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作者:心姐 2020-01-13 18:26:42 成长心理

最近,一向以“总裁”“硬汉”形象出现的杨烁,因为一档节目被骂上热搜。

不是观众太严苛,实在是“杨烁式父亲”太可怕。

综艺《一起出发吧》,原本是一档亲子旅行节目,却被杨烁活生生变成了军训,对儿子杨雨辰动辄训斥、讽刺,呼来喝去也是常事。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是孩子太不听话,做了什么令他无法容忍的事吗?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控制欲,容易培养“低自尊”小孩

在整季节目中,杨雨辰都表现得非常乖巧,既可爱,又懂礼貌,从他身上,基本看不到熊孩子的影子,甚至在每一次听到爸爸的“命令”后,小雨辰表现出来的都是完全顺从听话的姿态——

爸爸让他背书包,他就马上背书包;爸爸让他快点跑,他就马上往前跑;偶尔做错事,爸爸让他面对墙壁背唐诗,他就一遍一遍地背;爸爸让他不准哭,他就一直噙着泪,没有顶过一句嘴……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那么,杨烁为什么凶儿子呢?

看过整季节目后,我的结论是:杨烁凶儿子,很多时候都是毫无缘故的惯性。

比如,当雨辰没有和自己从同一个方向下车的时候,他会一边训斥,一边让儿子重新沿着自己的方向走一遍;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看到儿子衣服的拉链没有拉到底,他会不爽;走路有点慢,他会不爽;

儿子叠衣服的时候,没有按照他教的方式对折三次,他也会大发脾气……

最莫名其妙的是,节目中有一个选房环节,类似抽签,几个家庭凭号码选择自己住的地方。有的房子条件好一些,有的房子条件差一些,是很随机的事情,其他家庭都把选房当作游戏,唯独杨烁很“认真”。

杨雨辰选的 5 号房,是几处房子里距离最远的,于是,杨烁一边带着儿子找房,一边开启嘲讽模式:

“5 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呵呵,太棒了。”

“这个(1 号房)是不是我要选的?你要选 5 号,棒棒的。”

走到一半,杨雨辰累得开始大喘气,隔着屏幕,都能听到气喘吁吁的声音,他却嫌儿子走得慢,开始下达命令:

“能不能快点?不能我就让你走到村口再走回来。”

“如果先让我跨进门槛,就从头再走一遍。”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最后,杨烁问:“下次你选几号房?” 小雨辰看着爸爸说了一句:“1 号。”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在一系列的严苛操作下,小雨辰开始猜测爸爸的心意,惴惴不安地说出了自己以为的“标准答案”,即使这样的标准答案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控制欲,是指对某人某事的绝对控制程度,杨烁的习惯性指责,就是控制孩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达到自己的要求,不允许出现偏差。

在父母控制欲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很早就学会了收敛羽毛、克制天性、察言观色。

但长期以往,他们想的将不再是“我想做什么”,而是“我的父母想要我做什么”。

想要吃一块糖,可是爸爸妈妈会不会希望我让给弟弟吃呢?

想要出去玩,可是爸爸妈妈会不会不高兴呢?

……

这样的“懂事”,有时恰恰是低自尊、讨好型人格的“前奏”。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一味讨好别人,而忽视自己的感受。他们怀疑自己的价值,很难自我肯定,害怕引起冲突,渴望通过满足他人的需要,换取认同感。

而那些长大以后习惯“讨好”别人的人,往往是从讨好自己的父母开始的。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控制欲,容易培养“脆弱”的小孩

如果说,前一种控制欲,源自家长权威下的绝对支配;那么还有另一种控制欲,源自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支配,是不允许出错;过度保护,是害怕出错。

英剧《黑镜》第四季第二集中,便讲述了一个由科技带来的教育悲剧。

未来,有公司研发出一种“大天使”系统,当系统芯片植入孩子脑部后,家长便可以通过孩子的视角,时时监测他的行为,甚至可以屏蔽掉孩子看到的一切恐怖画面,让他在真善美的世界中长大。

因为一次走失事件,女孩 Sara 的妈妈决定为女儿植入“大天使”系统,以免再次受到伤害。

从此以后,Sara 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再也看不到邻居家那条可怕的恶犬了,再也看不到打架的男孩子,甚至看不到病倒的外公,也看不到妈妈的悲伤情绪……

她的位置、情绪、行为、健康状况,随时可以准确地传送给妈妈,她不需要面对任何丑恶,也不会看到到任何负面情绪

在这个被选择性屏蔽的世界里,总有一团模糊的东西,将她和真实世界隔绝开来。

可是,被拉扯得越紧的弹簧,总是越想要摆脱桎梏。

Sara 开始渴望看到真实的世界。

既然她的世界里没有伤害和血腥,她便通过自残的方式,自己伤害自己。

在故事的最后,妈妈的过度保护,酿成了一场又一场悲剧。

我们的世界里,没有“大天使”系统,却有过度担心的父母;没有芯片,却有被偷偷翻看的日记。

我们太害怕孩子“走弯路”,却忘了成长本身,就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

热水会烫手,吃了凉东西会肚子疼,受伤害会哭;会受到一些欺骗,也会看到一些不公……遮住眼睛,束住手脚,并不能让世界变样,让自然规律消失,只会培养出“脆弱”的小孩。

长大的过程,是内心柔软、身披铠甲的过程。而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能让铠甲生锈,失去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教育,不止控制和溺爱两种选择

与“控制型父母”相对的,是“成长型父母”。

有人认为,如果不对孩子严格管教,就是放任;而顺应天性就是溺爱。

但其实,控制与溺爱之间,是存在中间地带的,它叫做“共同成长”——

作为父母,教育的严格是以以身作则为前提的;而爱,是不设置条件的,是信任和尊重。

这的确很难,却恰恰是养育的伟大之处。

90 年前,思想家鲁迅,就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鲁迅 49 岁得子,起名周海婴,之所以取一个“海”字,一是因为鲁迅对上海感情深厚,二是因为儿子生于上海。虽然是美好寄托,鲁迅却不强求儿子接受,他说:“如果孩子以后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

这是对孩子意愿的尊重。

在《风筝》一文中,鲁迅也曾提到自己认可的教育理念:“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身为作家,儿子海婴却不具备他的“文学基因”。因此,海婴时常被其他长辈拿来同父亲比较。对此,鲁迅总不以为然,从不强迫海婴背书、学习,反而“放任”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乐得与孩子一起玩,买来各种有趣的玩具,父子俩一起研究新玩法。

这是对成长天性的尊重。

在鲁迅看来,尊重天性,尊重自然,就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是鲁迅留给海婴最后的话。

成长型父母的本质,就是不轻视、不小看,只有不轻视,才肯和孩子站在一起,愿意“看见”天性,尊重孩子自然的成长节奏。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就算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爱你

动画电影《麦兜·我和我妈妈》中的一段对话,最令人感动。

小时候的麦兜,是一个典型的“不标准小孩”,他资质平平,没有特长,运气还出奇得差,但是,当许多人都在嘲笑他的时候,麦兜妈妈却说:

“就算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爱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爱你爱到脚趾头。”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容易培养“一无是处”的小孩

“即使真实的你会犯错,会受伤,会一路跌跌撞撞,但不论如何,我都爱你。”

这或许就是,我们可以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偏执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障碍情商测试依赖型人格障碍哈利波特爱丁堡咨询师智力心理学焦虑心理测评系统聊天心理效应抑郁症心理医生绿帽癖男人心理存在主义边缘性人格障碍容貌焦虑悲观主义心理学家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