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心理依赖暂时快乐,持久的幸福却消失了
作者:恰好 2021-06-09 17:35:19 心理百科

夏日,一杯清爽可口的饮料会给予我们愉悦感。

看娱乐新闻、笑话,能够为我们在辛勤工作后的大脑带来放松的愉悦感。

客观上,能够给予我们幸福的物质逐渐的上升:提升的购买力、更高的教育程度、有更好的营养和医疗设备、更普及的文艺娱乐等。

但是,这些看似唾手可得的快乐,给予了我们愉悦,却未能给予我们获得持久的幸福感。

抑郁、焦虑的现象却是逐渐的上升。

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抑郁症患者,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而且,逐渐于低龄化。

为何呢?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赛格里曼对此进行了解答,他在研究人们的幸福感中发现,影响到抑郁流行的原因之一是:过度依赖暂时快乐。

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别人都替我们做好了,不需要付出努力和思考。

吃饭,有外卖;拿快递,有代步;家务,有家政.......

看起来,这些都是一些琐碎的能够节约我们“时间”的事情。它能够让我们花心思在自己更加重视的事情之中。

但事实上,这些被节约下来的时间,我们将其用在哪里了?

手机、娱乐、短视频.......

消极心理依赖暂时快乐,持久的幸福却消失了

现代生活的节奏快速、内卷造成的焦虑感,使得工作、学习成为了人的负担。所以,人们更容易在工作、学习后通过“刷手机”“食物”等方式,来松弛紧绷的神经。

而这些休闲方式,却使得人陷入了消极被动的处境。

我们不再需要思考,只是享受纯粹的感官需求。

沉溺于其中的自己,而不再寻找自己的优势、潜能,突破自我....

如果愉悦是短暂的快乐,那么什么才是持久的幸福呢?

赛格里曼回答道:“满意感”。

当你需要使用“认知”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的时候,例如跟一群好朋友聊天、攀岩、看一本好书、跳舞等。

这些能够让你主动参与进去的活动,都会使得你感受到“满意感”,而能够获得满意感达到最高程度的就是进入“心流状态”之中。

“心流”是由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提出来的概念。

他发现,一些能够让自己获得持久幸福感的人都能够进入一种“无意识、无情绪”的状态,那是“身”、“心”、“意志”汇集一块,专注于一件事情时的“忘我状态”。

它不会让你获得“即时”的获得愉悦感。甚至,你可能说不出来为什么做这些事情也会有积极的情绪。

但是,这种感觉比愉悦更长久,因为它是思考和诠释的结果,不容易习以为常。

《发现心流》一书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有一个住院十年的精神病患者,偶然一次,医务人员发现她在修剪指甲时,出现了情绪高亢的时刻。于是,他们找来了专业人员教她修剪指甲的相关技巧。她十分热衷进入了学习状态,而且在学习后为病友修剪指甲,病情也逐渐康复。出院后开了自己的指甲店。

上述例子,对于这个患者来说,修指甲便能够让她进入“心流状态”的过程中,产生专注、心无旁骛之感。

我们可以试图去回忆下,去想自己最难以忘怀,最珍贵的画面。

这一份记忆不是某个时间点吃食物、洗个热水澡的愉悦,而是我们为了某个目标付出奋斗,最投入的时光。

这种持久的幸福感,是一种人们在自己生命中获得的主动权,而不是消极被动的状态。

将愉悦和满意区分出来,并不是否定生活中的愉悦。

毕竟,在焦虑、忙碌的时代下,我们都需要一杯水、一个笑话来缓解自己的疲倦感。

只是,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就像,一杯可口的奶茶能够清润你的心灵,可是两杯、三杯.....到达一定数量后,便会让你觉得厌烦而恶心。

所以,不是否定生活中的愉悦,只是不沉溺以其中。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主动参与自己的生活中,在生活中获得主控权。

我们需要动起来了!

1. 认识你自己

首先,了解到你喜欢的是什么,想要为之努力、不断提升的“爱好”是什么。

比如,我以前总以为,与人交流、为人解决烦恼时自己最为快乐。其实不然,我发现进入一种对人性好奇的思考,然后将其转化为知识,在键盘敲打的过程中,更加让我体验到了心流的畅快。

这种最佳体验,往往会使得自己时常沉浸在写作中时,忘记了饥肠辘辘的肚子,忘记了时间流逝感。

这是一段特别奇妙不可言说,只能有自己去体会的过程。

然后,抛开“应该”的理念,培养自己的生活规律和习惯。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从各个地方收获到不同的信息。

但是,思维、观念却呈现了单一化的方式。

就拿“睡眠”这个例子来说,有大量信息不停地在宣传一个“统一”的生物时间表,12前要睡觉,8点前起床。

但并非如此,每一个人的睡眠时间并不完全相同,有些人4小时足矣,有些人却需要8小时。

更重要的是“了解你自己”,感受自己的身体的声音,它需要多长的睡眠时间,才是最正确的标准。

人的生活体验并无定律可循,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才是第一要务。

为了更加充分的了解自己,你可以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注意每天所做之事,去感受自己在不同活动、场合、时段下,自己的状态,什么时候是属于自己最舒适的状态。

不要用“应该”的理念束缚自己。

比如,认定10点睡觉是“应该”的原则,强迫自己躺在床上。然后便是焦虑、睡不着、更加焦虑、失眠....隔天又是相同的理念在自己脑海中,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了。

最主要的是,在了解自己之后,形成自己的规律。

找到对你而言,充满有意义、有规律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被他者定义、不被外界胁迫,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幸福感。

2. 每次挑战,突破一点舒适区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倾向者,每件事都要尽善尽美,便会使得你在做每一件事情时,被“完美”所束缚,而不断地自我内耗。

反之,若事情太过容易,你能够绰绰有余便完成此事,便会陷入一种无趣或者没劲的状态。

最好的状态,就是每次都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一毫米、或者一厘米都可,通过提高挑战的难度,去学会掌控新的难度。

如下图所示,随着挑战与能力的关系转变,个人的体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当两者均位于最高点时,最容易产生心流,即最优体验。

这也意味着只有高难度挑战与卓越的能力相互配合,个人的全心投入才可能触发心流,塑造异于平常的体验与感受。

但是,我们的能力会不断的提高,一旦能力提高,难度还是原样的情况下,便会使得自己习惯化地去完成一件事情,而失去了思考的成分。

所以,我们需要阶梯式一步一步的往上走。

3. 短时间冥想

想要很好的进入一种“心流状态”,需要我们的能量不被焦虑、烦躁的负面情绪所消耗。

心情轻松、没有压力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去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事业、学习之中。

冥想,便是让你心情轻松、缓解焦虑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首先,你让自己以舒适的方式坐下,可盘腿,也可简单的静坐在椅子上。

然后,挺直腰背,将手放置在腿上。

最后,花费5-15分钟的时间,只关注自己的呼吸,感受呼吸在自己体内进入、流出的过程。

这样的方式,除了能够让你放慢脚步,让焦虑的心情慢慢缓解,也能够让你在“有意识”地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而且,短时间冥想最大的方便在于,你不需要一定要找一个特定的空间,只要你需要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祝好!

参考文献:

[1]《真实的幸福》马丁·塞利格曼

[2]《发现心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聊天性取向智商自愈能力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情商测试产后抑郁测试心理效应正念治疗师职场心理恐惧心理心理咨询师边缘性人格障碍智商测试绿帽癖亲子关系职业性格九型人格焦虑症依赖型人格亲密关系职业价值观俄狄浦斯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