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层面上工作的原因
作者:孙平 2020-10-17 15:53:51 心理百科

一句老话:咨询师心理层面上工作。

我们当然会接收到很多很多来访者关于现实层面上的描述,我们也会尝试把自己带入到来访所描绘的现实场景中去,去体验对方的体验。

但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探寻来访对这些现实中的人、物、事、关系的心理反应,它们包括想法、情绪、联想、幻想、记忆、感悟、理解等等等等。

我们和来访一起梳理这些心理过程。但是最近我发现不少新手咨询师并没有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为什么不直接针对事情给建议?为什么不指导来访直接去行动?为什么哪怕连行为学派现如今,也要探讨来访者不可见的内在动机和倾向?

我在近来在越来越多的成功达成治疗目标的,你可以说是成功疗愈的cases中,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这样做的现实,而不是理论效果:

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层面上工作的原因

一、 起到澄清来访者自身好恶的作用

按照认知行为学派观点:

(1)人接受外界刺激,

(2)然后外界刺激引发人内在的各种“中间变量”(如认知、情绪、记忆...),

(3)接着人再根据自己的内在反应对刺激做出行为反应。

而我们咨询师的工作对象就是这些所谓的中间变量,有时候通过澄清来访对外在现实刺激的想法、情绪,再结合他们自己当时的需要(动力学还会搜寻其潜意识需要)——

有些功能相对较好的来访者能够很快找到自己好恶,并根据自己的好恶和倾向,为下一次类似刺激再发生时,自己的反应奠定一个大致的反应方向。

比方说一位来访频繁抱怨中秋、新年等大家庭聚会过程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因为总是被问情感状态,被催婚,被介绍对象,被评价....

我们的工作不是建议ta下次不去参加家庭聚会,而是跟ta一起探索:这些互动让ta感觉怎样?触发了ta哪些记忆?和ta的哪些三观不符合?.......

我们带着共情的态度,进入对方的认知-感受-需要系统,结合来访者过往的记忆和体验,和ta一起找到其好恶,它们可能是:

我喜欢和同辈的家人交流,他们让我感到放松;

和男性长辈交流也还好,谈谈事情,这一年过的怎样;

但是和家里的女性长辈交流是极其痛苦的事情,她们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妈妈翻看我日记的那种被侵犯边界和隐私的感觉......

来访者会在和你一起的探索过程中中,逐渐明晰自己的主观世界,这个他们平日光顾着在现实刺激丛中做自动反应,而忘记观照的内在世界。

然后他们会自己形成某种倾向和好恶,来访可能会告诉你:我知道了,下次我妹妹去我就去,我事先跟她打招呼,她不去我也不去。

ta也可能会说:那我下次就不去大家族聚会了,但是我担心被妈妈念叨... 这个时候你作为咨询师又可以跟进探索ta被妈妈念叨的记忆,抑或体验,开始新的探索。

所以我们一般不给现实建议,

这不是因为我们抠门儿;

或者我们要守着自己的建议,让来访者多做几次;

又或者我们不够“社会”,不知道该怎么给建议(心理咨询师,真的见证过很多闻所未闻的人、事、领域)......

而是因为我们知道:在来访者身上,其实一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主观世界,虽然他们平时聚焦于现实世界,很少观照这个主观世界。但是只要他们跟我们一起回到这儿来,他们是可以澄清自己的好恶,并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做出有自己风格的反应的。

我们当然可以直接告诉他们,我希望你不要去参加大家族聚会了,那样对你打击太大;如果你妈妈念你,你就左耳进右耳出....

这是一个闺蜜或者哥们朋友说的话。咨询关系可以有闺蜜或者哥们的成分,尤其是咨询后期的孪生移情(twinship transference)阶段, 但我们咨询师的核心价值却不在这里。

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层面上工作的原因

二、咨询师越心理,我们的来访者就可以越现实。

我有来访者处在长程咨询的结束阶段,ta在评估咨询效果的时候告诉我:ta感觉自己在现实人际关系,尤其是在同事关系中“立得住了”。

“立得住”的意思大致是:基本上在职场上可以对事儿不对人了,哪怕别人评价攻击自己,自己也能就事情本身反驳回去,询问人家对处理事情的看法:既然你不认可,那么你的方案是什么?

这种回应让作为管理层的ta充满了效能感和职业自信。

我们在session中一致认为,这就是我们长期在第1点中工作收获到的成果:因为ta把所有对人的想法和情绪全部“安放”在了和我的咨询中——以前别人攻击ta,ta马上会产生对方在贬损自己价值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深深响应着ta曾经被亲人评价的伤痛记忆...

所以这让我对“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层面上工作”的第二大效果产生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我们越可以在心理层面上工作,疏通了对方的情绪,修通了对方记忆中的伤痛——这就好像帮来访“腾空”了半桶先前快要溢出来的情绪之水一样。

于是他们靠着那多出来的半桶水的space, 构建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内在空间,于是便可以更加中性地,对事不对人地对外在刺激做出反应。

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层面上工作的原因

也就是说——他们反而更加“现实”了。他们反而可以更有效能地对刺激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反应了。因为他们把所有那些内在翻江倒海的情绪都“安放在”了和我们咨询师的关系中,获得了释放;澄清了好恶;甚至通过修通和内在母亲的关系,放下了之前放不下的某些委屈和愤怒。

这使得他们下次再遇到强度较大的外界刺激时,这种刺激量就不会再被曾经和妈妈之间的情结,给放大几倍以上——

他们有了可以反击的心理空间,

有了可以思考事情接下来怎么做的反思时间,

有了对事不对人的成人工作态度...

所以第2点效果就是: 我们咨询师越心理,我们的来访者就可以越现实。

所以我们不是玩深沉,这实则是一种授人以渔助人自助的职业态度,

和一种对人类的自由意志保持深度信任的人性观。

最后:

在自体-主体间心理学的技术体系当中,以共情之态度沉浸于来访者之主观世界,是唤醒、夯实来访者自体的不二法门;也是提高其基础自信心的最有效方法。

这些效果太理论化,我在此不展开。

这篇文章写给新手咨询师,如果你们的来访者下次问你们要现实建议,你可以考虑把这篇文章发给他们。

但在这之前,不要忘了共情于他们:想解决现实问题,想从一个心理学专业人士那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急切之心。

方法有得选择,但心情并没错。

It's maybe the wrong way, but never the wrong desire.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咨询存在主义心理咨询霍格沃茨回避型人格焦虑社交恐惧症负面情绪抑郁症智力测试绿帽情节心理恐惧症产后抑郁社交恐惧症倾诉思维反刍心理自愈能力性取向职场心理职业价值观叛逆期