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20-11-08 12:11:13 心理百科

身为父母,总是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孩子气的自己突然将身份转变成家长,这突如其来的转变也让自己措手不及,之前能做的一些事情也不能再肆意的去做了,曾经把酒言欢,也只能是抽时间了,父母总是要无条件的牺牲,哪怕自己还没有适应,那么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你知道是什么阶段吗?

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

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第一阶段:怀孕初始至婴儿降生

婴儿的新生,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婴儿、母亲、父亲,同时出生了。对于妈妈和爸爸来说,这意味着需要放弃“旧有的自己”,与曾经的一些情感关系(父母的早年关系)做一定的分离及告别。

妈妈面临的困难:

身体的变化带来身心情绪上的起伏波动是第一道难关,第二道难关在于她在身份上要去面对从女人、女孩儿过度到母亲的适应及位置变化,而位置变化意味着她得建构一个新的内在场域去迎接这个孩子。若这个妈妈与自己的母亲间关系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她的母亲曾经对她有很严重的施虐行为,那么这个妈妈在怀孕及待孕期间,她的内在需要再一次去面对那些曾经她与母亲之间关系带给她的痛苦。在这部分与当代现象结合在一起来看,产后抑郁属于无意识中存有大量的“早年创伤被激活”的感觉,在生产的过程中爆发出来。(部分女性身体上的不能怀孕,在无意识中与攻击自身女性身份、攻击重要客体比如妈妈、无法与自己达成和解有关。)第三道难关在于这个妈妈还得跨越过她自身对死亡的焦虑感,生产可能会导致死亡,创造生命往往伴随着与死亡擦肩而过,而这是极其需要勇气的事情。

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

爸爸面临的困难:

由于孩子是从妈妈的身体中被生出,妈妈那里有一个强烈的身体感觉在跟孩子进行着连接,同时借由强烈的生产的痛苦、剪断脐带的连接感存在着,这两者作为一个明确的“我怀着你、我生了你、你是我的孩子”的连续性感受存在在妈妈内在中。爸爸在这方面就比较吃亏,他得凭着自己强大的精神感知和自身内在的连续性去把“这是我的孩子”锚定在心中。(正如女人靠感觉说话、男人靠理性说话这类先在区别般)他们在感觉上相对不那么容易感受到孩子和自己的连接感,所以在位置确认上就面临第一道难关。

在爸爸那存有一个疑问:“我怎么确定这个孩子是我的呢?”——答案是借助妈妈的帮助,妈妈作为他们中间的桥梁和纽带介绍彼此认识彼此。那要是夫妻关系不和,这爸爸就比较苦逼了。很容易出现的现象便是妈妈跟孩子之间非常亲近和紧密,爸爸不太容易进入他们之间的关系。这类情况对于爸爸来说是最为难的事情——被自己的家庭接受,首先是自己的妻子。孩子跟妈妈之间曾经由脐带连接着彼此,他们之间的脐带虽然被剪断,但是这种非他人可超越的连接感在他们的无意识中依旧起着作用。这时对于爸爸来说:自己的妻子接受这个丈夫,自己的孩子才有了这么一个可能性去接受自己的父亲。

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

精神病结构的人儿,他的世界中,“父亲”几乎是完全没有被引入的,父亲在他的主体建构中被抹去。表现为他不接受与父亲有关的功能,比如秩序感,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精神病人的失序,生活不能自理。不接受自己的身份,这里涉及对“儿子”身份的不接受,那么就面临着一个很危险的境地,失去作为人的伦理位置。既然不接受自己是“儿子”,那么父亲、母亲都是不存在的。其中一部分发展成现实困局可以看到的现象便是乱伦行为的发生,这是丧失了人性起码伦理位置产生的现象。他不接受自己作为儿子的身份,这意味他作为人的起点被抹去了。

性倒错结构的人儿那,他对“父亲”是不接受的,他可以看到父亲,但是他拒绝去接受父亲。性倒错结构,常常可以看到的是他们自身内部关于情感的倒置体会,比如把痛苦体会成快乐,把快乐体会成痛苦。神经症这(多数正常人)他们接受这个不完整的父亲。

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

母亲在无意识中对父亲是接受的,那么父亲和儿子便能够“相认”。当然,这并不是说母亲是家庭之中的核心人物。以三口之家为例,父亲、母亲、儿子,在儿子未成年之前,都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若父亲对母亲很糟糕,拳打脚踢的情况下,母亲对父亲非常反感,儿子也跟着母亲反感父亲便不足为奇。所谓“命运共同体”,是在无意识之中,在婴儿新生的那刻开始,借由这个出生,三口之家中的三个主体的位置“出生了”。这意味着大家在那刻开始,虽然各自也代表各自,但是大家的命运从此关联在一起,无意识借由对彼此身份的强烈锚定缔结在一起。其中一人的变化,便会引发另外两人的变化。也就是说,三个主体都是三口之家的“关键人物”,牵一发动全身。

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

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第二阶段:孩子青春期阶段

在孩子青春期,随着孩子的强烈变化,孩子这“一根头发”扯动了父亲及母亲的位置。对于“安稳”了很久的父亲和母亲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危险”,因为他们必然会变化。孩子进入青春期,这意味着他开始从儿童过度到成人。这个过程其实类似怀孕生产的过程,青春期这个阶段,把这个青少年产出成“大人”。那么对于父亲和母亲来说,同样的身份变动,他们又要经历一次,况且这还非常的... 剧烈。此间青少年活力四射,身心灵飞速发展,变化太快。毕竟这时候青少年还没成年呢,一家三口还作为命运共同体彼此比婴儿刚出生时更加深了。所以青少年变化这么快时,父亲和母亲在身心灵上也面临着相应的变化。孩子在自然的变化着,父母毕竟安稳久了,加上年纪慢慢增长,各方面养成的习惯也相对比较安稳了,就不那么容易去接受和适应这个变化,并且随之进行调整。

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

父母共同要面对的便是那个曾经乖乖的小孩现在要自己做主,不再听他们的话,他有自己的想法。有可能在父母看来有些想法和做法比较“愚蠢”,在中国来讲,父母们几乎不直接去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担心、在意。多数都是以说“反话”的方式去打击他,而背后明明是对自己的孩子非常担心。这部分很容易引起误会,常常加剧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

婴儿期很容易激发母亲跟自己母亲、父亲关系间的创伤、自己在父母的关系中体会过的创伤,同时父亲跟自己母亲、父亲关系间的创伤、自己在父母的关系中体会过的创伤也会在此被激活。 在孩子青春期间,好吧挺难的,就是以上各自的创伤又会被激发一次。青春期的孩子在此时便会在心中更显著的带着部分主体性的修正并内化他的父亲母亲之间的关系模型、内化父母的人际关系模型、内化父母的形象、内化父母的声音、内化父母的无意识、内化父母的创伤、内化他接受的关于父母的种种.....所以孩子身上表现出看似为“症状”的东西,从无意识的角度来说他接收了父母分别传给他的那些感觉,但是他没法儿消化。故而在青春期,从现象上看以相对更为激烈的方式呈现出来。

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

青春期并不是固定的某个时间段,而是一个主体在内心层面上从孩童过度到成年人的过程。有的人终其一生都陷在那个过程中,若是父母各自的创伤较重又没有在家庭或家族中去意识化、象征化的去呈现,那么便会在孩子身上以“症状”的方式重复上演创伤——躁狂态,或是这个孩子很长时间花很大的精力去压制自身的活力,以回避那些感觉——抑郁态。

青春期的孩子在身心灵上处于巨大的波动期,在心境上也容易出现突然的情绪高涨突然的情绪低落,且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也许因为一件小事引起这些变化,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的。那么面对一个变化得这么快的主体,父母很容易不适应,那对父母来讲适应确实会比较困难。所以更简单的方式,在社会层面上孩子的这类情况被定义为“叛逆期”。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在生命发展的进程中自然的经历着变化。关于这部分,父母可以求助的是自己在青春期时的经验。

对于父母来讲,同性的父母得面对自己的孩子将超越自己所产生的焦虑感。同时父母都各自得承担那部分感到孩子即将长大成人而引发的对分离的焦虑、担心、甚至恐惧。都是第一次做人,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大家都不容易。不管做成什么样的父母,都已然是勇气可嘉。

最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且情绪波动的两个阶段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测评心理MBTI聊天心理学产后抑郁症情绪管理情商社会心理学智商九型人格偏执型人格霍格沃茨亲密关系思维反刍智力测试双相情感障碍恋母情结易怒症焦虑症孤独症桃花运自愈能力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爱情挽回负面情绪存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