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动荡的社会,破碎的人性
作者:博爱情怀 2020-11-22 12:43:27 心理百科

今天我们聊的电影是2012年电影《白鹿原》。

人性常常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文化往往会呈现不同的人性特征。在野蛮的文化我们往往会看到更多的人性恶的一面,在文明的文化我们往往会看到更多的人性善的一面。在统一的文化中,人性常常是统一的,但是有时在动乱的社会中被冲击的支离破碎。

近百余年,中国经历了最为动荡的时代。列强的入侵,和内乱的迁延让这个国家国民承受了巨大的灾难。研读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会深深的体会到国弱民辱的含义。然而当我们去解读一个普通人的苦难时候,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社会的动乱对一个人的破坏意义了。

《白鹿原》动荡的社会,破碎的人性

电影《白鹿原》描写了解放前中国普通村庄的一群普通人的遭遇。与同名小说不同,电影剧情主要围绕着旧社会女子田小娥的故事展开,所以田小娥的死便是电影的结尾了。电影《白鹿原》是很有内涵的国产电影之一,电影将时代的特征和小说的精华演绎出来。

人性和文化可以比喻成肉体和衣服的关系。没有着衣的肉体是脆弱易受到伤害的,着了衣服的肉体又可以御寒避暑的。而且一件衣服的式样会让肉体展示出不一样的美丽,所以我们大多数的时候是靠衣着来认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我们对一个经常改变衣着风格的人的认识也会是混乱的,或者说他对自己的认识也是混乱的。人性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包装下,会变得稳定不易改变,但是对于社会文化剧烈变化中显得很不适应。

《白鹿原》动荡的社会,破碎的人性

《白鹿原》的人们开始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后来这种宗族文化在民国、军阀、日寇的挤压下变了形,所以正如在电影中所描写的那样人性变得难以捉摸了。电影将那个时代进行了压缩,所以我们《白鹿原》的人们是无奈的接受和被迫的适应,结果前一个事件尚未平息,更大的改变又出现了。就像一个赤裸的人刚刚披上了一件单衣遮体,结果又被人扯了下来。人性完全被生存的欲望所占领,道德的外衣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拿电影主人公田小娥来说,她是一个美丽可爱、勤劳持家、敢恨敢爱的年轻女性。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能料理家务事,帮丈夫处理烦心事。这样一个女子却因身处乱世和文化束缚,落得遭人唾骂、凶杀的下场。试想她若生在当下的社会,大概会生活的相当幸福的。所以性格无好坏之分,关键是是不是适应所处的社会。

《白鹿原》动荡的社会,破碎的人性

大概有许多观众会对田小娥这一人物有“生不逢时”的感慨。而其他人物诸如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鹿兆谦等都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性格分裂的感觉,一时间的仁义道德,一时间的伤天害理。这也许就是乱世中人性的特写,支离破碎,可敬可畏。

当下正值太平盛世,我们在享受着稳定有序的社会生活和倡导自由民主文明的社会文化,也正经历着更为辉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稳定的文化中,我们理所当然的建立内心的理性,构建人性的真善,维护道德正义。我们也要加强祖国的建设,使其国富民强,不受外侮。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悲观主义智商测试情商产后抑郁症恋母情结恐惧症男人心理冥想容貌焦虑MBTI测试恐惧心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自卑心理职场心理易怒症分院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测评负面情绪心理测评系统亲子关系职业价值观焦虑症弗洛伊德回避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