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对目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作者:陈郑之 2021-09-09 22:00:15 成长心理

什么是目睹儿童

早期研究者认为,目睹儿童就是家庭暴力的直接观察者(observer)或目击者(witness)。而后Holden将目睹儿童限定范围扩展至“暴露在家庭暴力环境中的儿童”(exposure)。

Abbassi等也将定义阐述为曾目睹父母一方对另一方威胁、殴打、施暴等侵害性行为,或听到暴力发生声音而未直接看到行为发生,或仅看到暴力发生的结果(如伤痕),而自己未受到直接暴力伤害的儿童都可被称为“目睹儿童”。

家庭暴力对目睹儿童的影响

01、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

Kolbo及其团队早在1996年就开始对家庭暴力中的目睹儿童进行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即使没有直接受到暴力伤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也很容易出现情绪、行为等各方面问题,对其个人成长与社会融入产生不可预估的危害,并且这种影响会在其成长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国际临床调查发现儿童在目睹家庭暴力之后有很大机会出现应激性创伤后精神障碍(PTSD),比如出现暴食症、抑郁症等症状,对其身心各方面造成危害。

家庭暴力对目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02、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部分目睹儿童不是通过正常途径排解压力或直接对目睹现象进行反击,而是更倾向于将家庭暴力行为带来的影响与痛苦释放在学校等他们更有控制力的环境中。Lodge在其2014年的一次调查报告中表明,相较没有目睹过父母之间家庭暴力的儿童而言,成长在暴力环境中的孩子更容易在学校、社区等地方模仿或展示他们所习得的攻击性行为,例如校园霸凌、顶撞师长,或产生一些逃避行为,如翘课、习惯性请假、消极学习等。

03、未来可能成为家暴者

一些研究人员还发现,施暴者的家暴行为与其儿童时期的暴力经验有密切关联。Corrado等人对大量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和个人经历进行分析后发现,多数人在童年时期曾频繁目击父母间暴力行为。

04、男孩和女孩受家暴的影响不同

家庭暴力行为对不同性别的目睹儿童所起的作用可能截然不同,这样的影响通常反映在他们成年后的人生经历中。Leinonen等人认为,男孩容易出现反社会性攻击、过度活跃、分心走神等外显性行为,而焦虑、惊恐、回避等内化性行为较常体现在女孩身上。

在对一些家庭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后发现,男孩、女孩是否出现既定反应(即男孩的外显性行为与女孩的内化性行为)往往和家暴行为施暴者的性别有关。

Stith于2000年在其报告中指出:若施暴者和受虐者分别为男性和女性,则该家庭中的目睹男童有很大比例会在其成年后建立的核心家庭中展示暴力行为;曾在童年时期目睹母亲被父亲家暴的女孩则更有可能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人。意味着家庭暴力的目睹儿童可能在观察到同性别家长的行为方式并重复学习后,在新的环境中进行模仿与展示,造成新的家庭暴力。

摘自《家庭暴力中目睹儿童代际传递的研究现状综述》,陈郑之,社会工作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情商测试心理恐惧症产后抑郁偏执型人格自卑心理源码抑郁症测试爱情挽回智商测试回避型人格障碍焦虑症自愈能力绿帽情结容貌焦虑社交恐惧症亲子关系原生家庭抑郁症情绪管理霍格沃茨叛逆期心理咨询师存在主义外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