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孩子功课时,如何避免焦虑和控制愤怒
作者:黄贝尔 2021-03-09 12:27:48 人际心理

“15+5等于多少?一分钟前才讲过!”

“b怎么又写反了?自己的名字还会写错?”

“退学吧!这种脑子上什么学啊!”

也许在茶余饭后外出散步时,路过居民楼下,偶然会听到这些此起彼伏的怒吼。也可能很多读者本身就亲历过这些。明明半小时前孩子跟孩子嬉笑打闹,作业本一拿出来,家里立即笼罩上一片乌云。

好像去年有这么一条新闻,说的是某城市一位尽责的妈妈,辅导儿子作业时起了冲突,怒不可遏地选择了跳河自尽。幸而救援人员及时赶到,把身穿羽绒服,泡在河里的妈妈救了起来。

辅导孩子功课时,如何避免焦虑和控制愤怒

新闻固然是既让人震惊,又让人觉得滑稽。但这却折射出了当代社会很普遍的一个问题: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为什么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虑和愤怒?

01、目标导向理论

大家可以想想,家长为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其实原因无非就那几点:担心孩子成绩落后;孩子在某些科目的确有不足;孩子不自觉;老师要求家长陪同……

那么,有原因就有了目标,无非就是:希望孩子成绩提高,确保孩子能定时定量完成作业,以及能够对老师交差等等。

利用教育心理学里面的“目标导向理论”,可以比较容易地解读出为什么明明是孩子在做作业,家长却产生了那么大的情绪和压力。

辅导孩子功课时,如何避免焦虑和控制愤怒

目标导向理论一直处于进化状态,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这里拿最简单的来解读一下。其实最基础的理论,只把目标分为了两类:

1. 掌握型目标

所谓掌握型目标,就是仅仅关注对学习内容、技能的掌握。只关注于对某些任务的理解、掌握和完成。简而言之,就是“任务做完没有?做到位没有?”

2. 成就型目标

成就型目标,顾名思义就是要追求高标准、高成就感。以证明自身能力为导向,同时,可能还关注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以及关心外部对自己的看法、评价等等。

来自香港教育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去年对189位父母做了一次研究型心理实验。这些父母被分成两组,分别观看不同的“洗脑视频”。

“掌握型目标”组的父母,看到是一位当地名人在反思并忏悔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误,并认为类似于『虎妈』之类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而“成就型目标”组看到的则是截然不同的内容,展现的是香港的新贵阶层,如何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大量的金钱和资源。

辅导孩子功课时,如何避免焦虑和控制愤怒

接着,两组父母被安排阅读不同的文章。“掌握型目标”组父母看到的文字类似于:“创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并给予孩子足够时间去消化知识”。

而“成就型目标”组父母看到的,则是类似于:“要让孩子有成功的意识,只有做得足够好,才能得到同龄人的认可”。最后,两组家长被要求填写压力测试量表。

研究结果显而易见,“成就型目标”组的父母,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压力,明显高于“掌握型目标”组的父母。这里是不是可以说一句诙谐一点的话:那些陪太子读书时怒目圆睁、紧握双拳的父母,是否本身就有一颗骚动不安、敏感好胜的心呢?

02、辅导作业时的“情绪锦囊”

心理学上有个“反U型理论”,大概就是这个形状:∩。

指的就是压力太低或太高时,人们的表现都会呈现下降趋势。从大脑的角度来讲,人的精神负荷过重时,前额叶皮质中那些本该维持理性、克制冲突的能力,会大幅降低。

同时,身体的自稳态系统,例如免疫、体温、血压、疲惫感,也会不协调。自然也容易出现身体不适、情绪暴怒、行为失控等负面反应。

当然,这条规则既适用于父母,也适用于孩子。而且神奇的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会出现一种“压力共享”效应。

辅导孩子功课时,如何避免焦虑和控制愤怒

有神经科学家做过一项实验,把测试仪同时连接在父母和孩子头上,然后让孩子开始玩游戏,玩得好就奖励分数。但是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在最后一刻,当游戏快结束时,孩子会突然失去所有分数(太腹黑了)!

测试结果非常有意思:

如果这个孩子的情绪崩溃了,父母大脑中的情绪区域会呈现不同的反应(有些人会波动,有些人会冷静)。然而,只要父母越冷静,孩子的情绪也会平复得越快。

如果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平复,他/她可能会反过来安抚父母,例如告知父母自己很好,或者说这只是一个游戏。

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孩子不会成为父母想要的人,而会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

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审视压力、平衡压力、战胜压力的过程。这里简要的给出几个锦囊妙计,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或补充:

1. 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父母有时不妨跳出“辅导孩子作业”这个框框,反观一下,自己含辛茹苦地辅导孩子,除了希望孩子成才,或者应对老师的任务之外,还有什么内心的隐性需求。

例如:是不是希望老师更喜欢孩子?是不是暗暗拿孩子和其他同事朋友的孩子比较,并且担心不如别人?是不是期望孩子去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如果是的话,要告诉自己:孩子没有义务去满足这些需求。

2. 娱乐型学习

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任务,以及这个世界,往往都是“形象化”的感知。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用图形、色彩来表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童书的色彩都很亮丽。

因此,在辅导孩子时,可以用一些小技巧,例如多种颜色的画笔,在白板而不是纸上涂写答案,采用各种教具,加强肢体表达(例如答对问题就跳舞,答错就做个俯卧撑),甚至是在不同环境里面(例如花园、阳台等)与孩子交流学习。最后,别忘了给孩子适当的奖励。

辅导孩子功课时,如何避免焦虑和控制愤怒

3. 是教育,不是教训

这里讲的还不光是态度问题,而是要再提一下大脑。在大脑早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形成会出现爆炸性增长。这对生命早期的学习、记忆的形成和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约在2~3岁时,神经突触的数量达到一个高峰水平。但在这个增长期过后不久,大脑就开始清除不再需要的突触——这取决于突触的使用频率。

换句话说,这个过程遵循“要么使用,要么失去”的原则:活跃度较高的突触被加强,而活跃度较低的突触被削弱,最终被修剪。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是一个“还没有生长完整的人类”。言下之意,家长不应觉得自己面前这个人应该“什么都懂”或者“一学就会”,他/她不是成年人,他/她的大脑还在进行自我修剪。

4. 设定合理的目标

回到上文的两个目标类型。父母可以时常问问自己是哪一种类型?为什么是这种类型?孩子是否一定要在今天晚上明白10+10和10x10的区别?孩子勉强明白以后,是满足了孩子还是满足了自己?

“掌握型目标”和“成就型目标”不存在绝对的对错,但是家长要根据自己平衡压力的能力,来选择理性的目标。

5. 先孩子一步,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一点就不展开讨论了,之前的很多文章都提到过家长情绪管理的技巧。当感到自己情绪快失控时,不要勉强和孩子继续坐在一起(孩子对家长情绪的感知度比你想象地要敏锐)。轻轻地站起来,告诉孩子:“来,我们休息10分钟。”然后去阳台透个气,吃颗糖果,甚至换自己的另一半接班(前提是他/她的情绪要好)……

辅导孩子功课时,如何避免焦虑和控制愤怒

愿所有孩子在寒窗苦读的过程中,身后不再漂浮着一朵本无需存在的乌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洁癖强迫症九型人格倾诉焦虑症依赖型人格障碍绿帽癖心理医生边缘性人格障碍智商测试亲密关系偏执型人格情商负面情绪源码社交恐惧产后抑郁症哈利波特正念心理学反社会人格双相情感障碍智商恋母情结心理咨询叛逆心理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