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情节 - 解读性嫉妒中的男女差异
作者:ARitaOfPsych 2020-11-19 10:30:31 两性心理

大家好,好久不见,我们今天来谈一谈演化心理学对“性嫉妒”(sexual jealousy,也就是被戴绿帽之后的反应) 行为的解读。

刘三娘是一个远古人类,女性,喜欢绿色;

黄二串是一个远古人类,男性,不知道喜欢什么颜色,反正不喜欢绿色。

黄二串和刘三娘都是人类,他们的生物本能使得他们都想要一个小孩来继承他们的基因。

于是刘三娘就思考了起来:我生一个小孩,首先需要十个月的怀孕时间,在怀孕的过程中,我不方便出门找吃的,所以如果没人管我的话,我就饿死了,我的小孩也跟着死了;第二,我生产的时候,风险很大,如果没人管我的话,我生着生着就生死了,我的小孩也跟着死了;第三,如果我生了小孩,小孩辣么小还瞎几把乱叫,如果没人管我的话,随便引来个大野狼什么的我们就一块被叼走了。

所以如果我要生孩子,那么我很有可能会饿死或者生死或者被叼走,哎呦,风险太大了,我得找个有能力的男性看着我,给我食物。我看隔壁那个黄二串就不错,他是我们这个群体里最会打猎的人,存货很多,很可靠,长得帅,不像有基因病的样子,而且擅长打架斗殴,不会被邻居王八绿轻易打死。很好,我决定去跟他谈一谈,生一个他的小孩,延续他的基因,而作为交换,他也要保护我们,给我提供资源,让我不会饿死生死或者被叼走。

这个时候,我们会想,刘三娘为什么这么机智,生个孩子好像做交易一样算那么清楚呢?那是因为其他不会算的女性都已经饿死生死或者被叼走了,刘三娘能这样想是因为她从她母亲那里遗传来的本能,能保她不死。

绿帽情节 - 解读性嫉妒中的男女差异

但是刘三娘有一件事有些担心,她担心黄二串嘴上答应照顾,但是会在她生产的时候带着他的小姨子跑路,从而不再给刘三娘和小孩提供生存资源。于是,刘三娘就特别在意起黄二串的行为,如果看到黄二串对其他女性表现出情感上的依恋,那么她就会本能地开始紧张。

黄二串跟刘三娘认识了一段时间,认为这位人类女性很好,身体健康,吃的很多,所以对她很有好感。这天刘三娘来找他讨论小孩的事情,他们两个暗搓搓一合计,觉得这个idea非常nice,于是就决定一起生小孩。黄二串思考了一番,虽然刘三娘要求自己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体力来照顾她们,但是生产儿童本身并不会大幅提高黄二串自身的死亡风险,最后还能获得一个携带自己基因的人类儿童,这个事情很公平,很好,以后要好好干活。

然而黄二串也有担心的事情。不像刘三娘,他永远不可能保证刘三娘生下来的小孩一定就是他的。由于刘三娘一年四季都能受孕,而且怀孕到生产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小孩生下来跟父亲长得像不像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所以黄二串有点虚:刘三娘好像老跟隔壁的王八绿交流,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得防着他们独处,要不我明天先去打爆这个孙子好了。于是黄二串会倾向于观察刘三娘的动向,提防刘三娘与其他男性发生性行为并对此非常敏感和紧张。(Paternity Uncertainty; Thornhill and Gangestad, 2008)

我们发现黄二串也是天生非常懂得如何与刘三娘交易,并且警惕其他男性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警惕的男人的小孩都不是他们的,他们的基因传递不下去。

这里插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各国的调查中,相比同辈份的其他老人,一般外祖母(母亲的母亲)留给外孙的遗产最多,并且最愿意照顾外孙:这是因为女性可以保证自己的孩子一定是自己的,所以自己女儿的孩子就一定会携带自己的基因,也就是“外孙一定是亲外孙”。以后我们的女性读者想跟别人套近乎,可以说:“你可比我亲外孙还要亲”,那就真的是特别亲了,别人一定特别感动。

绿帽情节 - 解读性嫉妒中的男女差异

就这样,黄二串和刘三娘在经历一系列思考之后,决定生小孩。这小孩既是双方博弈的产物,也是人类没有被淘汰的证据,所以非常的好。

黄二串和刘三娘的故事来自于演化心理学家的猜想(注意是猜想,不是定论):David Buss在1992年发现,在被问及“当你的伴侣背叛你,你会有和感想”时,男性和女性的答案存在差异。对女性来说,如果自己的男性伴侣对其他女性产生了感情,从而背叛自己的话,那么相比于其他女性发生性行为,女性会产生更多的性嫉妒;而相反对男性来说,自己的女性伴侣对其他男性发生性行为会让他们更加嫉妒。

通俗点说就是女性更在意对方精神出轨,男性更在意对方身体出轨

这一现象能够支持我们对远古黄二串刘三娘的假设:刘三娘不怕黄二串日了小姨子,而更怕黄二串对小姨子产生感情,放弃自己,转而给小姨子提供物质支持,导致孩子死亡,自己的基因传不下去;黄二串不怕刘三娘爱上隔壁王八绿,而害怕刘三娘与王八绿夜夜笙歌,而导致孩子不携带自己基因,自己的基因传不下去。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男女分工不同,而我们社会中的刻板印象,性别偏见和歧视都是合理的呢?

看好了!!!!!不是!!!!!!!!!!不是!!!!!!演化心理学不背锅!!!!不许叫我回家生孩子!!!!!!

在后续研究中,心理学家将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也一起设计进了实验。要知道,性别偏见是我们社会化之后学到的东西,也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概念。这一实验的目的在于弄清男女在性嫉妒中的差异有多少是来自生物本能,又有多少是后天在社会中习得的。

David DeSteno和Peter Salovey (1996) 提出,在解释性嫉妒问题的时候,被试倾向于认为“男性的性行为可以与爱无关,而女性如果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就一定是因为超级爱对方”,所以女性一旦与伴侣之外的人发生性关系,就会被人为是身心双重出轨,于是更令人难以接受。

然而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女性的性行为一定与爱捆绑;女性完全可以为了上床而上床,所以这种思想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百年来男权社会提倡女性性压抑的结果。

考虑到这一点,David DeSteno和Peter Salovey使用了统计方法来控制“性别刻板印象”这一变量,当这一变量被控制不变后,我们发现,男女对于性嫉妒的反应差异不再显著,不再显著,不再显著。

也就是说,男女对于伴侣出轨这件事上的差异,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人类自己创造的性别偏见。

这一结果似乎与我们举的例子相冲突,不是说好了刘三娘跟黄二串都贼能算计吗,不能算的不是都死了吗,不是说好了这是生物本能吗?难道是心理学家自己打脸吗?难道就没有一个结论可以融合这两个发现吗?

绿帽情节 - 解读性嫉妒中的男女差异

为了融合这两个看似冲突的实验结论,演化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假设:生物本能是存在的,所以男女在面对伴侣出轨时确实有一定天生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一开始本身其实并不大;人类慢慢发展,逐渐脱离动不动就挂掉的危机,人类开始为自己思考,不同群体开始博弈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其结果就是各种人造概念的产生,用来服务不同群体。

性别偏见就是其中之一,伴随社会发展,这一概念被逐渐被放大,并延伸到各个领域,用于解释或加剧某一性别的某种行为倾向。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男女差异,就是当初不同倾向被社会概念放大或歪曲的结果 (DeSteno & Salove, 1996)。

这也是我想表达的另一个观点:有一些心理学媒体打着演化心理学的旗号来正当化性别偏见,比如“女性二十几岁的时候在职场上存在生理优势,自动吸引男性为其投资,成就其实与个人能力无关”,“男人比女人更注重配偶的忠诚度,因为处女膜存在的原因就是让男人可以验证女性的性经历”等等。然而我们要明白这些推论是在“使用社会偏见来解释社会偏见”,就好像用一个神话故事作为证据去证明另一个神话故事一样,非常站不住脚,看着简直好笑。

确实,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证据可以支持男女在认知上的确存在天生的不同,而通过这种差异,一些科学家推测出了刘三娘和黄二串的故事。然而,没有心理学家敢保证这些不同真的出自“生物天性”。

第二,就算是生物天性,我们离解读性别差异的根本原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肯定不是“自古女人参与雄性竞争肯定嫁不出去所以聪明的女的都灭绝了”这样的推理过程。

第三,随着统计学方法的成熟,人为制造的性别偏见已经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出来,我们同时也能发现,其实男女认知和行为上的诸多不同,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后天的学习,而不是天性。

最后,人类在能够思考后,行为就变得不再单受生物本能的引导,而会受到多层次环境的影响。也许演化心理学可以解释一些人类的行为,但是不代表我们就一定要服从这些规律。打个比方,假如研究发现女性天生比男性更喜欢兔子,那么我们就要禁止男性喜欢兔子吗?人可以思考,可以选择并控制行为,所以演化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解读更多的是学术上的探索,而不是用于引导人类的行为或给人类指明方向的。

所以,但凡滥用演化心理学来推崇性别偏见的,或者打着基因啊遗传啊的旗号,利用社会刻板印象来解读两性差异,往我们的男性和女性脖子上套枷锁的,就非常不好,非常不好,非常不好。

朋友们要小心。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医生自卑心理治疗恐惧心理绿帽心理学家孤独症弗洛伊德偏执型人格叛逆期心理测评系统爱情挽回原生家庭思维反刍性取向亲子关系社交恐惧心理健康测试无性婚姻悲观主义焦虑智力测试负面情绪恋母情结安全感哈利波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