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不完美的心理咨询师?
作者:西米露 2021-09-01 15:43:47 心理百科

记得我14年刚考过国家咨询师证,负责一个体制内单位的心理咨询室工作时,内心充满了惶恐和担心。

哎呦喂,待会来的来访者很难搞怎么办?

来访者要是一直哭,我该不该抱抱她?课本上说最好不要和异性有身体接触,那她想抱着我哭,我该不该拒绝?拒绝吧怕进一步伤害她,不拒绝吧好像又违反了咨询设置。

来访者要是问我怎么看待同性恋,我该怎么回答?我们的单位,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地方,同性恋不会得到公开的承认。

虽然我自己包括咨询师课程里都认为同性恋只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但我在单位里上班,我也要考虑单位的规定啊。

咨询时,我的手部动作到底该不该出现?是一直保持一个身体前倾的关注姿势,还是可以偶尔让自己放松一下?

我该不该笑?笑容可以缓解紧张的氛围,但遇到来访者在讲诉一件悲伤的往事时,笑容似乎又并不恰当。

担心好多。

什么样的来访者可以帮助我缓解紧张情绪呢?

我希望碰到一个安静平稳诉说自己症状的来访者。

她会在恰当的时间哭,好给我机会去递纸巾;

会在恰当的时间沉默,我会贴心的等待她情绪的酝酿;

她还会偶尔爆发小小愤怒,指着我的鼻子骂人,我会温柔的等她宣泄,完成对她心灵的拯救。

这样的理想来访者,就像我的梦中情人一样,是我幻想出来的一个完美假象。

它反映了我专业上的匮乏,以及对做不成一个完美咨询师的恐惧。

怎样做一个不完美的心理咨询师?

和在专业机构从事咨询工作的咨询师相比,依附于体制单位的咨询师受到很多限制:

预设立场——跟着单位的宣传导向走。

双重关系——大部分来访者都是下属,平级的同事都很少。你说领导呢?不不不,领导是不会有心理健康的困惑的。

话题禁区——来访者很多东西不敢谈。例如对于领导和同事的看法,对性的观念,工作中的潜规则。

咨询关系中,如果双方刻意隐瞒一件事,那对于所有事的谈论,都会受到影响。

我理解他们的担忧。谁知道这个口口声声保证严守秘密的咨询师,会不会转身就把他对领导的看法给卖了。

或许很多高校咨询师和我有同感,如果不能保证咨询师的客观性,不能避免现实利益的纠葛,和本校人员的咨询很难走向深入。

咨询师在这些单位的作用,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教育,测试结果解读,情绪疏导,危机干预。

这个困境,是体制内咨询师共同的硬伤,与能力无关,身份使然。

从本文的立意出发,我倒是可以自嘲一番:人在单位,身不由己。这个不完美的点,一般人学不来。

除开身份背景,咨询理念和技术上,如何成为不够完美的咨询师,我有一些建议。

1、允许自己犯错

完美的咨询师不会犯错,不完美的咨询师经常犯错。

完美的咨询师有这样的信念:来访者在现实中已经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作为专业的陪伴者,怎么能在咨询室里,因为自己的错误,给来访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呢?

如果可能,没有咨询师想在咨询过程中犯错。

只是需要注意:错误并不总是与伤害等同,伤害也并不总是负面的。

事实上,咨询过程常常伴随眼泪,成长也需要经历阵痛。

我的一些新手咨询师朋友,在角色扮演的练习过程中,小心翼翼的去考虑要说的每一句话。

他们不仅考虑到要说的话语的直接意思,话语的衍生意思,甚至还考虑到来访者可能在撒谎,自己的话语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比如来访者说:请问你怎么看待同性恋?

咨询师开始思考:来访者这么问是什么意思?他是同性恋吗?我不是同性恋,如果我暴露自己不是同性恋会不会导致他反感从而离开咨询?对性取向的判断会不会违背价值中立原则?

憋到最后,咨询师提了一个万能问题: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你看这个咨询师累不累?我看要累死人。

并不是不能提这个问题。探讨来访者问题背后的动机,可以促进来访者自我觉察。

但如果咨询师提出万能问题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促进来访者的自省,而是回避自己的自我暴露,这种语言背后的元信息,来访者是可以接收到的。

欧文亚隆说过,咨询师的自我暴露,可以给来访者以榜样,带动他们勇敢说出隐藏的问题。

一直隐藏自己性取向的咨询师,在无意中泄露出这个原本应该坦诚却被刻意隐藏的信息后,反而会给来访者造成伤害。

你可以换个思路,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完美,都是人犯个错很正常。

即使犯了错,这个错误也可以拿出来在咨询室探讨。

坦然承认自己错误的咨询师,本身也是一种正向的示范。

温尼科特那句名言“足够好的妈妈”,并不是指无限满足孩子的妈妈,而是恰到好处挫折孩子的妈妈。

2、无法拯救所有人

完美的咨询师可以拯救所有来访者,不完美的咨询师只能“拯救”部分来访者。

世界上的大部分事物,服从正态分布。

如图:

怎样做一个不完美的心理咨询师?

一个不完美咨询师能匹配到的来访者,也服从这个规律。

用数字来表示,100个来访者里面,咨询师能和其中的68.3个人建立起咨访关系,已经不错了。

建立起咨访关系的100个来访者里面,陪68.3个人走到最后,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问题,这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咨询师了。

做一个不完美的咨询师,就是要承认并接受这个规律。

另一个角度,拯救,也是带着陷阱的。

让我们看一个案例。

A是一名30岁女性,就职于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能力强,受到同事称赞。

她因为无法处理好和丈夫的关系找到咨询师,请求咨询师帮助她挽救婚姻。

随着咨询进展,咨询师发现她在工作上是个女强人,在婚姻中似乎是个小女孩。家里的事情无论大小都需要丈夫帮她出主意。

家里的垃圾袋没了,买什么品牌的垃圾袋她要打电话问丈夫。水龙头坏了,要不要找师傅修也要向丈夫请示。

甚至吃剩的面条倒不倒这些小事,都要丈夫首肯之后,她才能去做。

她是那种非常配合的来访者,认真对待咨询师的每一个建议。

咨询师与她探讨的话题,包括原生家庭,行为模式,性能量等,她几乎没有什么阻抗,努力打开自己的心扉,尽力诉说。

两次咨询的间隔,她会准备一张卡片,上面写满了这段时间她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请求咨询师帮她拿主意。

这些问题包括:

为丈夫制作早餐时,是照顾丈夫口味,制作油脂高美味的早餐,还是为了健康,制作清淡一点的小粥?

和丈夫一起去看电影时应该选择哪一部?

穿哪一件内衣才能更好的显示自己身材,增加夫妻生活的情趣?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棒,显示出A为了提升自己魅力,改善和丈夫的关系而做出的努力。

在这里,“拯救”是容易的。只要和A一起去探讨问题清单上的问题,50分钟的咨询时间会非常愉快的过去。

咨询师以来访者为中心,细心周到热情的为A解答这些问题,看着A愿意主动为改善夫妻关系而努力,咨询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怎样做一个不完美的心理咨询师?

事实是什么呢?

A在家里怎么依赖丈夫的,在咨询室就是怎么依赖咨询师的。

在客体关系理论里,A属于依赖的投射性认同。这一种病理性的人际交往模式,并没有被咨询师识别出来。

咨询师和A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探讨具体的穿衣打扮上,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同谋。

通过这种方式,咨询师避免了挑战A的病态交往模式。

看不到的代价是:强化了A对自己依赖性的认同。

这种依赖背后的含义是“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

这不是一种成熟的人际关系模式,这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父母的呼唤。

对于成年人来说,另一个成年人对自己全身心的依靠初期是一种幸福,长久就是痛苦。

A的丈夫正是因为对这种依赖的反感,而想要离开她。

案例中的咨询师,完成了表面的拯救。对于真正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帮助。

3、“得罪”来访者

完美的咨询师在和谐欢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不完美的咨询师引出来访者的痛苦后辛苦包扎。

如果怕“得罪”来访者,我们将失去促进来访者转变的一个有力工具:面质。

从理论上说,咨询师承认面质的必要性,但将它付诸于实践又特别困难。

面质让人想起拒绝,否认,它不符合大多数咨询师看待自己的方式。

作为专业助人者,咨询师倾向于视他们自己为有同情心的人,关心他人的人,致力于帮助来访者建构一个有意义的生活。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手段来推动进程, 但采用这些手段有一个大的前提:减轻来访者痛苦的真诚愿望。

面质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会让咨询师怀疑:面质是否得罪了来访者,是否引发了更多的痛苦而不是好转。

一位女性来访者因为性瘾问题前来咨询。5次咨询后,开始向男性咨询师描述她做爱时喜欢的姿势。

她的描述如此详细生动,伴随着到达高潮时的表情和呻吟,使咨询师产生了一种正在亲眼观看她做爱的感受。

咨询师明白此时发生了什么:这名来访者正在引诱他。

当来访者明确表示希望和咨询师在外面的某个地方见面时,咨询师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此时最好的做法是直接告诉来访者:我不愿意和你上床,我也不会与你上床。

但这种面质对于咨询师来说很难,他担心会伤害来访者的性自尊,使她感到她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咨询师采用了迂回的方式来应对,他告诉来访者,他不能这么做,因为他结婚了。

问题的实质在于,来访者的自我价值,只能从性行为当中得到体现。

这种“拥有性,我才是好的,没有性,我就是不好的”分裂认识,来自于来访者情欲的投射性认同。

咨询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建构一段关系。在这段关系中,让来访者体会到,没有性的参与,她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好的。

当来访者把这段关系内化入自体,从性上面寻找价值的动力会相应减弱。

她获得了自我认同:没有性,她也是好的。

咨询师的迂回应对,避免了面质可能带来的难堪。

另一方面,这种迂回,只会促进来访者继续对咨询师加强引诱,而不会去反思为什么她的价值感,只能在性行为上获得满足。

怎样做一个不完美的心理咨询师?

我们需要反思:来访者需要的,是一个完美的咨询师吗?

不是的,来访者需要的,只是一个真实的咨询师。

假设真有一个完美的咨询师,他与来访者建立起了一段非常棒的支持性关系。

来访者又怎么能够,把这段关系内化进自己的自体,用来代替自己那些不合理的投射性认同呢?

因为其他的人,都是不完美的。这样一段完美的关系,没有价值。

信徒对于神的眷顾,时常还有抱怨。

咨询师的力量,凭什么又能超越神?

追求完美的咨询师,或许可以问问自己:这种追求,是不是因为你不能接纳自己坏的那部分,希望自己只有好,没有坏?

希望你我,都能做一个不完美的咨询师。

我们并不完美,我们足够真实。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爱情挽回控制情绪心理咨询师反社会人格俄狄浦斯情结外貌焦虑洁癖抑郁症测试PUA霍格沃茨弗洛伊德焦虑症智商测试绿帽癖思维反刍亲子关系正念安全感心理医生树洞孤独症职业价值观自卑心理恐惧症无性婚姻智商存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