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读、为什么会做噩梦?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21-08-18 17:02:59 心理百科

当你梦到自己和男神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的时候,你是不是高兴到想要原地起飞?

当你梦回高考考场,却发现马上就要收卷,自己作文还一字未写的时候,你是不是紧张到小手冰凉?

当你梦到自己魂穿恐怖小说,独自一人面对未知的时候,你是不是吓到双腿发软?

高兴、害怕、焦虑等等这些情绪并不只存在于清醒的时候,我们在睡眠过程中也会感知不同的情绪。大量实验数据证明睡眠和情绪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比如长期睡眠不足会使人逐渐暴躁,而患有情绪问题的患者(例如:抑郁症或PTSD)也常常会被睡眠问题所困扰。做美梦当然会使我们心情舒畅,但噩梦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积极意义呢?今天岩读就来分析一下,噩梦到底有什么实际用处。

01、做噩梦时大脑发生了什么?

科学家们通过EEG检测参与者睡眠过程中大脑各部位的活动情况。参与者们在睡眠过程中会醒来多次,每次醒来时都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你刚刚做梦了吗?,如果做梦了,你感到害怕了吗?”。实验结果显示,在参与者因为噩梦感到害怕时,脑岛(insula)和扣带回中部皮质(midcingulate cortex, MCC)出现明显活跃。在清醒状态下,当参与者接收恐怖刺激时,上述两个部位也呈现活跃状态。

心理学解读、为什么会做噩梦?

脑岛,特别是脑岛前部,和社会情感经历有很大关联,这也导致我们在梦境中能够体会到和现实中一样真实的情感。比如,当你做了一个很悲伤的梦,醒来你会发现自己很难过甚至泪流满面;又或者当你做了一个噩梦,醒来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特别惊恐,心脏也咚咚跳个不停。

科学家们发现,扣带回中部皮质在睡眠过程中的快速眼动期(REM sleep)处于活跃状态,而扣带回中部皮质在应激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快速眼动期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即使在噩梦中面对危险我们会感到害怕、惊恐,但我们的身体并不会有过激的应激反应。就像你梦到贞子小姐姐在追你,你在梦里夺命狂奔,但在现实中你也不会出现过多身体反应。

02、噩梦有什么积极意义?

噩梦除了给我们带来恐惧、紧张,到底还有什么实际用处呢?

研究者们企图通过实验来寻找梦中的恐惧、害怕和现实情感之间的联系。研究者记录了89名参与者一周的梦境情况,每天早上醒来后,参与者们都需要回答自己是否做梦,做梦过程中产生了何种情绪。在一周结尾时,研究者会向参与者展示一系列刺激负面情绪的图片和普通图片,并通过MRI监测参与者在看到负面图片,产生恐惧时大脑的活动情况。实验着重观察和情绪管理相关大脑部位的活跃情况,例如脑岛、杏仁核和扣带回皮质。

实验发现,如果一个参与者在梦里感受恐惧的时间越长,他在现实中看到负面图片时越不容易感到害怕,脑岛、杏仁核和扣带回皮质的活跃度越低。除此之外,做噩梦次数越多的参与者在看到负面图片时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活跃度明显增强,而在面对恐惧时,内侧前额叶皮质能够抑制杏仁核的活跃度。换句话说,做噩梦越多,在梦里感受到恐惧的时间越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越不容易被恐惧打倒。噩梦可以理解为一场实操演练,锻炼我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各种反应,为真正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准备。

03、普通噩梦VS梦魇

上述我们说到,噩梦可以帮助我们为现实中的危险做准备,但是,重复性的梦魇是情绪调节失控的表现。PTSD患者经常会经历重复性的梦魇,重复经历可怕的回忆会大大干扰正常的情绪调节功能,干扰患者正常的睡眠活动,给患者的现实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果梦境导致的恐惧情绪超过一定程度,它就会失去其积极的影响,从而无法再为我们面对现实危险做准备。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现实的一种写照。大量实验证明,梦境中出现负面场景和负面情绪其实是在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感冲突,为第二天提供更好的心情。噩梦虽然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困扰,但同时也在锻炼我们为现实中可能面对危险做准备,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更好的消化恐惧心理

所以,噩梦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偶尔出现的噩梦就当做为以后“练胆儿”吧!

参考文献

[1] Sterpenich V, Perogamvros L, Tononi G, Schwartz S. Fear in dreams and in wakefulness: Evidence for day/night affective homeostasis. Hum Brain Mapp. 2020 Feb 15;41(3):840-850. doi: 10.1002/hbm.24843. Epub 2019 Oct 30. PMID: 31663236; PMCID: PMC7267911.

[2]Université de Genève. (2019, November 25). How our dreams prepare us to face our fear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August 14, 2021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1/191125100349.html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亲密关系社交恐惧安全感心理健康倾诉心理心理效应心理医生原生家庭MBTI恋母情结冥想职场心理智力自闭症心理学绿帽情结社交恐惧症悲观主义产后抑郁测试咨询师分院测试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