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疾病观|为什么你总觉得医生在害你?
作者:笑阳 2020-09-14 08:35:31 心理健康

想必在看到民航总医院杨文大夫被袭击的视频时,大家的内心都充满了愤怒: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丧心病狂,如此残忍地杀害救死扶伤的医生呢?

那些影像资料触目惊心,让人不忍直视。而像这样的事件医患纠纷屡有发生,我们看到只是非常有限的一个缩影。

常人疾病观|为什么你总觉得医生在害你?

对于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我们总觉得患者是弱势的一方,而医生被描绘成一副吃人的模样,有着“收红包”、“乱检查乱开药”等嫌疑。很多时候患者似乎有种“被害妄想症”,想当然觉得受到了医生的不公平对待。对于医生,或者说医疗行业,也许我们都存在些误解(以下讨论的医院,均是公立医院,有说明除外)。

医生和患者,谁是上帝?

答案是:医生

很多患者会想:我在医院交了钱,就是消费者,医生理应像服务员一样无微不至,我接受这种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

错!医疗行业不是服务性行业,医生也不是服务员。

这就要从医院的起源说起,医院的前身是古希腊时期的神庙,基督教兴起的时代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医院。正因为其起源具有人文关怀和宗教意义,医院并不是所谓的“赚大钱”的地方。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医院的目的是盈利呢?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公立医院被允许通过药品加成销售和提高医疗服务收费等来筹措资金,来解决财政补助问题。这项措施的本意是解决医疗资金不足的问题,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但却开启了我国医患关系的演化进程——药品加成销售涉及一个成长空间巨大的盈利地带,建立起“生产企业—医院—科室—医生、其它医护人员”的供应链和利益链;提高医疗服务收费则导致了一直为人诟病的“收费高、检查多”等问题。

常人疾病观|为什么你总觉得医生在害你?

(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大厅价格对比公示栏)

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医院已经逐渐收费程序化、价格公开化;同时采取分级医疗,开展社区医疗。总的来看,如今的医疗行业已经走向公平公正公开,有钱人就医并不比普通人更快捷。

而在医患关系中,虽然医院不断被市场化,但是医生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而且是绝对主导地位。这是由医学信息完全不对称所决定的。成为医生的门槛非常之高,需要接受极其严格的专业培训。就算是信息流动极快的当今,患者也很难成为医生。去医院看病,依旧是医生来主导治疗进程,提供治疗方案,患者最多只是参与便宜药品还是昂贵药品,保守治疗还是激进治疗的选择等等,患者的参与只是量的变化。

事实上,可能会出现因为医生失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但这种“医生是正确的”观念是合乎目的性的——医生治疗的初衷是患者的康复;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固然有医生的能力问题,但不能据此改变医患关系中主导地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和医生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无论如何,“患者是正确的”这一逻辑关系永远不会出现。

那为什么你总觉得医生是在害你呢?

原因主要有三点:定位不清、行为不合宜、常人疾病观。

01、定位不清

如果患者把医疗行业看作像餐饮业一样的服务业,把医生看成上菜的服务员,那么就会产生认知上的错误:一方面觉得“顾客就是上帝”,想当然地指挥医生对自己的治疗;另一方面则使得医患关系从一开始就出现了矛盾,认为医生只是为了赚钱,所以从心里不信任医生。

常人疾病观|为什么你总觉得医生在害你?

事实上,服务性行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顾客满意了就万事大吉。相反,医生的治疗是从利于患者康复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这也导致了处理医患矛盾的困难程度远远超出于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固然,让患者满意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第一性的。毕竟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有限,不了解什么是最好的治疗方案。甚至有时,患者不理解医生,医生也要承受诸多误解;加上某些医生把自己定位成服务人员,用自己的医学知识,骗取患者的钱财,导致医生在社会的形象一度不佳。这些错误的观念和定位,在特定场合下就激化了医患矛盾。

02、行为不合宜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从“同情”这一情感出发,将个人行为决策角色分为当事人和旁观者,用以阐明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之下是如何让自己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认可、符合大众行为并为社会所接受的。

根据这一理论,患者是医患关系中的当事人,医生是旁观者之一。

常人疾病观|为什么你总觉得医生在害你?

在任何事情中,当事人都会因为旁观者的同情而感到欣慰,也会因旁观者的“无情”而痛心。因此,在医患关系中,作为当事人的患者迫切得到旁观者医生的同情。患者对于医生好坏的判断,并不来自于条条框框的规定,而是来自于患者心中相应的情感。但事实上,医生比患者更了解其病症,只不过总是面对众多病人,再加上工作强度高、晋升压力大、睡眠质量差、认可程度低等各种问题,表达的同情和患者的期待值不匹配,就会给患者一种医生态度不好的印象,加剧医患矛盾。这就是为什么患者总觉得医生“冷血无情”。

当患者和医生行为不合宜时,特别是当患者的负面感受被其他旁观者(如家人朋友)附和并强化时,更容易产生一些过激行为。更可怕的是,参与附和过程的旁观者,会觉得这些过激行为是合情合理的。

03、常人疾病观

所谓常人,指的就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总是以自己对事物的观念来指导其行为, 即使这些行为可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在就医过程中,常人通常指没有医学背景的患方, 包括就诊的患者本人及其亲属或代理人。常人疾病观就是患方对疾病的病因、疗法、病情发展等问题的认知、解释和态度。一般来说,患者根据生活经验和过往病史,对接下来的治疗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认识。“多喝热水”某种意义也是基于“常人疾病观”给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人疾病观|为什么你总觉得医生在害你?

“常人疾病观”本身不是问题的所在,但是它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研究表明,常人在对疾病归因时更关注心理、社会和家庭等因素,而专业医学理论则以生物和遗传解释为主。所以,很多患者会觉得“检查多余”、“医生小题大做”、“治疗太草率”……“自以为是”的患者们在担心医生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病情的同时,也会提出自以为正确的疗法。

因为患方的常人疾病观与科学医学观存在偏差, 这种不一致很容易影响医患沟通的满意度, 降低患方对医生的信任。

结语

近年来,有关医患矛盾的新闻数见不鲜,总能让我们出离愤怒。虽然医生处于医患关系的主导地位,虽然也偶有黑心医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医院里更多的是舍己为人的医生们,医学院校里面还有很多憧憬着白大褂的医学生们,高考之后也有很多毅然在志愿栏填下“医学”的学子们。在某种意义上,医生似乎才是那个弱势群体;对于医生、对于医疗行业我们真的有很多误解。

尽管国家立法机关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以防下一场医闹发生。但老太太一家的猖狂无人性、其他病号家属的冷漠,却已经把社会民众的心杀了更多遍;我们可以解释这种“无动于衷”,却不能宽容这种“理所当然”。

媒体猎狗求食一般的狂欢,打爆了医院本该用来救人的电话,如同绿头苍蝇一样闻臭而来。

如冯唐所言:"你这病灶已经转移了,浸润不浅,这刀估计隔壁铁匠开不下来,得去南门找那个卖风筝的才行。

他师傅在青城山前山门卖羊肉串,实在不行只能去趟青城山请他出山了。诚意要足,记得多带上好的孜然。还有,记得请十六铺卖麻袋的光头做麻醉。还有,手术恢复期看看《不二》,气血恢复得快些。”天下无医,医隐于世。

常人疾病观|为什么你总觉得医生在害你?

故,我们还须保持一点理性,切莫让医生寒了心。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源码咨询师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爱丁堡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洁癖心理学九型人格恐惧心理抑郁症恐惧症心理效应负面情绪恋母情结心理安全感心理学家易怒症情商强迫症职业价值观抑郁症测试职业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