有的工作经验,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不断接受新的挑战。这无疑对中年以上的员工,无论是在体力还是脑力上,都是一门极大的挑战与考验。

比如较为典型的互联网行业,对从业者年龄的要求较高,一来是由于工作强度高,二来是由于行业更新换代快,差不多工作经验3~5年就要淘汰一轮。

为了规避风险,书中谈到了“杠铃策略”。

那么,什么是杠铃策略?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杠铃的两端比较重,中间比较轻。杠铃策略就是对杠铃的两端同等重视,而中间可以忽视。也就是说,把绝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到最安全的领域,而把少量的资源投入到那些损失很小,但是有可能带来无限收益的事件中。

在杠铃的两头都有所准备,就可以规避满盘皆输的风险。例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斜杠”。

一方面,精进当前技能,以便作为安全篮子,另一方面,跨界学习新技能作为杠杆篮子。在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培养爱好和兴趣,最终实现华丽转身。

作者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求学经历。父亲对他的唯一要求是“不要被学校开除”。他则运用了一个杠铃策略,即在学校里只求通过考试,把时间都花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上,不期望从学校里得到任何东西。

他说:“避免无趣是唯一值得推荐的模式”。总结他的方式,就是不断试错。

简而言之,“杠铃策略”其实可以理解为“保守+试错”的组合模式,“试错”提供其他的“可选择性”,但前提是保证强单杠,以便获得“正收益”。

结语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预测,充满着不确定性。

《反脆弱》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并主动拥抱变化,不断地强化我们在不确定性中的应变能力,让我们在“波动性”中受益。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职业价值观爱丁堡叛逆恐惧症MBTI偏执型人格治疗师自闭症智商心理效应绿帽情节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男人心理心理咨询心理医生正念爱情挽回智力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性取向社会心理学抑郁症测试焦虑症控制情绪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