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你不必去讨好别人
作者:菌大大 2019-12-13 15:32:19 人际心理

与人交往时,没有人不希望周围的人都说自己好的,这是人的自恋本性,很正常。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果过度的话,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也会变成问题。

比如有的人,不是把来自他人的认同和夸奖当成一种额外的奖励,而是当成必须实现的最低标准。

周围的人都必须接纳我,认同我,喜欢我,亲近我,否则就是我的失败。

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正常情况下很难达到。

而一旦你强迫自己必须达到的话,就可能会使自己变得扭曲,不那么正常。

比如最常见的,不由自主地讨好他人。

讨好别人的人,不会或者说不敢拒绝别人。

有人向你借钱,你明知道对方可能不会还,可就是抹不开面,最后还是把钱借了;

有同事让你帮他干活,你明知道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可就是怕对方不高兴,最后硬着头皮去做。

总之,讨好型的人在与身边的人相处的时候,特别害怕伤害到别人的感受,怕辜负别人,结果,不管对方的要求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统统照单全收。

除此之外,讨好别人的人还特别害怕与人发生冲突。

青年作家蒋方舟曾说过这样的话:

“在两个人的相处中,我好像都不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去跟对方争吵,非常地害怕冲突,非常害怕让别人不高兴。”

而现实的生活中,竞争和冲突又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退缩。

在一件事情上,不管我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我的诉求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只要和别人的想法不一致,就立马缴械投降。

牺牲自己正当的利益,以换取别人片刻的满意。

那么,这么委屈自己,真的能换来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吗?

实际上并不能。

人际交往中你不必去讨好别人

人际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它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且随着交往时间的变化,这种评价也会发生改变。

如果你在一个人的面前总是摆出很低的姿态, 顺从对方,讨好对方,那么,TA可能会接受你,甚至认可你。但是这并不是说,对方对你的评价就很高。

人在心理上都有一种适应机制,不管是遭遇挫折和痛苦,还是获得满足和快乐,从长远的角度看,你都会适应它,然后感到麻木。

这种心理适应机制的就决定了,当你对一个人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使你做的再多,对方对你的评价也不会再提高多少。

并且,过度的好也会在某些程度上侵犯对方的独立性和心理空间,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和排斥。

所以,讨好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你讨来的可能不是好,反而是轻视,甚至是厌烦。

既然讨好的结果通常不那么好,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忍不住委屈自己,去做这么拧巴的事情呢?

一般来说,这和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比如有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训斥和说教,对孩子的要求非常地严苛。

而我们知道,小孩子的力量是很弱小的,他们无力去为自己争取一些东西,于是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就会不得不以顺从来保护自己。

这种行为风格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可能在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强化。

不管是在和亲朋好友、师长同辈相处,还是和工作同事相处,他们都会习惯性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敢袒露自己的心声,于是养成了过度追求和谐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那么怎么做,才能从这种讨好他人的心理模式中挣脱出来呢?

1. 正确看待冲突

很多时候,冲突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更不是一件坏事,它只是反映了这样一种客观现实:

人与人之间是有太多的不同和不一致的。

回避冲突,其实就像是在掩饰彼此的不同,不但不是处理这种不同的最好方式,反而可能将问题复杂化。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如果表面上两个人关系很好,但是内心隐藏了太多的不满和委屈,那这种关系,其实是一种低质量的关系。

它的外壳是完美的,但是内核很脆弱,遇到一点问题就可能崩溃。

所以,不要怕冲突,好的关系都是经过冲突的洗礼的。

所谓不打不相识,就是这个道理。

2. 改变内在的声音

当一个人害怕与人冲突时,内在的声音通常是:

“我最好不要说出自己的想法,万一他们不高兴生气怎么办?”

这种自我暗示会让人越来越软弱,越来越顺从。

要想改变,我们可以把这种消极的内在声音改换成积极的暗示:

“我要是不说出来,怎么知道对方同意不同意呢?也许结果没有我想的那么糟,我可以去试一试。”

当你改变了内心的逻辑,再在现实生活中去验证时,通常会有出奇不意的效果。

最后你会发现,真正的认同,来源于两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彼此的欣赏。

你只要足够自信,然后如实地展现自己,就会有人喜欢人,接受你,而完全不必去讨好。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咨询师心理学家心理医生社交恐惧症心理学霍格沃茨思维反刍九型人格心理咨询师爱情挽回绿帽情节孤独症抑郁症焦虑症心理测试职业价值观情商测试源码回避型人格俄狄浦斯情结叛逆冥想依赖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桃花运强迫症MBTI社交恐惧症心理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