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的意念:当心理学遇见量子力学
作者:量子学 2019-11-04 16:03:58 心理百科

生命是否有真实的目的?

一个终极问题困扰着人类:生命存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有人会说:“为了名、为了利、为了爱情、为了事业,等等,这些不就是生命明显的目的吗?”

可是,如果人脑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的话,再多的“为了”,也不过是一种程序而已。这样的“心理”活动与物理机械运动,就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简单和复制的区别而已。

问题的问题是: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是否“问这个问题的动作”,也是一种程序设定?

“生命是否有真实的目的”,实质上就是“生命是否存在自由意识”的问题。

经典物理学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经典物理学之中,最小的物质是一个个刚性小球,它们通过碰撞的方式来传递力和能量,发生联系传递信息。要假定这些刚性小球具有“意识”,显然很幼稚很荒唐。

缠绕的意念:当心理学遇见量子力学

人们常常在问:人由原子组成,人有意识,那组成人的原子有意识吗?

如果回答“原子有意识”,一定会被人嘲笑。

如果回答“原子没意识”,那“意识”又是从哪里无中生有的呢?

现在的教科书给出的答案是:这些刚性小球(物质)之间高度联系,就产生出了意识。

可是,不管它们怎样高度联系,它们始终都是一个个刚性小球。

量子物理学的否定了“刚性小球”作为物质的基本单位。亚原子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具体属于什么状态,取决于你的观察方式。在量子论和相对论之中,能量和物质的界限是模糊的。特别是弦理论,认为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线”,电子、质子、夸克之类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占有二维时空的“能量线”所组成,本物质不是占据空间单独一点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维的弦。弦理论之中的物质和时空的界限是模糊的。

缠绕的意念:当心理学遇见量子力学

当我们认为自己没有搞清楚“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其实不知道自己连“物质的本质”也没有搞清楚。

既然都没有搞清楚,就不妨碍我们用量子论的方法去探索意识的奥秘。当然,理论上可以大胆想象,最终还得落实到实验上的小心求证,否则就会陷入纯粹的玄学思辨。

量子叠加态原理,为自由意识的存在,提供了物理条件。大脑神经内部的亚原子粒子,处于非观察状态时,以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存在,其行为完全处于自由选择,不受外界干扰左右。

我们能否感知发生在爱人身上的事情,即使她远在千里之外?

意识现象和量子现象,在今天都是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团。现在很多人喜欢用量子纠缠原理来解释心灵感应。以目前的科学认知,量子纠缠本身不传递信息,而一个心理活动事件却承载着大量的信息。用量子纠缠解释心灵感应,似乎有点牵强。心灵感应现象究竟存不存在,还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很多科学家倾向于认为不存在,让神秘论者很不高兴。常常有“母子连心”的说法。母亲疼爱自己的子女,心中自然时常思念和担忧。我也是有一对儿女的父亲,很喜欢小孩,会在吃饭、走路、驾车的时候想孩子们,猜想他们在干什么,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除非在工作忙碌的时候。母子连心牵涉着浓厚的情感色彩,许多人倾向于承认心灵感应的存在。说实在话,我也希望心灵感应存在。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存在呀!可是,科学最基本的精神是求真,有就是有,无就是无。

科学需要不断探索,我们先不要急着下定论。或许心灵感应的确存在,或许它的运行机制不是量子纠缠,而是更深层次的原理。

直觉是否包含关于未来事件的信息?

在微观量子世界,时间箭头被打断,现在事件可以影响过去事件,未来事件可以影响现在事件。我们的直觉和预感,或许就包含着未来事件的影响。当然,这需要搞清楚大脑内部的信息处理机制,现在的一切都只是猜测。

我们可以不借助常规感官获得这些信息吗?

宇宙中的基本物质,表面上各自独立,实则彼此交互。它们一旦产生交互,时空联系就会保留下来,而我们的心灵也以类似的方式缠绕在一起。因此,诸如预感、千里眼、心灵感应等神秘现象,或许确实存在,是进化的自然结果。

缠绕的意念:当心理学遇见量子力学

今天推荐的《缠绕的意念:量子世界中的心理学真相》,作者对几千年来的科学与心理学发现娓娓道来,观念独到、视角新颖、内容大胆且充满趣味性。作为心理学的前沿著作,它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而作为实用的科普读物,它也能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教益。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负面情绪情商心理学分院测试智力产后抑郁症回避型人格心理医生心理效应叛逆反社会人格九型人格依赖型人格职业价值观自闭症心理治疗弗洛伊德情绪管理俄狄浦斯情结亲子关系心理恐惧症桃花运心理测评系统心理边缘性人格障碍原生家庭MB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