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逃避的心理、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作者:陈丹 2020-10-21 16:36:16 心理百科

你有过以下的现象吗?

社交焦虑。在公共场合总是很沉默,害怕说错话,害怕别人笑话自己,总觉得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表现非常拘谨。在不熟悉的人或者是亲密关系中,非常害怕在他人前不得体。于是不敢恋爱,不敢轻易交朋友。

非常敏感。总觉得身边的人在议论自己,不自主的就进行对号入座,于是每天都很紧张。

害怕受挫。会放大潜在的困难和危险,总是自己劝自己放弃。所以恋爱很容易退缩,明明爱情已经到了眼前,自己却先跑了。或者好不容易恋爱了,一受挫,又跑了。

非常介意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或者不赞同。会在心里停留很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排解。

如果你有以上的现象,并且好多条都中了,那么你可能有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焦虑逃避的心理、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情感心理疾病。

此类人格最大的特征就是:退缩,以及心理自卑,尤其在重要的事情,重要的关系、选择和挑战面前,会采取逃避的态度,甚至可能因为感到无能应对,而内心直接放弃。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简称为DSM-5)中,将回避型人格障碍定义为:

一种社交抑制、自我感觉能力不足,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这样的心理行为模式。

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回避型人格,这也是应众多蚂蚁心理粉丝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将结合真实案例,给进行大家分析。

这一类性格特征的人,在我的患者中占比非常高。我给大家讲两个我过往的案例:

案例一:

赵xx,女,22岁,大四,犹豫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还是出国留学读研究生。

从初中开始就害怕学习,非常不愿意学习,但是在父母的压迫下,不得不学习。

人际关系一直不好,从小学到大学,没有一个正式的闺蜜,这让她非常受挫,但又不知道自己哪儿有问题。

目前的矛盾在于,父母亲预计花费45万元送她出国进一步深造,她认为自己并不喜欢目前的专业,她害怕自己和父母花费这么多的精力,万一到最后自己做不好怎么办?

案例二:

薛xx,女,30岁,恋爱反复失败,她决心做一个不婚族。

目前的问题在于,她谈了个男朋友,这是她的第4段感情,前三段感情都是不明不白的结束。

她总是十分的焦虑男方对自己的态度,每天都在担忧自己的感情会往不好的方向进展。

之前的感情都是她受不了男方的不稳定,于是突然变得冷漠,不理不睬,更有一段感情她选择彻底拉黑和删除对方。

第三段感情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坚定自己要做一个不婚族。

第四段感情的开始,是因为对方对自己死缠烂打,非常认真,自己的真心所打动,但是现在她又开始焦虑,想才决心再试一次,现在她又出现了之前的情况,想放弃,但又舍不得放弃。

这两个案例都是非常典型的回避型人格。

案例一其实并不是不想出国留学,在跟我后续的沟通中,她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其实出国留学,并不是只可以选择这一个专业,她也可以选择其他的。

但是在最初和我的沟通中,她有意隐瞒了这一切,故意增加了选择的对抗性。

实际上她的害怕,其实源自于她父母为她付出的45万元,她害怕自己承受不起,更害怕父母亲会为了这45万元,要求她,她逃避这一切。

案例二在经过我的剖析后,她坦诚自己其实不想成为不婚族,她想成为不婚族是因为她恐惧亲密关系的建立,她认为自己处理不好,于是选择逃避和对抗,给自己贴标签。

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婚族,这样可以不受到伤害。这恰恰也反过来说明,她其实非常渴望一段好的感情。

这些典型案例的背后,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那就是她们的童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回避型人格的形成,个体展现出功能失调的信念,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这些都是生命早期被重要的人拒绝的结果。

比如案例一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不停的受到来自父母亲的压迫,她的父母不停的拿她去和外界进行比较,并且否定她,认为她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她恐惧学习,因为她恐惧被比较。

所以她害怕学习,但是又不得不学习。她现在恐惧出国留学,是因为父母亲不停告诉她自己付出了很多,要求她读研期间必须努力。

她选择逃避出国留学,进而逃避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也就可以逃避潜在的否定。

案例二的女性,父母重男轻女很严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她是父母以及弟弟的ATM机,所以她很难信任别人,精神高度紧张,为了防止被伤害,她时时刻刻准备结束关系。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有说过对于幼年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就是自己的神灵,是万能的,是自己的保护伞。

所以当孩子反复被父母拒绝、责备时,孩子会默认连父母都不喜欢我,那么还有谁能喜欢我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孩子们会开始陷入对自己的不认可之中,进而产生罪恶感,觉得自己处处有错。

所以会开始回避与其他人的交流和交往,并且低估自己从外界得到的正性反馈的可能。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而这份自卑起源于我们幼年时期最信任、最重要的人——父母。

幼体对于母体有着天然的依赖性,这份依赖贯穿始终,但是在早期这份依赖如果得不到顺利及时的反馈,就有可能为后来的回避型人格埋下了种子。

譬如长期被外界低估,长期生活在消极的自我暗示中,受挫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鼓励等。

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往往拥有很大的社会不安感——在需要大量接触他人的情况下常常因为胆怯、害羞而逃避。

我接触过很多回避型人格,他们的焦虑不安感,几乎如影随形。

拥有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女性,会在恋爱或者亲密关系中表现明显。具体表现形式为:

1、未恋爱时,害怕恋爱,害怕与异性关系过度亲密,哪怕是自己喜欢的人,一旦与自己关系过近,也会想要逃走。

2、恋爱时,极度敏感,高度紧张,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一系列坏的联想。最终不堪忍受,害怕受伤,选择破坏关系。

她们会随着关系的拉近,而产生强烈的窒息感,进而想要迅速从这段感情中脱离。

男性的不安往往在职场中表现明显。

不愿出风头,害怕站在聚光灯下,习惯默默无闻。回避人际关系,骨子里抗拒关系太近。就算有的时候不得已,需要进行必要的社交,也会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回避型人格不是没有情感需求,而是害怕被抛弃,所以会不自主的抑制自己,甚至抑制自己的感情。

极力让自己保持个体的独立感,所以他们习惯给自己设立心理防线。

并且所有的回避型人格,都非常恐惧熟悉的东西被打破,比如今天这个同事对自己的态度和昨天不一样,之前男朋友不这么说话的。

改变他熟悉习惯的事物,极容易引起他们的焦虑、不安、恐惧。

他们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表现出羞愧,很难与别人进行深入的感情交流。

如果你发现自己存在回避型人格,不要害怕。可以尝试剖析自己的内在问题,多次进行心理建设,帮助产生自信心。

试着拥抱自己,试着多跟他人聊聊,不要给自己设防设限。

如果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不要因为逃避害怕就死撑,一定要向专业人士求助。我遇到的回避型人格,都是问题到了无法解决的程度,才不得不向外界寻求帮助。

不要因为害怕就不去寻求帮助,你的人生,你的幸福一直在你自己手里。

无论过去谁否定了你,谁不认可你,你都应该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不要害怕,不要逃避,在自己无力解决的时候,勇敢的迈出去。

我希望遇见我们的每个人都能越来越好。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九型人格偏执型人格抑郁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产后抑郁症心理健康测试恋母情结心理学家心理效应情商测试智力心理医生正念焦虑症孤独症容貌焦虑智商自卑心理易怒症绿帽心理测评系统双向情感障碍霍格沃茨恐惧症情绪管理亲子关系外貌焦虑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