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幸福
作者:张厚厚 2021-07-15 15:27:38 成长心理

台湾电影《阳光普照》讲述一个家庭里小儿子阿和因砍伤人进了少年辅育院,而曾经被视为家中希望的大儿子阿豪则突然毫无征兆的自杀。面对两个儿子的不同境遇,这一家人在失去、绝望中反思家庭关系,最终找回到亲情和希望的故事。

此片由钟孟宏导演执导,2019年获得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奖。大儿子阿豪在影片里出现的镜头并不多,却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连片名都取自于他的遗言。

在外人的眼里,他是一个阳光普照的人。他积极上进,生活于别人的高期待之中,是女生爱慕的对象:帅气、温柔、体贴,连选择了跳楼自杀这件事,都考虑得很周到,洗完澡、折好衣物,整理好书本,删除掉手机里的信息……

他的死,留给生者的不光是心痛,更多的是不解。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少年,为什么选择了陨灭?

《阳光普照》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幸福

24小时阳光普照是非正常状态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我们看到A,就要看到-A。这意味着当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好的人,就要问问他的坏去了哪里?往往他身边会有一个比较坏的人,或是他对自己比较坏。

阿豪在临死之前给要好的女同学郭晓真发了一则短信:这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白天、黑夜各占一半。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的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能有一些阴影躲起来。这世界上,不光是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暗处,24小时阳光温暖从不间断,阳光普照。白天黑夜,阳光阴影,是一个具像,就象人内心的世界。一个人只呈现出阳光的一面,不代表阴影的一面不存在,只是以更多的能量去把它们抑制住,不让它们显现出来罢了。

我想到我的一个来访。在咨询里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太阳光了,所有的观点都那么符合主流价值,那么善解人意,温暖体贴。在生活中,周围的人曾戏言他:“全世界的得了抑郁症,你也不会得抑郁症的!”但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他却深受抑郁情绪的折磨。这种过度的阳光普照的状态,恰好是对阴影部分的防御,也是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所在。

《阳光普照》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幸福

24小时阳光普照的人是如何练成的

阿豪是怎样成长为一个只有阳光没有阴影的人呢?

原因一,拯救者的重任不是孩子能够担得起的。阿豪成长于父母争吵不断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将所有的错归结到自己身上,以为都是自己不够好,父母才是如此。

在潜意识里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切,成为是这个家庭里的拯救者,所以他努力做一个符合父母期待的孩子,努力成为了家庭的希望。但是这个使命对一个孩子来说,太大太重了。

原因二,负面的情感不被接纳,负面情绪无处渲泄。婴儿在父母的回应里看到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早通过与父母的互动来确定自己成为怎样的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阿豪的父亲以否认为防御机制,母亲是情感隔离的。阿豪只有在呈现阳光普照的那一面时才是符合父母的价值观,能够被父母看见并接纳的,所以阳光的那个部分在父母的肯定中不断发展壮大,而阴影的部分是不被接纳的、不被看见的,即便是阿豪不想活了,他的父母都看不出来,更想不到。

阿豪太多地考虑他人的需求,以牺牲自己的需求为代价,负面情绪得不到渲泄,负面情感深受压抑,内心象一个长年激战的战场,一部分能量用于统领三军,做外界认可的好孩子,一部分能量用于压抑本我的需求,让它不要造反。但不幸的是,人的生命力恰好是在本我里,压抑过甚,内心变成了情感沙漠,心灵陷入耗竭。

《阳光普照》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幸福

原因三,兄弟两人各自承接了父亲分裂的两极。父亲阿文的内心是分裂的,没有整合好,个性极端、固执、缺少灵活性,是因为他被卡在两极之间无法自由滑动。

两个兄弟各自承接了他的两极的投射,一端是兴奋的,符合他的价值观的,一端是拒绝的,不被接纳的。虽然阿豪和阿文成长为完全不同的人,但他们其实都是对父亲的认同和反向认同。父亲无法在两极滑动,他的儿子们也无处习得滑动的能力,所以被卡在某一处的极端里。

原因四,好人往往是委屈的。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好人都有一个特性,对谁都好,从不发脾气,遇到不公正的对待,要么沉默,要么压抑,不伤害别人,但伤害自己。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个好人,意味着在你这里他们是安全的,可以肆意渲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好人往往也是委屈的。比如阿豪这样一个尊敬老师的乖孩子,只是因为一句无心的话就被老师羞辱。在会见弟弟时,告诉弟弟他的女友小玉怀孕的消息,弟弟把对妈妈隐瞒的愤怒发泄到哥哥身上。

那一刻,似乎感觉到阿豪是谨小慎微的,似乎感觉到弟弟有嫌弃的成分在里面。

《阳光普照》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幸福

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幸福

近年来,像阿豪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高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已经高到有关部门不敢向外公布真实数据的程度。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令死者亲属悲痛欲绝,令旁观者扼腕叹息。我无意在逝者亲人伤口上撒盐,在这里,借助影片里阿豪的死,从家庭教育的层面去探讨如何托起孩子内心的阴影部分,如何培养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

首先,作父母的要接纳孩子的阴影部分。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内心平衡的,既能与世界友好相处,又能关照好自己。而关照好自己除了关照自己积极奋进之外,更容易被忽视的是关注内心的阴影部分,接纳它们,允许它们存在。

而人的成长规律,在婴儿从与父母的互动里,习得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可。父母如果不能看见,不能接受孩子的阴影,天长日久,孩子也不能自我接纳。 其次,不要终日将孩子置于阳光下。很多朋友喜欢在朋友圈晒娃,一来记录生活,二来鼓励孩子。据说当初创造“朋友圈”这个事物的初衷就是记录生活,很多父母记录一下孩子的成长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不可太过,如果将孩子事无巨细地暴露于公众之下,而且通常是报喜不报忧,往往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有点类似于将孩子24小时暴露在阳光下,会让孩子产生阿豪类似的感受,害怕自己不够好,不敢不优秀,无处安放身心。 第三,要注重家庭氛围。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除了言语的部分,非言语的部分更重要。

一个家庭的情绪氛围非常重要。一个情绪氛围好的家庭,身处其中如沐春风,即使什么不说,疲惫的心也能加满能力。一个情绪氛围差的家庭,即使什么不说,大家在一起也会觉得身心疲惫,能量耗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父母要做好自己。教育要身教言传,而身教又大于言传。父母期待孩子怎样,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不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社会规则的遵守,小到马路走不走斑马线,过十字路口闯不闯红灯这样的事,大到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无不与父母的身教言传有关。

想培养出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列·尼·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依赖型人格心理测试心理学智力测试无性婚姻绿帽情节控制情绪自卑PUA产后抑郁桃花运焦虑症思维反刍九型人格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师心理恐惧症哈利波特社交恐惧症焦虑症俄狄浦斯情结男人心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